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一泓碧水 造福天山百姓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尚傑 趙明昊 王藝釗 董蓓 閆槿
水,是新疆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命脈。這裏沙漠戈壁麵積占比超四成、單位麵積水資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成。如何合理利用、高效配置水資源,成為(wei) 天山南北沙漠綠洲裏一代代人需要作答的千年之問。
近年來,新疆全麵踐行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治水方針,推動治水理念、治水手段從(cong) 粗放模式向精細化、科學化轉變,讓一泓碧水潤澤綠洲,讓百姓共享生態福祉。
理念之變——
“係統治理”深入人心
初秋時節,走進阿克蘇地區柯坪縣哈拉坤胡楊林區,天藍樹綠,潺潺流水在樹林中穿行,一棵棵胡楊挺拔而立。這41萬(wan) 畝(mu) 胡楊林“暢飲”的水,來自110公裏之外的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永安壩水庫北庫。
從(cong) 去年開始,圍繞破解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問題,新疆統籌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兵團與(yu) 地方,統籌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初步建立起河湖連通、蓄泄兼籌、豐(feng) 枯互濟的調水體(ti) 係。
有了這一調水體(ti) 係,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互連互濟,2022年完成調水1.92億(yi) 立方米,其中超計劃調水0.92億(yi) 立方米,讓下遊胡楊林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為(wei) 提高治水效率,新疆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在整體(ti) 性統籌和係統性調配下,全長2000多公裏、由九大水係144條河流組成、被稱為(wei) 新疆“母親(qin) 河”的塔裏木河,奔湧出新的活力。
經過堅持不懈地探索實踐,新疆水資源總量保障和彈性配置體(ti) 係初見成效,水資源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雙提升,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明顯改善。
方法之變——
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水
九月,步入吐魯番,就進入了葡萄的世界。不少人好奇,這片年降雨量僅(jin) 有16毫米、蒸發量卻高達3000毫米的“火洲”,是如何變成全國葡萄栽培曆史最久、麵積最大、產(chan) 量最多、質量最優(you) 的葡萄產(chan) 區的?
答案就在坎兒(er) 井裏。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用雙手掏挖的一條條地下暗河,將雪山融水點點滴滴匯聚起來,讓本是“生命禁區”的茫茫戈壁綠洲連片、瓜果飄香。
“我們(men) 計劃用3年時間,把吐魯番市現有的55萬(wan) 畝(mu) 葡萄地全部改造成高效節水農(nong) 業(ye) 用地。項目全部完工後,年節水量可達1.77億(yi) 立方米。”吐魯番市水利局局長孜拉吾東(dong) ·加拉力丁說。
而在1300多公裏之外的喀什地區澤普縣古勒巴格鄉(xiang) 下阿爾硝村,一段2.8公裏長的新時代“坎兒(er) 井”已經完工。
“參考坎兒(er) 井的設計理念,我們(men) 將敞口土渠改造成輸水暗渠,將水利用係數從(cong) 0.47提升至0.95,僅(jin) 此一項,年節水量就達37.4萬(wan) 立方米。”澤普縣水利局項目辦主任陳忠介紹。
走進沙漠邊緣的和田地區和田縣罕艾日克鎮稻香村,隻見良田萬(wan) 頃,飽滿的稻穗壓彎了枝頭。如今,水稻已經成為(wei) 村裏的支柱產(chan) 業(ye) ,這裏出產(chan) 的金絲(si) 稻米口感香糯。
“在北京援疆力量的支持下,和田縣投入7000多萬(wan) 元對稻香村進行改造,建造了專(zhuan) 門用於(yu) 水稻灌溉的下水管網。現在金絲(si) 米聲名遠播,供不應求。”和田縣罕艾日克鎮稻香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趙小鋒表示。
生態之變——
“綠意盎然”惠民生
傍晚的哈密河國家濕地公園,寧靜怡人。這裏亭台錯落、水聲潺潺,宛若江南。
曾經,這條哈密的“母親(qin) 河”一度幹涸斷流。近年來,哈密市著手推進哈密河生態恢複工程,加快“母親(qin) 河”綠洲的生態恢複,哈密河沿線綠化率由18%提高至78%,讓市民切實感受到“綠意盎然”的民生實惠。
受益於(yu) 科學治水措施,位於(yu)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博斯騰湖濕地也迎來了華麗(li) 轉身。走進博斯騰湖大河口景區,這裏湖水清澈,沙鷗翔集,來往遊客愜意悠然。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生態環境局博湖縣分局局長劉屹介紹,為(wei) 保護和改善博斯騰湖水質,防治水汙染,當地編製出台了20餘(yu) 項法規、製度,形成較為(wei) 完整的流域管理製度體(ti) 係,建立起全方位、全流域、全過程對河湖長治水格局。
守護一湖碧水,造福萬(wan) 千百姓。隨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當地百姓也收獲了大自然的慷慨饋贈。目前,博斯騰湖年產(chan) 魚類5000餘(yu) 噸,成為(wei) 新疆最大的漁業(ye) 生產(chan) 基地和中國最大的有機魚生產(chan) 基地。
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xing) ……近年來,新疆聚焦河湖治理,落實最嚴(yan) 格水資源管理製度,通過善治善用,讓河流更清、城市更綠。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13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