與社會生活深度融合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析理論道】
作者:張力偉(wei)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副教授、吉林大學人民政協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支撐,集中體(ti) 現出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的製度優(you) 勢與(yu) 治理效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you) 越性不僅(jin) 體(ti) 現在價(jia) 值意蘊之中,更彰顯於(yu) 現實生活的生動實踐之中。“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jue) 人民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的。”解決(jue) 人民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是中國式民主建設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國式民主的特色所在。隻有將民主和現實生活緊密聯係起來,民主的意義(yi) 才能得以激活,人民才能感受到民主的真實存在,才能真正體(ti) 驗民主、信任民主、參與(yu) 民主。與(yu) 社會(hui) 生活深度融合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促進了人與(yu) 社會(hui) 的共同發展,構建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
構建了以解決(jue) 社會(hui) 生活基本問題為(wei) 導向的民主原則。民主不僅(jin) 是政治生活的決(jue) 策機製,也是社會(hui) 生活解決(jue) 問題的方法。不能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問題的民主是形式主義(yi) 的民主、價(jia) 值褪色的民主、失去治理效能的民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古今中外的實踐都表明,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通過依法選舉(ju) 、讓人民的代表來參與(yu) 國家生活和社會(hui) 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選舉(ju) 以外的製度和方式讓人民參與(yu) 國家生活和社會(hui) 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民主是全方位的,不應僅(jin) 僅(jin) 局限在某一個(ge) 領域;民主是具有活力的,是人通過真實參與(yu) 所賦予的。因此,民主不僅(jin) 是製度安排,也是每個(ge) 真實個(ge) 體(ti) 的生活方式與(yu) 實踐形式。民主中的“民”代表了民主是人的問題,沒有人民的民主是虛偽(wei) 的民主,人的全麵發展需要通過民主實踐來完成。民主和人實現統一的前提就是要將民主嵌入人的社會(hui) 生活之中。隻有將民主與(yu) 社會(hui) 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激活民主的生機,煥發民主的活力。一方麵,社會(hui) 生活是人民群眾(zhong) 生存與(yu) 發展的基本空間,人的各類問題也更多聚焦在社會(hui) 領域。因此,融入社會(hui) 生活的民主,不僅(jin) 賦予了人民群眾(zhong) 自己解決(jue) 問題的機會(hui) ,也提供了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民主的直接渠道。與(yu) 社會(hui) 生活深度融合的民主有利於(yu) 使人直接感知民主,並體(ti) 驗到民主的真實效能。另一方麵,社會(hui) 生活與(yu) 民生息息相關(guan) ,解決(jue) 社會(hui) 生活的基本問題,就是對民生的直接回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群眾(zhong) 路線的彰顯。民主在社會(hui) 生活中的運轉保證了民生需求的真實聚合,實現了民生決(jue) 策的科學製定,保障了民生政策的有力執行。社會(hui) 生活中的民主建設塑造了“以民主促民生”的路徑,在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社會(hui) 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滿足其民生需求。
實現了營造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的治理目標。治理是民主的基本目標,全過程人民民主具備“治理民主”的鮮明特色。民主融入社會(hui) 生活,就是要構建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實現社會(hui) 層麵的善治。基層社會(hui) 治理需要通過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以達到人人享有的治理目標。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建設的當務之急,就是把人民凝聚起來、動員起來,共同為(wei) 社會(hui) 進步貢獻力量。在社會(hui) 生活中建設民主,是在拓寬社會(hui) 生活參與(yu) 渠道的同時激發人的參與(yu) 意識,讓人民群眾(zhong) 切實承擔好參與(yu) 公共事務的責任,在直接的民主參與(yu) 中把人凝聚起來,修複調整社會(hui) 關(guan) 係,形成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和諧局麵。民主是每個(ge) 人通過真實參與(yu) 來共同解決(jue) 問題的集體(ti) 行動,民主的目標是在決(jue) 策中走向統一而非創造對立。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wei) 藍圖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塑造了共同的願景,人民群眾(zhong) 在社會(hui) 生活中的基本願景就是尋求美好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願景使每個(ge) 個(ge) 體(ti) 能夠走到一起,在特定的機製和製度設計中共同解決(jue) 問題,實現凝聚人心和修複社會(hui) 關(guan) 係的治理目標。民主是培植人際間信任的重要機製,民主程序中的個(ge) 體(ti) 會(hui) 產(chan) 生信任,在共贏的結果中實現互惠共享。社會(hui) 生活中的民主運作能夠在搭建人與(yu) 人之間關(guan) 聯的同時塑造互惠性社會(hui) 網絡。互惠性社會(hui) 網絡也能夠為(wei) 民主進一步的良性運轉提供穩定的社會(hui) 基礎。這樣的互動使得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得以“形”“實”俱存。人民群眾(zhong) 在廣泛參與(yu) 中拓展了社會(hui) 治理的廣度,在社會(hui) 生活基本問題的妥善解決(jue) 中完善了社會(hui) 治理的精度,在社會(hui) 關(guan) 係的修複與(yu) 營造中提升了社會(hui) 治理的溫度。
