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蹄疾步穩推進重大工程建設

發布時間:2023-09-07 11:26:00來源: 人民日報

  蹄疾步穩推進重大工程建設(觀象台)

  加快實施和部署一批重大工程,既有利於(yu) 當前穩增長、穩投資、穩就業(ye) ,又有利於(yu) 提高基礎設施水平、惠及各地長遠發展

  首都北京,京雄大橋實現合龍,為(wei) 年內(nei) 京雄高速全線通車奠定基礎;南海之濱,我國最長深水油氣管道鋪設完工,“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再迎新進展;西部腹地,川青鐵路青白江至鎮江關(guan) 段啟動聯調聯試,進入工程驗收關(guan) 鍵階段……今年以來,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有條不紊,一批重大工程紮實推進。

  重大工程,保障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優(you) 化區域生產(chan) 力布局的“先手棋”。加快實施和部署一批重大工程,既有利於(yu) 當前穩增長、穩投資、穩就業(ye) ,又有利於(yu) 提高基礎設施水平、惠及各地長遠發展。

  國內(nei) 需求不足是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之一。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投資金額大、周期長,能夠有效擴大內(nei) 需、吸納就業(ye) ,助推經濟企穩回升。以水利工程為(wei) 例,今年前7月,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6204億(yi) 元,重大水利工程開工26項,均好於(yu) 去年同期。

  重大工程覆蓋環節廣、涉及技術多,能對許多行業(ye) 產(chan) 生有力的輻射帶動作用。北京東(dong) 六環改造工程、青島膠州灣第二隧道等都用到了國產(chan) 盾構機等“大國重器”。不少重大工程還廣泛應用了智慧工地、數字仿真、北鬥導航等先進技術。新技術新產(chan) 品加快應用,既有利於(yu) 工程自身提質降本增效,也為(wei) 裝備製造業(ye) 、數字產(chan) 業(ye) 等發展壯大創造了巨大空間。

  重大工程往往體(ti) 量大、難度高,是各類新裝備、新技術的“練兵場”,給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提出了新要求、新課題。為(wei) 建好北山地下實驗室主體(ti) 工程,工程團隊研發出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進機“北山1號”;為(wei) 安放巨型鋼殼混凝土沉管,深中通道工程推出全球首艘沉管浮運安裝一體(ti) 船“一航津安1”……麵對不少業(ye) 內(nei) 罕見甚至前所未有的建造難題,許多工程師和研發人員在前沿地帶甚至“無人區”攻堅克難,創新工藝工法,加快突破“卡脖子”技術,推動了中國建造、中國製造能力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放眼長遠,重大工程將有力支撐國家戰略實施和各地發展。滬寧沿江高鐵開通後,長三角地區溝通往來將更加緊密;引漢濟渭調水工程通水後,將潤澤秦川大地、惠及上千萬(wan) 居民;蘭(lan) 州機場擴建後,將使新絲(si) 綢之路的“空中走廊”基礎更牢……一些重大工程之所以被稱作“世紀工程”,正因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能為(wei) 一些區域乃至全國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持續帶來利好。

  展望未來,我國新型城鎮化還有較大增長空間,人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相比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中西部地區、革命老區、邊疆地區等地基礎設施建設還有不少短板。這也意味著,還有不少重大工程等待我們(men) 去實施、去完成。瞄準短板弱項,科學長遠謀劃,重大工程建設大有可為(wei) 。(邱超奕)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06日 18 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