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協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召開專項民主監督協商會
中新網濟南9月6日電(呂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山東(dong) 省委員會(hui) 9月6日舉(ju) 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zhuan) 項民主監督協商會(hui) 。會(hui) 上,政協委員、專(zhuan) 家和企業(ye) 代表聚焦生態保護修複、深度節水控水、推進能源結構深度調整等方麵建言獻策,助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近年來,山東(dong) 省黃河流域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山東(dong) 省政協委員、山東(dong) 農(nong) 業(ye) 大學資源與(yu) 環境學院教授楊越超建議,開展關(guan) 鍵區域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數據調查,在不同農(nong) 業(ye) 種植區域設立小流域麵源汙染監測點。開展農(nong) 田土壤氮磷流失及其對地表水、地下水的影響監測,以及稻田退水情況的調查與(yu) 監測,掌握水、土壤、大氣、生物多樣性、農(nong) 業(ye) 廢棄物的基礎數據。利用遙感、在線水質指標監測、雷達流量測定等,建立區域化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數學模型,為(wei) 科學治理提供理論、技術支撐。
在水資源優(you) 化配置方麵,山東(dong) 省政協委員、省自主創新促進中心主任李新峰建議,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嚴(yan) 守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控製紅線,建立健全水權市場化交易機製,深化水價(jia) 改革。完善節水製度體(ti) 係,落實節水激勵政策。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優(you) 化調整庫(湖)固定時間、固定汛限水位的調度運行方式,解決(jue) 集中棄水問題。加強雨洪資源利用,推動水庫、河道多蓄多存雨洪水,治理地下水超采,建設地下水庫,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科學規劃推進海水淡化,推廣應用海水淡化新技術,提高再生水、微鹹水、礦井水利用率。
“能源轉型應按照‘量率一體(ti) ’原則,同步做好電源、調節能力、配套電網規劃銜接。”山東(dong) 省政協委員、國網山東(dong) 省電力公司發展部主任石岩建議,政企協同推進新型能源體(ti) 係建設,成立魯北鹽堿灘塗地風光儲(chu) 輸一體(ti) 化基地、海上風電基地、抽水蓄能工作專(zhuan) 班,建立政企協同機製,及時協調解決(jue) 建設手續辦理等問題。支持山東(dong) 省內(nei) 高校、科研院所、電網和電源等相關(guan) 企業(ye) 開展源網荷儲(chu) 協同發展、氫能應用等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技攻關(guan) ,促進能源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與(yu) 自主創新協同發展。
“建立健全碳資產(chan) 管理體(ti) 係,碳資產(chan) 管理是衡量一家企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建議建立企業(ye) 碳排放和碳資產(chan) 考核製度。”作為(wei) 企業(ye) 代表,信發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學信建議,加大對企業(ye) 碳資產(chan) 管理交易的培訓指導,使企業(ye) 掌握碳排放數據核算、減排節能技術、低碳資產(chan) 管理等方法要求。加快“雙碳”標準體(ti) 係建設,推動碳足跡、碳認證等工作與(yu) 國際接軌,提高綠色低碳產(chan) 品的國際市場認可度。加力支持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轉型,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ti) 係,健全土地、財稅、環境支持政策,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發展循環經濟。
山東(dong) 省政協主席葛慧君出席當天會(hui) 議並表示,全省各級政協要持續做好以民主監督的方式推進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圍繞汙染防治攻堅、綠色低碳發展、生態保護修複等統籌謀劃好今後兩(liang) 年監督重點,開展聚焦問題更準、分析論證更深、研究力量更強的監督活動,認真梳理協商成果,推動各項決(jue) 策落實落地。要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協民主監督工作,始終堅持民主監督的正確方向、把牢性質定位、把握著力重點、規範製度程序,充分發揮協商式監督聚識性、建設性、包容性強的優(you) 勢,促進協商與(yu) 監督優(you) 勢互補、一體(ti) 貫通,確保民主監督工作取得實效。(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