創新了基層協商治理的民主方法。協商民主不僅(jin) 是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也是民主走向日常生活的重要表現。協商民主並不是西方的舶來品,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協商傳(chuan) 統,“協商”深刻嵌入中國政治生活與(yu) 社會(hui) 生活中。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協商,“有事好商量”是中國人普遍的交往模式。在曆史的繼承性和生活的現實性中,運轉於(yu) 社會(hui) 生活的協商治理實踐不僅(jin) 契合人的交往模式,也有利於(yu) 在協商中提升治理效能。從(cong) 規模與(yu) 民主的關(guan) 係上看,社會(hui) 生活的場景與(yu) 規模更加適合有序開展協商民主。基層協商是社會(hui) 主義(yi) 協商民主的有機構成,協商民主在小規模的團體(ti) 中更能凸顯其效率和效能。社會(hui) 生活中的問題存在於(yu) 基層,往往關(guan) 乎不同的小規模群體(ti) 。在小規模群體(ti) 中注入協商民主,能夠在理性審慎的溝通交流中凝聚共識,得到人人滿意的“最大公約數”。推而廣之,如果社會(hui) 生活的每一個(ge) 細胞都有民主的要素,那麽(me) 民主就會(hui) 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風尚。從(cong) 協商民主的形式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上看,基層協商治理擁有靈活豐(feng) 富的形式,適用於(yu) 社會(hui) 生活中紛繁複雜的各類問題。基層協商治理已然成為(wei) 中國式基層治理創新的重要內(nei) 容,不同地域、不同社區都結合自身的條件與(yu) 資源設計出不同的協商機製,搭建了各具特色的協商平台。這些機製與(yu) 平台可以通過製度化的操作來解決(jue) 基層的公共事務,也可以通過非製度化的形式來回應人與(yu) 人在生活中的關(guan) 切。所以,這種靈活性也能夠讓民主靈活地解決(jue) 各類問題,保證了民主在社會(hui) 生活中的可持續發展。
貫通了政治生活和社會(hui) 生活的民主實踐。社會(hui) 生活中的民主建設本質上要和政治生活中的民主互聯互通,在二者各自功能的發揮中共同構建一個(ge) 全方位、全鏈條、全覆蓋的“大民主”。按照馬克思主義(yi) 民主觀,在社會(hui) 生活中嵌入民主,是提振社會(hui) 有機體(ti) 活力,激發出社會(hui) 本身的充滿生氣的力量的路徑。中國國家治理具有龐大的規模,人民當家作主的製度體(ti) 係中內(nei) 含的不同功能、不同類型的民主模式適應了大國治理的基本要求,縱向的民主製度體(ti) 係貫穿了從(cong) 頂層到基層不同層級。其中,人民群眾(zhong) 通過選舉(ju) 代表的方式參與(yu) 政治生活的民主,通過基層自治的方式參與(yu) 社會(hui) 生活中的民主,並將社會(hui) 生活中難以解決(jue) 的、普遍性的問題向上反饋,使民主在頂層設計和社會(hui) 治理中共同發揮作用。在政治生活與(yu) 社會(hui) 生活中雙向互動的民主保障了大國治理需要的層次性,也激發了社會(hui) 的活力。民主建設作為(wei) 一個(ge) 係統工程,需要功能聯動、要素銜接,實現整體(ti) 功能大於(yu) 部分之和的效果。在這個(ge) 意義(yi) 上,社會(hui) 生活中的民主和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相互促進,共同推進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社會(hui) 生活中的民主形式多樣、機製靈活,為(wei) 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機製提供新的方法與(yu) 技術;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通過科學決(jue) 策人民當家作主製度體(ti) 係建設的各項重大方針,為(wei) 社會(hui) 生活中的民主建設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
現代化不僅(jin) 是科技的進步、物質的富足,也是人境界和能力的提升以及社會(hui) 風氣的純正與(yu) 秩序的和諧。在社會(hui) 生活中建設民主,就是讓民主成為(wei) 人在日常中的生活方式,讓民主成為(wei) 培養(yang) 新時代好公民的實踐手段。人民通過直接參與(yu) 學習(xi) 民主的技能,提升對公共事務的關(guan) 注度,也懂得了如何與(yu) 其他主體(ti) 溝通交往。當人與(yu) 人以文明的方式相互尊重與(yu) 對待的時候,整個(ge) 社會(hui) 風氣也會(hui) 在文明交往中變得更加和諧有序,各類社會(hui) 問題也會(hui) 在民主實踐中得到妥善解決(jue) ,從(cong) 而實現人與(yu) 社會(hui) 的進步。麵向未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建設不僅(jin) 要在實踐中創新製度機製,完善流程設計,打通互聯渠道,也要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創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體(ti) 係、話語體(ti) 係,為(wei) 民主理論和實踐貢獻中國方案。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5日 1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