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台青話融合)“登陸”台青王天山:從“追夢人”到“引路者”

發布時間:2023-09-12 10:4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武漢9月11日電 題:“登陸”台青王天山:從(cong) “追夢人”到“引路者”

  中新社記者 張芹

  臨(lin) 近2023年湖北·武漢台灣周,武漢台資企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王天山更加忙碌。“登陸”十餘(yu) 載,他在追夢、圓夢的同時,幫助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人了解大陸、深耕大陸。

  王天山與(yu) 武漢的緣分始於(yu) 2010年。彼時,作為(wei) 公司代表的王天山赴大陸開拓業(ye) 務。“發展空間大、區位優(you) 勢明顯”是他對武漢的初印象。

  “大陸對中醫藥的重視和支持,以及湖北豐(feng) 富的中藥材資源讓我下定決(jue) 心紮根於(yu) 此。”此後,王天山在武漢成立皇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cong) 事中藥材種植與(yu) 研發生產(chan) 。

  得益於(yu) 當地政府及台辦幫助,入駐武漢市東(dong) 西湖區國家級海峽兩(liang) 岸青年創業(ye) 基地的王天山,在辦理相關(guan) 手續和辦公場所上少了許多後顧之憂。

  “就像‘海綿’一樣,源源不斷去吸收、消化當地各項政策、產(chan) 業(ye) 標準,使我們(men) 的技術與(yu) 之相匹配。”回憶創業(ye) 經曆,王天山坦言,大陸擁有廣闊的市場,但隻有清楚了解自己的定位,才能找到市場出口,走上正確“賽道”。

  時至今日,王天山和他的團隊在東(dong) 西湖柏泉開辟近180畝(mu) 的華中藥博園,並與(yu) 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產(chan) 學研合作,推動兩(liang) 岸藥師協會(hui) 達成合作,以規範化中藥材種植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自身經曆讓王天山感到,大陸有更多的機遇、更大的舞台,但對於(yu) 有意來此創業(ye) 的台青來說,除市場、資金、資源等共性問題外,最大的困擾來自對當地政策法規的“水土不服”。於(yu) 是,他便萌生搭建一個(ge) 平台,幫助台青快速融入當地的想法。

  2019年,王天山和幾位在武漢創業(ye) 的台青共同發起成立台青科(武漢)眾(zhong) 創孵化空間,針對台青創業(ye) 就業(ye) 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協助對接當地相關(guan) 部門,提供“一站式”輔導。迄今,通過孵化空間落戶武漢的台青創業(ye) 項目超過50個(ge) ,參與(yu) 交流活動的台青已逾千人。

  從(cong) 申請創業(ye) 幫扶、尋找辦公場地,到解讀最新優(you) 惠政策、對接相關(guan) 市場……台青黃緯紘懷著推廣和普及冰球運動的夢想來到武漢,在王天山的協助下成立公司,因地製宜開展輪滑冰球培訓。在台生尤翰源眼中,亦師亦友的王天山不僅(jin) 在生活上對大家予以關(guan) 照,更帶領大家不斷拓寬眼界和人脈。

  “先融入再創業(ye) ,對大陸市場要有清楚的調研;不要懼怕‘歸零’,敢於(yu) 從(cong) 頭開始;擴大自己的朋友圈,才能獲取更多資源。”麵對來大陸創業(ye) 的台青們(men) ,王天山總少不了給出一番建議。

  近年來,在武漢舉(ju) 行的各類台青交流活動中,時常會(hui) 看到王天山的身影。去年舉(ju) 行的“台青隨手拍”活動中,他放下工作,跟隨各地台青“打卡”武漢地標,分享創業(ye) 故事,透過自己的鏡頭,讓更多台灣青年認識武漢、了解武漢。

  “希望更多台灣青年能在大陸發揮所長、施展才華。”王天山表示,當下已有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跨過海峽,將夢想根植於(yu) 大陸。作為(wei) 兩(liang) 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的參與(yu) 者和受益者,他願意充當台青在大陸就業(ye) 創業(ye) 的“引路人”。(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