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實驗6”科考船廣州起航 赴東印度洋海域開展科學考察

發布時間:2023-09-11 15:3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9月10日電 (記者 王堅)“實驗6”科考船10日從(cong) 廣州新洲碼頭基地起航,赴東(dong) 印度洋海域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3年東(dong) 印度洋綜合科學考察共享航次。

  據介紹,2023年東(dong) 印度洋科學考察共享航次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組織實施,研究員王衛強擔任首席科學家。此次航次搭載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所、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華東(dong) 師範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等13家單位科研團隊的28項科研項目,計劃海上作業(ye) 80天,預計航程逾12000海裏。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表示,整個(ge) 航次計劃開展東(dong) 印度洋海域相關(guan) 科學研究,將解決(jue) “熱帶東(dong) 印度洋的動力過程、物質循環與(yu) 生物地理之間的耦合聯係”這一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實現重大科學問題區的多學科深度交叉與(yu) 融合研究,深入探究熱帶東(dong) 印度洋海嶺區南北半球不同海洋動力過程、物質輸運及其區域氣候效應,提升我國海洋治理水平,支撐海絲(si) 路重要貿易通道沿線的海洋防災減災及可持續發展。

  據首席科學家王衛強介紹,印度洋對於(yu) 區域和全球氣候變化、水體(ti) 和能量交換等皆起著重要作用,尤其通過季風攜帶大量水汽,對我國華南和長江流域有著重要影響。然而迄今為(wei) 止印度洋卻是最缺乏現場觀測的大洋之一。

  王衛強表示,本航次是基於(yu) 多學科聯合觀測,擬獲得大量基礎數據,研究成果將揭示東(dong) 印度洋動力過程影響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生態係統和沉積過程的機製,闡明營養(yang) 物質來源。

  同時,理清研究區域生物多樣性地理格局,闡釋生態係統的開放性與(yu) 封閉性,揭示生物群落對物理過程的響應和指示作用以及認識古氣候變化。

  此外,本航次將在重點觀測區布放觀測係統,針對該地形進行局部地形演化中的流係觀測及其與(yu) 海底沉積和地質之間的關(guan) 聯,做進一步係統和深入觀測。(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