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夜話袁家村,解碼關中這個“網紅村”咋“長紅”

發布時間:2023-09-11 15:03:00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夜話袁家村,解碼關(guan) 中這個(ge) “網紅村”咋“長紅” |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陝西站

  9月9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來到陝西鹹陽禮泉縣袁家村,一下車,便被迎麵撲來的熱鬧勁兒(er) 包裹。

  夜幕四合,袁家村可不“睡”。台上唱著皮影戲,呷一口老碗茶舌底流香;酒吧裏民謠悠悠,三五好友碰杯吹牛;走上小吃街,涼皮、烙麵、粉湯羊血、桂花醪糟……各色地道關(guan) 中小吃,勸你一定空著肚子來。

  覓得一處清淨之所,記者見到了3位袁家村村民,跟他們(men) 拉拉話。說的就一個(ge) 話題:從(cong) 2007年開始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的袁家村,為(wei) 什麽(me) 能火到現在?

  一碗醪糟的“管理學”

  村民袁雷從(cong) 一碗醪糟說起。醪糟,關(guan) 中人幾乎家家會(hui) 做。起先賣醪糟是前店後院,村民們(men) 把製作過程展示給遊客看,既為(wei) 了向遊客展示關(guan) 中民俗,也為(wei) 了讓遊客對食品安全放心。

  小小醪糟也賺錢,不少村民都想做醪糟,一窩蜂都去幹,那就都賺不上錢。袁家村規定:各色小吃必須差異化經營,隻有差異競爭(zheng) ,才能共生共贏。村上成立“醪糟合作社”,袁雷擔任合作社社長。

  “做醪糟就三樣——水、酒曲和糯米,合作社從(cong) 源頭把控食材質量。規模大了之後,現在是‘前店後廠’,我們(men) 建立了醪糟作坊,讓醪糟生產(chan) 標準化。我們(men) 還不斷調整工藝,比如夏天和冬天製作時都會(hui) 設置不同的溫度,讓醪糟更美味。”袁雷說。

  袁家村有菜籽油、豆腐、麵粉、酸奶等8個(g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這些合作社不僅(jin) 可以將產(chan) 品賣給遊客,也直接供應給做小吃的商戶。袁家村對所有店鋪推行采購、定價(jia) 、結算、質監“四統一”管理。

  小吃街所有食品現賣不隔夜;有店主掛牌發誓:“羊血如有摻假,甘願禍及子孫”;家家店麵清楚寫(xie) 明原材料供應點,並附上材料商電話以備遊客查詢。袁雷說,“誰敢‘弄虛作假’,村民們(men) 自己先不答應。大家夥(huo) 一起守好自己的口碑。”

  一個(ge) “空心村”的“致富經”

  袁家村遠離大城市,交通又不便,為(wei) 啥要發展旅遊業(ye) ?

  改革開放後,袁家村發展了不少村辦企業(ye) :水泥廠、印刷廠、海綿廠……真是不少。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加大,產(chan) 品市場競爭(zheng) 力下降,村辦企業(ye) 陸續關(guan) 停倒閉,村民爭(zheng) 相外出打工,到了2007年,袁家村已經變成了一個(ge) “空心村”。

  “袁家村這麵大旗不能倒!這就是我們(men) 當時新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郭占武的想法。”袁家村村委會(hui) 副主任郭洪江說。把我們(men) 農(nong) 村人最熟悉的傳(chuan) 統民俗當成旅遊資源,例如特色小吃、傳(chuan) 統服飾、民間非遺、地方戲曲、傳(chuan) 統建築風貌……展現村民的鄉(xiang) 土生活,依托民俗打造鄉(xiang) 村旅遊成本最低。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郭占武和村幹部們(men) 開出發展旅遊這方“藥”,卻被調研的專(zhuan) 家潑了冷水,“城裏人才對鄉(xiang) 村遊感興(xing) 趣,要想吸引到西安等大城市的遊客,還要再等十年。”

  十年?怎麽(me) 等得起!“南牆,先撞了再說。”賣了已經倒閉的水泥廠的舊設備,袁家村在2007年打造了一條50米長的旅遊街。群眾(zhong) 看,黨(dang) 員先幹,袁家村的旅遊產(chan) 業(ye) ,搖搖晃晃地起步了。

