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進入建設實施階段
光明日報北京9月8日電 記者陳晨從(cong) 水利部獲悉,9月8日,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動員大會(hui) 在廣西北海市合浦縣、南寧市賓陽縣、欽州市靈山縣、玉林市福綿區同步召開,標誌著廣西投資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綜合效益最顯著的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式進入建設實施階段。
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已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家水網建設規劃、國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等國家規劃,是國務院部署實施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建設任務是向南寧、北海、欽州、玉林等重點城市城鄉(xiang) 生活和工業(ye) 供水,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並為(wei) 改善農(nong) 業(ye) 灌溉和水生態環境創造條件。工程以鬱江為(wei) 核心水源,連通12條河流和15座水庫,形成江庫連通、內(nei) 連外調、多源互濟的水網格局,劃分為(wei) 南寧供水片、北海供水片、欽州供水片、玉林供水片等4個(ge) 供水片區,預計多年平均供水量8.05億(yi) 立方米,輸水線路總長度491.94公裏,主要建設6條輸水幹線、12條支線、9座泵站、44座隧洞等。工程總工期72個(ge) 月,估算總投資280.41億(yi) 元。
據介紹,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建成後,具有顯著的民生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民生效益方麵,預計工程多年平均生活供水量4.04億(yi) 立方米,可為(wei) 廣西4個(ge) 市21個(ge) 縣(市、區)近1400萬(wan) 人提供可靠供水水源,結束北海、玉林等地水資源不足、季節性用水困難的曆史,結束南寧、欽州等地沒有備用水源的曆史。經濟效益方麵,預計工程多年平均工業(ye) 供水量3.65億(yi) 立方米,可解決(jue) 區域城市及重要工業(ye) 園區供水問題,有效保障南寧市臨(lin) 空經濟示範區等34個(ge) 產(chan) 業(ye) 園區及重點企業(ye) 用水需求,為(wei) 承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產(chan) 業(ye) 轉移提供用水支撐。同時,可恢複改善130萬(wan) 畝(mu) 灌溉麵積,新增超20萬(wan) 噸糧食產(chan) 能,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態效益方麵,工程可退還南流江、欽江等主要河流生態環境用水量1.54億(yi) 立方米,退減北海等地下水開采量1.99億(yi) 立方米,改善河湖和城鄉(xiang) 生態環境,有力保障區域生態環境安全。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9日 0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