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劉誌平:13年“脫胎換骨” 勇當森林消防尖兵

發布時間:2023-08-28 11:2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平8月27日電 (張君 張顥嚴(yan) 李思恩)“我想先問一下各位新同誌,有多少人知道我們(men) 風力滅火機的性能參數?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們(men) 的戰術戰法分為(wei) 哪幾類?”這樣的一幕發生在南平市森林消防大隊的訓練場上,二中隊中隊長助理劉誌平作為(wei) 專(zhuan) 司滅火行動的教員,他正在為(wei) 新入職的消防員進行著“下隊第一課”。

  “我可能沒有天賦,但是我還是能再拚一拚”

  今年31歲的劉誌平先後獲得個(ge) 人三等功2次,嘉獎8次,優(you) 秀士兵2次,優(you) 秀士官3次。

  13年前的冬天,劉誌平從(cong) 土生土長的廣東(dong) 背起行囊踏上了開往福建的列車。初到警營的劉誌平,一口廣東(dong) 口音總顯得與(yu) 周遭人有些生疏,在新兵連,大家從(cong) 來有沒有把這個(ge) “四肢無力,跑步費勁”的新兵和未來的比武尖子聯係在一起。

  深知能力差距的他在下連隊之初便打下了吃苦的準備。“沒辦法,誰讓我不像他們(men) 那樣有天賦呢,可能我就得這樣一遍一遍地嚐試吧。”就是這樣看似衝(chong) 動的決(jue) 定,一堅持就是13年。“我把自己的訓練分為(wei) 上中下,不斷循環,周天作為(wei) 空擋來調整。”所謂“上中下”就是上肢力量、核心力量、下肢力量,知識儲(chu) 備有限的他在各式各樣的書(shu) 籍中找到了屬於(yu) 自己的答案。

  經過不懈的努力,沉寂了1年後,劉誌平“脫胎換骨”。在2011年支隊“火焰藍”比武負重五公裏越野科目中,他以18分15秒的成績奪冠,獲得比武尖子成績第一名。他說,“賽場如戰場,唯有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才能找到突破的方向。”

  劉誌平除了加強基礎體(ti) 能訓練外,還不斷提升業(ye) 務技能水平,多次被大隊選送參加各類專(zhuan) 業(ye) 技能培訓,先後取得了地震搜集技術中級、高級證書(shu) 、繩索救援技術證書(shu) 、紅十字救援員證書(shu) 等10餘(yu) 項專(zhuan) 業(ye) 技術證書(shu) 。多年來,他把自己所學的專(zhuan) 業(ye) 技能知識和怎麽(me) 提升自身素質要領向大家毫無保留,傾(qing) 囊相授為(wei) 大隊帶出了一批批過硬的技術骨幹。

  “我沒有選擇,那時候有更多人需要我”

  2019年12月5日,廣東(dong) 省佛山市發生森林火災。總隊立即下達指令,命令南平支隊前往廣東(dong) 進行跨區域綜合救援。劉誌平先前因為(wei) 工作衝(chong) 突,與(yu) 未婚妻的婚禮已不止一次往後推遲,接到命令後,他沒有絲(si) 毫遲疑,立即撥通了未婚妻的電話。在電話中劉誌平沒有來得及多說幾句話,便立即跟隨隊伍星夜馳援,從(cong) 閩北大地到珠三角大地遂行滅火作戰。

  到達任務區域時已是火光衝(chong) 天,由於(yu) 林木茂盛、風向不利,任務十分艱巨。撲打懸崖火時,因山崖陡峭,石塊夾雜著火炭不斷往山下滾落,眼看就要形成有規模的下山火。關(guan) 鍵之時,劉誌平主動請纓同其他24名指戰員作為(wei) 先鋒兵分兩(liang) 路迅速投入艱苦戰鬥,同時看準有利時機,以灌木叢(cong) 為(wei) 依托,采取“一點突破、兩(liang) 翼推進”的戰術協力阻擊火頭。最終經過徹夜的英勇奮戰火場實現“三無”,山腳下的30餘(yu) 戶村民轉危為(wei) 安。

  從(cong) 事森林消防工作13年以來,劉誌平先後參加“10.1”湖北孝感跨區域增援、“12.5”廣東(dong) 佛山森林火災撲救任務、“6.28”邵武市下沙抗洪搶險、“3.21”馳援廣西梧州空難及各類綜合救援任務千餘(yu) 次,成功解救被困群眾(zhong) 百餘(yu) 人,為(wei) 國家和人民群眾(zhong) 挽回了巨額財產(chan) 損失。

  “既然給了機會(hui) ,我必當全力以赴”

  專(zhuan) 業(ye) 技術重在傳(chuan) 承,在抓好個(ge) 人業(ye) 務素質的同時,他覺得自己有責任也有義(yi) 務做好傳(chuan) 幫帶工作。每次組訓過程中,劉誌平始終堅信“身教重於(yu) 言傳(chuan) ”,要求大家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訓練場上的劉誌平是敢打敢拚的“拚命三郎”,場外則是位積極學習(xi) 、刻苦鑽研業(ye) 務的“有心人”。記得有一次問起他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努力的時候,他笑著說:“因為(wei) 我比別人更笨一點,所以可能我就要比別人多花一點時間去學吧!”

  2018年,轉製改革的號角吹響,大家脫下“橄欖綠”,穿上“火焰藍”,職責使命也由單一的防滅火轉為(wei) 以“全災種、大應急”的綜合救援任務。在改革轉製期間,有個(ge) 別隊員出現思想波動,劉誌平常常以一個(ge) “知心大哥”的身份和大家談心交心,用自己的真誠堅定大家對改革信心,用自己的實在事、大白話換來隊伍的凝聚力,為(wei) 整個(ge) 中隊樹立了良好風氣。

  “我也很想回家,但這裏又何嚐不是家呢”

  “我唯一愧疚的是已經有7年沒有回家陪家人過一次春節,愧對父母。”2022年劉誌平的兒(er) 子出生,但他所在的中隊被上級派往廣東(dong) 肇慶執行跨省駐防任務,無法在妻子身邊照顧。結婚以來,他和妻子在一起的時間屈指可數,妻子每次給他打電話,他不是在救援,就是在忙工作。父母年紀大了,身體(ti) 不好,都是妻子一人擔負起照顧孩子、照顧家庭的責任。

  “家裏都有我,你安安心心工作,平平安安回來就成。”從(cong) 他鄉(xiang) 遇故知的相遇,到誌同道合地組建家庭,妻子一路與(yu) 劉誌平風雨同舟,而劉誌平也真心感激妻子的犧牲與(yu) 支持。於(yu) 他而言,家人始終是他鐵漢柔情的牽掛,認真訓練、參與(yu) 比武提高自己的業(ye) 務水平是消防應急救援職責,也是為(wei) 了出任務時能讓家人少一分擔憂,更是他對妻子所給予的支持理解的最好回應。

  劉誌平坦言,每次圓滿完成任務後,自己都開心得無以言表,永遠忘不了撤離時,群眾(zhong) 夾道歡送的場景。“雖然我們(men) 滿身‘狼狽’,但內(nei) 心充滿了榮譽感和神聖的使命感。”(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