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老兵軍旅最後一次遠航

發布時間:2023-09-06 15:00:00來源: 解放軍報

  -本報記者 朱柏妍 通訊員 王 鵬 張 喆

  傍晚時分,海軍(jun) 某驅逐艦支隊貴陽艦彷如一柄出鞘的利刃,行駛在平靜的海麵上。

  前甲板上,一個(ge) 身影在夕陽中定格,兩(liang) 鬢染上了霞光。

  此人是該支隊一級軍(jun) 士長馬如標,根據年度訓練安排,這是他最後一次參加遠海航行。今年底,他就要脫下軍(jun) 裝,退休還鄉(xiang) 。

  這幾日晚飯後,馬如標總要來到甲板上,靜靜地看著陪伴了自己30年的大海。那些曾經在漫長航行中看膩了的風景,如今頓時變得珍貴起來。

  “馬技師,請您過來看一下!”一個(ge) 年輕的聲音突然打破了這份寧靜,報房的戰士小杜匆匆跑了過來。

  原來,一個(ge) 線路盒突然出現故障,大家排查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具體(ti) 故障點。

  馬如標來到報房,仔細檢查了一番,心中便有了底。但他沒有直接動手處置,而是引導小杜查出故障,隨後又指導她把故障排除掉。

  “遇事不要慌,一步步來。”在這次航行中,馬如標對戰友們(men) 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過去,遇到疑難問題,永遠衝(chong) 在最前麵的“老馬”,現在開始有意識地“向後退”了——他親(qin) 自上陣的次數越來越少,指導工作思路和傳(chuan) 授經驗的話卻是越說越多。

  說起這樣做的原因,久經風浪考驗的老兵竟紅了眼眶。他努力平複著情緒,道出了心裏話:“怕自己退休了,大家遇到難題解決(jue) 不了,更舍不得這些打了那麽(me) 多年交道的裝備。”

  對馬如標來說,裝備是他最親(qin) 密的戰友。按他自己的比喻:年輕時,這些裝備是他的“老師”;經驗積累起來後,他就成了裝備們(men) 的“老大哥”——要時刻小心嗬護,可不能磕著碰著。

  “散熱器需要維修保養(yang) 了。”一天訓練前,馬如標照常到報房檢查裝備。在一個(ge) 正在工作的機櫃前,他停住了腳步。

  “裝備沒有發出故障報警,為(wei) 什麽(me) 要維修?”值更的年輕戰士對他的話半信半疑,然而一番檢查後發現,散熱器風扇線路確實有了鬆動。

  “我對它們(men) 就像對自己的身體(ti) 一樣熟悉。”馬如標的自信,來自30年的工作積累。

  入伍後,馬如標先後在3艘艦艇上服役過,經曆了艦艇通信係統的迭代更新。每一次換裝改裝,他都是最興(xing) 奮、最積極的那一個(ge) 。疊起來足有一人高的說明書(shu) ,他一看就是幾個(ge) 通宵;遇到想不明白的問題,他就直接給廠家打電話請教……

  “有時候,廠家技術人員都嫌我問題多、問題怪。”提起往事,馬如標的語氣裏滿是驕傲,“可到了海上,一旦裝備壞了,廠家來不了,就隻能靠我們(men) 自己,這個(ge) 能力一定要提前儲(chu) 備足。”

  正是抱著這份責任心和較真勁兒(er) ,馬如標成為(wei) 通信部門最可靠的人。他自己總結經驗教訓,整理編撰了好幾本工作手冊(ce) 。從(cong) 通信裝備操作使用、維護保養(yang) ,到應急情況處置……如今,這些手冊(ce) 已成為(wei) 預任班長們(men) 的“必讀教材”。

  “隻要用心幹一行,就一定會(hui) 愛上這一行。”講完這句話,一向健談的老馬看向麵前的設備,沒再開口。

  那一刻,從(cong) 軍(jun) 30年老兵的不舍與(yu) 留戀,溢於(yu) 言表。

  “靠碼頭部署!”艦上廣播傳(chuan) 出靠岸指令。

  軍(jun) 艦歸港,馬如標結束了自己軍(jun) 旅生涯的最後一次遠航。

  “紅旗飄舞隨風揚,我們(men) 的歌聲多嘹亮……”走下舷梯,馬如標腦海中突然響起了海軍(jun) 軍(jun) 歌。

  軍(jun) 港裏,幾艘艦艇昂首挺立。

  轉身,立正,馬如標向飄揚的海軍(jun) 軍(jun) 旗敬了一個(ge) 軍(jun) 禮。

  在他身後,一排年輕的身影迎風而立。在未來的大洋上、報房裏,還會(hui) 有更多的“小馬”成為(wei) “老馬”,成長為(wei) 人民軍(jun) 隊的可靠力量。(解放軍(jun) 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