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中國工業科技呈現出產業鏈完整度高、科研研發能力躍升等四個特征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劉一 張素)近日發布的《中國工業(ye) 科技企業(ye) 觀察報告》(下稱《報告》)認為(wei) ,中國工業(ye) 科技逐漸呈現出產(chan) 業(ye) 鏈完整度高、科研和研發能力躍升、數實深度融合以及規模效應顯著提高等四個(ge) 新特征。
《報告》同時注意到,中國工業(ye) 科技發展呈現一些發展趨勢,包括科技注重研發、力求關(guan) 鍵技術突破創新、規模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不斷豐(feng) 富。此外,重視增效減碳、爭(zheng) 搶綠色發展機遇、構建多方協作網絡、提升產(chan) 業(ye) 整體(ti) 效能等也成為(wei) 重要發展趨勢。
今年正值“工業(ye) 4.0”概念提出10年,《報告》由畢馬威中國聯合雲(yun) 暉資本在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舉(ju) 辦期間發布。“就高科技附加值的工業(ye) 產(chan) 品及服務而言,自主可控需求日益強烈,也是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畢馬威亞(ya) 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說。
陶匡淳表示,在全產(chan) 業(ye) 鏈快速發展的同時,未來高附加值科技產(chan) 品國產(chan) 化率也將加速提升,這就要求各工業(ye) 科技企業(ye) 順應新型工業(ye) 化潮流,加快實現產(chan) 業(ye) 轉型與(yu) 技術創新。
“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數字化產(chan) 業(ye) 生態所構成的‘新基建’成為(wei) 社會(hui) 生產(chan) 方式變革的重要條件,人工智能、區塊鏈、雲(yun) 計算、5G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yu) 融合,使得當今社會(hui) 正在發展成為(wei) 一個(ge) 集物理與(yu) 數字、線上與(yu) 線下高度融合的世界。”畢馬威中國副主席、畢馬威中國客戶業(ye) 務發展主管合夥(huo) 人江立勤表示,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國更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
《報告》提出,新格局下,中國工業(ye) 科技發展麵臨(lin) 頂層設計、社會(hui) 層麵以及企業(ye) 層麵的挑戰。《報告》同時從(cong) 助力工業(ye) 科技企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方麵提出建議,包括“加強公司內(nei) 部治理能力,提速工業(ye) 科技企業(ye) 上市步伐”“強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集群的數字化賦能”“加大複合型人才的培養(yang) ,為(wei) 行業(ye) 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等。
“畢馬威中國將持續發揮其圍繞資本市場各服務條線的專(zhuan) 業(ye) 能力,聯合投資人共同打造工業(ye) 科技企業(ye) 生態,幫助工業(ye) 科技企業(ye) 完成從(cong) 初創到實現技術創新、進而發展壯大並成功上市的長遠目標,推動更多工業(ye) 科技企業(ye) 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畢馬威中國北方區資本市場發展主管合夥(huo) 人郭成專(zhuan) 說。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撰寫(xie) 團隊走訪多家具有中國特色創新能力的科創企業(ye) ,並探索其高質量發展之路。
《報告》也形成諸多重點案例,其中,有的企業(ye) 從(cong) 底層架構開始自主研發包括新一代布局布線在內(nei) 的數字後端EDA技術,並將機器學習(xi) 和分布式計算等深度融合到EDA產(chan) 品的現有技術中。有的企業(ye) 基於(yu) 大模型驅動的全新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平台,將GPT與(yu) RPA相結合,為(wei) RPA注入思考和認知的能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