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充電費不該成為糊塗賬
維 辰
一段時間以來,廣州、武漢、北京等地不少居民對電動車充電收費標準模糊、充電貴問題反映強烈,部分居民為(wei) 此違規推車上樓,需要引起重視。
電動車收費標準模糊問題,不難解決(jue) 。從(cong) 直接觀感上看,同一家公司在不同小區收費不同,甚至同一小區收費標準“一家一個(ge) 樣”,許多運營公司又不公開都收了些什麽(me) 錢,也難怪居民直言“看不懂”。無論是物業(ye) 公司購買(mai) 充電設施並負責運營,還是目前更為(wei) 主流的物業(ye) 與(yu) 充電樁公司合作,收費都主要包含電費和服務費。相較於(yu) 打包混合收費,如北京要求電費與(yu) 服務費應當分別計價(jia) 、分別收取,就能夠實現收費透明,避免充電費成為(wei) 一筆糊塗賬。對其他城市而言,要求運營方公示費用明細也並不困難。
然而,覺得充電貴,建議有關(guan) 部門統一收費標準,有些不切實際。電費方麵,同一座城市、同一區域甚至不同小區的用電成本就有差異,如普通住宅和公寓,還要考慮有的小區電費由電力部門與(yu) 物業(ye) 直接結算,充電樁公司從(cong) 物業(ye) 處購電的成本也不盡相同。服務費方麵,小區入場費、分成情況、不同充電設施的安裝費用和後期運維成本等,都會(hui) 影響最終的定價(jia) 。所以說需要看到,在公共充電樁充電的成本,必然高於(yu) 在家充電。若為(wei) 此統一壓低價(jia) 格,收費是清楚了,但也可能導致部分充電樁公司經營難以為(wei) 繼,最終影響的是居民的利益。
解決(jue) 充電貴,需要兼顧多方利益。有的地方電力部門給便民車棚安裝了電表,為(wei) 居民提供更為(wei) 便宜的“平價(jia) 電”,有的將電動車在社區充電設施用電納入“居民生活用電”類別,通過降低運營方用電成本,引導其讓利於(yu) 民,這種思路值得參考。
非常容易忽視的一點是,物業(ye) 在充電費中充當的角色。實踐中,充電樁公司進入新小區前要給物業(ye) 入場費,入場後用電多半也要和物業(ye) 對接,相關(guan) 成本最終都會(hui) 轉嫁到居民頭上。物業(ye) 本就是替業(ye) 主打理小區的,賺點錢也沒什麽(me) ,關(guan) 鍵是收益如何分配。依據民法典,建設單位、物業(ye) 服務企業(ye) 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業(ye) 主的共有部分產(chan) 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後,屬於(yu) 業(ye) 主共有。若物業(ye) 將公共充電樁的部分收益分給業(ye) 主,實際上也達到了價(jia) 格補貼的效果,降低了充電成本。若將公共收益塞進了自己的口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一環節,也不該成為(wei) 糊塗賬。
一切都還剛剛起步,讓更多居民享受到便利和優(you) 惠,需要更多探索。
(南方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