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超”聯賽:球員年齡不得小於40歲是唯一“門檻”
2016年至今,“老超40+50+”足球聯賽已舉(ju) 辦8屆;球員年齡不得小於(yu) 40歲是唯一“門檻”
“老超”聯賽:以賽代練 享受快樂(le)
8月26日清晨7點半,北京市大興(xing) 區一個(ge) 足球場內(nei) ,三三兩(liang) 兩(liang) 的球員陸續進場,開始進行賽前的適應性訓練。淩晨的降雨使球場內(nei) 的草坪略顯濕滑,球員們(men) 有的兩(liang) 人一組練習(xi) 傳(chuan) 接球,有的三人一組練習(xi) 配合,遠射、點球,十分認真。仔細看去,這些球員並不似專(zhuan) 業(ye) 運動員,甚至頭發花白,眼角也爬上了皺紋——這是北京一項麵向高年齡層運動愛好者的業(ye) 餘(yu) 足球聯賽。
當下,“村超”“村BA”在全國熱度不減,在北京,這項“老超40+50+”足球聯賽(簡稱“老超”聯賽)同樣引燃了運動愛好者的熱情。與(yu) 其他足球聯賽不同,這項賽事唯一的“門檻”是球員年齡不得小於(yu) 40歲。 2016年至今,“老超”聯賽已經舉(ju) 辦了8屆,參賽隊員來自各行各業(ye) ,有退休人員、餐飲店老板、出租車司機,也有教師、科研人員。今年,有400多人報名參賽。在這裏,中年人是賽場上的主力,年輕人則隻能觀賽、呐喊,這是隻屬於(yu) “40+”“50+”甚至“60+”的足球賽。 球員們(men) 在綠茵場上奔跑、轉身、射門……盡管不再年輕,但他們(men) 對足球的熱愛更加濃烈。
“特製”的比賽規則
8月26日是這一屆“老超”聯賽正式開賽的日子。清晨7點半,參加首場比賽的兩(liang) 支隊伍——航天神箭和燕聯風雲(yun) 已經有球員陸續抵達賽場,隊員三三兩(liang) 兩(liang) 組成小組開始熱身。
今年55歲的封勇既是航天神箭隊球員,也負責球隊的賽風賽紀。“頭一天封哥就在群裏通知了,讓我們(men) 至少提前半小時到,熱熱身、做些準備活動。”一名球員邊說邊給小腿綁上護板。
這時,已經穿好隊服的封勇背著裝備包走進綠茵場,把東(dong) 西放好後,他從(cong) 包裏掏出一台專(zhuan) 業(ye) 相機,“比賽前給大夥(huo) 兒(er) 拍點合影,留個(ge) 紀念。”
雖是業(ye) 餘(yu) 足球比賽,但其對標職業(ye) 足球聯賽,主裁、助理裁判都持有裁判員資格證,隻不過在不比賽的日子裏,他們(men) 都有各自的工作。其中一名助理裁判是社區團購的負責人,“平時我也踢球,但我隻有38歲,達不到‘老超’的年齡要求,所以隻能先當裁判,後年再來參加比賽。”在當天的首場比賽中,還來了三名實習(xi) 裁判。
早上8點半,隨著主裁判的一聲哨響,2023年“老超”聯賽正式拉開戰幕。按照競賽規程,“老超”聯賽為(wei) 8人製足球賽。為(wei) 了讓中老年球員們(men) 在賽場上“玩”得快樂(le) ,“40+”組的比賽上下半場各40分鍾,“50+”組的比賽上下半場各35分鍾,均比職業(ye) 比賽時間短。同時,比賽可以無限次換人,被替換下場的球員也可以再次上場。這樣的規程意味著幾乎所有球員都有機會(hui) 上場。
比賽伊始,航天神箭和燕聯風雲(yun) 隊員的拚搶都十分凶猛,跑動積極、出腳果斷,停球轉身、搶球、斷球,完全看不出是“叔圈兒(er) ”隊員正在比拚。“劉哥,再積極一些,迎上去”“中場看住人”“邊路沒人,走邊路”……兩(liang) 支球隊沒有教練員,大家互相大聲提醒,一起比拚。上半場比賽進行了10多分鍾,航天神箭替換了5名球員。很快,替換上場的6號球員趙輝率先破門得分,這名球員今年53歲,是球隊的主力隊員。
場下,航天神箭球隊64歲的隊員石鋒拿著紙筆記錄賽況,看上去有些像技術分析。石鋒說:“這是我自己做的比賽劄記,到了我們(men) 這個(ge) 年齡,總喜歡回憶,以後我能看著劄記回憶和隊友們(men) 比賽的日子。”
年過花甲的參賽者
在首場比賽中,航天神箭足球隊守門員金勇身披1號戰袍出戰,麵對對方球員在球門前發起的一次次猛烈攻擊,他數次俯身撲救,牢牢守住球隊大門。活躍的表現很難讓人想到,他今年已經65歲。
