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電影人聚長春共議國產電影“出海”
中新網長春8月29日電 (記者 郭佳)第六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29日在長春舉(ju) 辦,近百位青年電影出品人、製片人、編劇、導演與(yu) 會(hui) ,圍繞推動國產(chan) 電影“出海”等話題展開探討。
出席論壇的中宣部電影局常務副局長毛羽表示,2014年電影局打造“中國電影新力量”這一品牌時,中國電影剛剛完成市場化、產(chan) 業(ye) 化的改革轉型,正承受著來自於(yu) 好萊塢電影巨大的競爭(zheng) 壓力,國產(chan) 電影的生存是當時的第一要務。
近十年來,中國電影市場蓬勃發展,國產(chan) 電影票房占比不斷書(shu) 寫(xie) 傳(chuan) 奇。毛羽說,2035年把中國建成電影強國的重擔已經曆史性地落在了年輕一代電影人的肩上。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力量的內(nei) 涵要比以往更加豐(feng) 富。
毛羽說,新力量不再是為(wei) 生存而戰,而是要成為(wei) 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新力量,要成為(wei) 促進中國電影健康發展、不斷進步的新力量,要成為(wei) 多樣發展影響世界文化的新力量。
當天,郭帆、寧浩、韓延等曾經的新力量代表與(yu) 王寶強、劉曉世、崔睿、蘇亮、張吃魚等當下的新力量代表共聚一堂,暢所欲言。
導演郭帆坦言《流浪地球》的海外發行是一個(ge) “不太成功的案例”。“當時和歐洲的一個(ge) 發行商溝通發行時的問題,他說能不能把中文去掉,中文沒有必要,我心裏有點不舒服了。後來,我們(men) 就談崩了。”
郭帆後來反思這個(ge) 過程時意識到,應該把海外發行當作一個(ge) 專(zhuan) 門的課題進行充分研究。他說,電影想傳(chuan) 遞什麽(me) 樣的價(jia) 值觀,怎麽(me) 能夠讓別人聽懂,這是國產(chan) 電影做海外發行必須要解決(jue) 的痛點。
《獨行月球》導演張吃魚認為(wei) ,笑聲是全球通用的語言,中國喜劇電影有著與(yu) 世界接軌的潛力和機會(hui) ,而實現方法則是跨界與(yu) 創新。
張吃魚說,跨界與(yu) 創新意味著將不同類型的題材元素進行創造性地融合,喜劇在這方麵具備先天的優(you) 勢,它可以充當所有類型的調味劑,在喜劇元素加持下,各種組合都可以煥發新的觀影感受。
導演崔睿認為(wei) ,好故事可以打破語言障礙和文化壁壘進行傳(chuan) 播。他說,《消失的她》在北美上映之後,邀請了一些好萊塢的從(cong) 業(ye) 者去觀影,他們(men) 的反映是積極的。“他們(men) 更多是以欣賞商業(ye) 類型片的方式來觀看的,他們(men) 很喜歡裏麵的反轉。”
對於(yu) 中國電影新力量,毛羽說,他們(men) 成長於(yu) 中國改革開放時期,有著解決(jue) 文化差異問題的天然優(you) 勢,希望他們(men) 以文化的共通性跨越曆史、國情障礙,尋找到能為(wei) 世界觀眾(zhong) 所接受的藝術表現形式,實現國產(chan) 電影進入海外影院常態化放映。(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