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出土一批戰國至漢代古墓葬 其形製、葬俗反映秦文化東漸
中新社太原8月31日電 (記者 李新鎖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31日下午發布消息,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出土一批戰國至漢代古墓葬,從(cong) 墓葬形製和出土文物,可以看出戰國晚期秦人對河東(dong) 的占領和秦文化的東(dong) 漸。
該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海金樂(le) 介紹,本次考古發掘的戰國墓,主要以方形土坑豎穴墓為(wei) 主,隨葬品主要為(wei) 仿銅陶禮器鼎、豆等,還有銅帶鉤等。
其中,M6很有代表性,其墓室填土為(wei) 五花土,土質較硬,夾雜少量料薑石。墓室底部有生土二層台,二層台台麵寬度不一。
隨葬品共3件,包括銅片1件,銅鈴1件,繭形壺1件。
此外,本次考古發現的兩(liang) 漢墓葬包括甕棺葬、土坑墓和磚室墓。
上述古墓群的發現,為(wei) 係統研究該地區此階段的文化麵貌增加了實物資料。
海金樂(le) 表示,M6的生土二層台在傳(chuan) 統晉文化墓葬中幾乎不見此葬俗,但在關(guan) 中秦墓中卻大量存在。該墓葬出土的繭形壺也被看作是典型的秦式器物。
海金樂(le) 解釋稱,屯留起初為(wei) 晉地,三家分晉以後屬韓國,戰國晚期成為(wei) 韓、秦、趙爭(zheng) 奪之地。M6這類秦文化特征濃厚的戰國晚期墓葬,也反映了戰國晚期秦人對河東(dong) 的占領和秦文化的東(dong) 漸。(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