  憑著民俗特色和嚴(yan) 格管理,周邊來袁家村旅遊的人越來越多。袁家村成了一塊吸鐵石,吸引的不僅(jin) 是遊客,還有鄰村的村民。“旅遊熱,需要的服務人員就多,伴隨的還有日益增長的食品原材料消耗,我們(men) 開始建廠房做食品加工業(ye) ,鄰村村民種的農(nong) 產(chan) 品也在袁家村有了銷路,有了袁家村的大量需求,農(nong) 民不用直接麵對大市場。”郭洪江說。三產(chan) 帶二產(chan) 促一產(chan) ,這就是袁家村一二三產(chan) 融合的路徑。

  不局限本地發展,2015年,有了8年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經驗的袁家村終於(yu) 把目光投向了村外,進城出省。“袁家村”品牌入駐西安高端商業(ye) 綜合體(ti) ,在城市消費場景中,“關(guan) 中傳(chuan) 統小吃+優(you) 質食材”打出了一片天地。每家城市店就是一個(ge) 農(nong) 民合作社,有能力的農(nong) 民把人帶出去,沒能力的農(nong) 民把錢帶出去,村民直接或間接跟著袁家村收益。由村民投資600萬(wan) 元的西安首店,僅(jin) 9個(ge) 月就收回了全部成本。

  除了做鄉(xiang) 村旅遊,還輸出模式。“多年來,袁家村積累了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的經驗和人才。我們(men) 通過整合人才和市場資源,在青海、河南、山西、海南等地打造民俗旅遊體(ti) 驗地,讓‘袁家村’品牌揚帆出省,走向全國。”郭洪江說。

  一封共同發展“倡議書(shu) ”

  “寧願10年每年賺50萬(wan) ,也不願一年賺300萬(wan) 。”袁家村人有這樣的共識。“算大賬,算長賬,賺錢要踏踏實實。”在郭洪江眼裏,袁家村拒絕當“暴發戶”。

  高質量發展不光看賺多少,還要看怎麽(me) 分。

  現在,袁家村人人是股東(dong) ,戶戶有分紅,以“互為(wei) 股東(dong) 、利益共享”的原則設立交叉股、混合股,旅遊公司、商鋪、農(nong) 家樂(le) 可以資本入股、技術入股,商戶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監督,抱團發展。

  在入股時,袁家村還有個(ge) 原則——“錢少先入,錢多少入,照顧小戶,限製大戶”,以此來平衡不同收入的股民。郭洪江指了指背後的牆說:“隔壁就有位村民,在第一次入股時不願參與(yu) ,理由是錢不夠。為(wei) 了不讓村民掉隊,郭占武書(shu) 記借錢給他湊了2萬(wan) 元入股。讓共同富裕實實在在體(ti) 現在股份的調解和限製上,對經濟基礎好的村民,我們(men) 限製;對經濟基礎差的村民,我們(men) 鼓勵。”防止逐利資本對共同富裕的消解,袁家村想了不少招。

  共同發展,不僅(jin) 倡導村民們(men) 的共同富裕,還倡導大開“村門”迎接合作夥(huo) 伴。村上還打造了文化創業(ye) 平台,吸引青年、能人返鄉(xiang) 投資、開店、做生意,酒吧、音樂(le) 會(hui) 、精品民宿等新業(ye) 態正在這個(ge) 以鄉(xiang) 土民俗為(wei) 基礎的旅遊村融合共生。

  去年底,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踐基地在袁家村落地,清華大學的師生們(men) 成為(wei) 袁家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觀察者、記錄者和參與(yu) 者。清華大學博士生趙平廣成了袁家村的“新村民”,他說:“我們(men) 來到袁家村紮根實踐,結合鄉(xiang) 村特色美食、節日民俗、人文曆史打造鄉(xiang) 村文創空間,以文化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在鄉(xiang) 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wei) 。”

  目前,袁家村年均接待遊客600萬(wan) 人次,年綜合收入超10億(yi) 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5萬(wan) 元。郭洪江估計,“今年遊客量預計至少在800萬(wan) 人次以上。”(人民日報客戶端)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