北京友聯足球隊的郭鳳林、北京理工大學校友足球聯合會(hui) 的成森、航天神箭球隊的金勇今年都是65歲,1958年出生的他們(men) 成為(wei) 這一屆賽事中最年長的參賽者。
郭鳳林和成森從(cong) 小學就開始踢足球,從(cong) 小學組、青年組一路踢到中年組,直到現在已經年過六旬,他們(men) 依然願意馳騁在綠茵場上。不過,這聽上去一路綠燈的踢球之路也難免有一些失落,“年輕的時候盤球、過人、踢點球,都沒問題,可是到了40歲以後,狀態就沒那麽(me) 好了。”郭鳳林說,他是北京友聯足球隊成立後的第一批隊員,隊友間互相鼓勵、打氣,讓他恢複了不少自信,“隊友們(men) 老拉著我一起玩,我的信心就這樣慢慢恢複了,雖說體(ti) 能不如以前,但是心情特別好。”
在鄰居們(men) 眼中,愛踢球的郭鳳林大爺是個(ge) 熱心的“老頑童”。社區裏年輕人很多,喜歡踢球的也不少,郭鳳林有空的時候總去小區運動場和年輕人切磋球技,憑著紮實的童子功,65歲的郭大爺除了體(ti) 力上有點吃力,踢球的腳法、專(zhuan) 業(ye) 程度一點不比年輕人差。郭鳳林覺得,要不幹脆在社區裏組建一支足球隊,“有一個(ge) 小夥(huo) 子也挺熱情,我就請他去張羅,現在我們(men) 社區的足球隊也有20多人的規模了。”不僅(jin) 如此,小區裏的孩子們(men) 放學後喜歡在社區運動場踢球,郭鳳林也樂(le) 意和孩子們(men) 踢著玩,孩子們(men) 喜歡這個(ge) 能和他們(men) 玩到一起的郭爺爺,人多的時候,他們(men) 也能踢個(ge) 小場的老少足球賽。
50歲那年,成森的右腿半月板受傷(shang) ,不得不離開賽場,兩(liang) 年時間裏,他隻能偶爾參加活動。前幾年,北京中老年足球比賽興(xing) 起,成森身邊的中年球員們(men) 幹脆組建了足球隊。退休之後,成森參與(yu) 組建了北京理工大學校友足球聯合會(hui) ,聯合會(hui) 根據年齡段劃分了“30+”“45+”“55+”三支球隊,成森主要參加“55+”足球隊的活動。幾乎每周末,成森和隊員們(men) 都會(hui) 約其他球隊打比賽,通過比賽結交球友,也為(wei) “老超”做準備。
“以前社會(hui) 上主要是組織麵向青少年的足球賽事,針對中老年群體(ti) 的賽事基本沒有。”在成森看來,“老超”聯賽給他們(men) 這些“60+”的球員帶來了十分難得的賽場體(ti) 驗。
以賽代練摸索技戰術
盡管“老超”聯賽的參賽隊伍都是業(ye) 餘(yu) 足球隊,但是平日的訓練、比賽,各支球隊都沒落下。
每周三下午5點半到晚上7點半,是房山合眾(zhong) 俱樂(le) 部球員們(men) 集訓的日子,在球隊微信群裏,不用特意通知,大家定會(hui) 準時到場。對他們(men) 來說,訓練、踢球早已成為(wei) 生活的日常。
8月23日下午5點,距離訓練時間還有半小時,房山合眾(zhong) 俱樂(le) 部的不少球員已經提前到了球場做技巧訓練。這既是球員們(men) 的一次日常訓練,也是為(wei) “老超”聯賽做的賽前準備。
房山合眾(zhong) 俱樂(le) 部隊長張雪鬆對“老超”聯賽十分期待,今年44歲的他算是隊裏的年輕人,因為(wei) 隊裏年紀最大的球員已經65歲。在40歲以前,張雪鬆以觀眾(zhong) 和“啦啦隊”的身份參與(yu) “老超”聯賽,在達到比賽的年齡要求後,張雪鬆才從(cong) 觀眾(zhong) 轉變為(wei) 球員。
在他看來,“老超”聯賽填補了中老年足球比賽的空白,更讓大家興(xing) 奮的是,“年輕時隻能在電視上看到的職業(ye) 球員,現在可以在球場上看到,甚至還可以和他們(men) 同場競技。”
集訓開始後,球員們(men) 先圍著球場慢跑兩(liang) 圈,接著是熱身運動、技巧訓練,最後開始對抗比賽。不湊巧的是,剛訓練沒多久,天空下起大雨,密集的雨點阻斷了訓練,正踢到興(xing) 頭上的隊員們(men) 不得不提前離開訓練場。
對於(yu) 每周一次的集訓,隊員們(men) 都非常珍惜,在業(ye) 餘(yu) 球隊,尤其是以40歲以上球員為(wei) 主的球隊,更多講究的是隊員間的默契配合,所以每周三既是大家訓練的日子,更是彼此熟悉、研究技戰術的時刻。
“老超”聯賽的足球隊成員大部分都還在上班,能湊在一起做集中訓練的時間並不多,最常見的訓練方式是以賽代練。“與(yu) 職業(ye) 隊不同,‘老超’的球隊基本上都是約比賽,除了聯賽,大家還打友誼賽,既可以磨合隊伍,又能完成日常訓練。”“老超”聯賽創辦人劉佳說。
“健康、友誼、快樂(le) ”,這三個(ge) 詞是張雪鬆對足球運動的感受。“業(ye) 餘(yu) 球員在打比賽的時候,家屬也會(hui) 過來當觀眾(zhong) 支持我們(men) 。”在日常訓練中,球員也時常帶著自家孩子來到球場,體(ti) 驗足球運動。“一些年紀大的球員家屬看到他們(men) 活躍在綠茵場上,也非常自豪。”
在以中年人為(wei) 主的球隊裏,大家的踢球方式、對足球的理解也有了變化。郭鳳林摸索出了這個(ge) 年齡段的踢球竅門:接到球後盡量快速出球,別停球、少盤帶、多觀察,在平時訓練中多和隊友打配合,形成默契。
成森則覺得,年輕的時候踢球喜歡比輸贏,“在‘老超’比賽中更欣賞技術,收獲快樂(le) ,不太強調對抗性。”在他看來,足球運動是智力與(yu) 體(ti) 力的結合,“生活模式不能單一,老年人做有一定強度的運動,有利於(yu) 身體(ti) 協調性和肌肉的保持,適當在球場上跑一跑仍是很好的選擇。”
“踢開心了,安全完賽,這就夠了”
封勇覺得,沒有什麽(me) 比踢球更快樂(le) 的事了。
封勇是一名航天科研工作者,常年馳騁在綠茵場上,讓他擁有健康的體(ti) 魄。“我從(cong) 上大學到現在,體(ti) 重就沒變過,別人都很佩服。”說起自己的身體(ti) 狀況,封勇的言語中透著驕傲。作為(wei) 一個(ge) 經常坐在科研室裏用腦的中年人,他不僅(jin) 保持了年輕時的體(ti) 重,還延續了追逐體(ti) 育運動的夢想。
在上大學之前,封勇打籃球,憑借良好的跑動能力在球隊裏打得有聲有色。不過,與(yu) 那些打籃球的大個(ge) 子相比,個(ge) 頭偏矮的封勇越打越覺得有些沮喪(sang) 。上了大學後,足球仿佛為(wei) 他打開了一扇新大門。在足球場上,封勇不必擔心自己個(ge) 子矮,他速度快、跑動靈活,和隊友配合默契,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足球的魅力。那時候,學習(xi) 之外的時間,封勇不是在訓練,就是在打比賽,“與(yu) 籃球相比,我更喜歡足球,這項運動太快樂(le) 了。”封勇說,他沒有係統地學過足球,但是他好鑽研,照著電視上足球明星的腳法練,翻閱各種運動書(shu) 籍,踢球技術也有了不少進步。
進入社會(hui) 後,封勇的工作壓力很大,連著半個(ge) 月工作到淩晨一兩(liang) 點是常事。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二三十歲時他能扛得住,但是對於(yu) 今年55歲的他來說無疑是個(ge) 巨大的考驗。
怎麽(me) 辦?封勇的辦法就是抽空去踢場球或者跑個(ge) 800米,精神頭就回來了。別人累了是好好睡一覺、吃一頓,封勇累了是痛痛快快踢場球,“踢球多帶勁啊,踢完球,人特精神。我對年輕同事們(men) 說,今天又得熬到幾點,我陪著你們(men) 。”
2020年,封勇和單位代表隊航天神箭足球隊第一次參加“老超”聯賽,當同年齡段的人聚在一起打球時,大家的優(you) 勢、劣勢相似,踢起比賽來也痛快多了。
中年人踢球最看重享受快樂(le) ,“我們(men) 隊的最好成績是第五名,大家挺滿意的。”封勇說,在每次比賽之前,他都會(hui) 跟隊友說一句話:別忘了踢球的初心,“不圖我勝你負,球場上不耍賴,踢開心了,安全地完賽,這就夠了。”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實習(xi) 生 高宏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