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務,是當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莊嚴(yan) 曆史責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發表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繼續推進黨(dang) 的理論創新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wei) 不斷深化對黨(dang) 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wei) 豐(feng) 碩的理論創新成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好、運用好“兩(liang) 個(ge) 結合”“六個(ge) 必須堅持”
思想就是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指引。”1840年鴉片戰爭(zheng) 以後,無數仁人誌士救亡圖存的嚐試之所以都歸於(yu) 失敗,很重要的一個(ge) 原因是沒有先進科學理論作指導,看不清楚中國問題的根源和實質,也找不到解決(jue) 中國問題的出路和辦法。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擁有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men) 黨(dang) 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曆史主動的根本所在,讓我們(men) 黨(dang) 能夠領導人民完成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yi) 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行。”這是我們(men) 黨(dang) 的百年奮鬥得出的彌足珍貴的曆史結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百多年的曆史,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曆史,也是一部不斷以黨(dang) 的創新理論引領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發展的曆史。一百多年來,我們(men) 黨(dang)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取得了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等重大理論成果,使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命力,讓我們(men) 黨(dang) 擁有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正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ge) 曆史時期取得重大成就,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麵對新征程上國內(nei) 外形勢的深刻複雜變化和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提出的新要求,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我們(men) 要堅持好、運用好“兩(liang) 個(ge) 結合”“六個(ge) 必須堅持”,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科學指引。
堅守好魂和根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這個(ge) 重大命題本身就決(jue) 定,我們(men) 決(jue) 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決(jue) 不能拋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堅守好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是繼續推進黨(dang) 的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理論創新必須講新話,但不能丟(diu) 了老祖宗,要堅持守正創新。守正,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立黨(dang) 立國、興(xing) 黨(dang) 興(xing) 國之本不動搖,堅守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根脈不中斷;創新,就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yi) 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繼續推進“兩(liang) 個(ge) 結合”,既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yi) 新的生機活力,又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時俱進、推陳出新。
馬克思主義(yi) 紮根中國,是曆史和人民的選擇,也是文化和文明的選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價(jia) 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使原本誕生於(yu) 歐洲的馬克思主義(yi) 在萬(wan) 裏之外的中華大地生根開花並結出豐(feng) 碩成果。要進一步找準結合的契合點,將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使之聚變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理論創新的巨大優(you) 勢。要堅持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發展馬克思主義(yi) ,將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精神和豐(feng) 富智慧注入馬克思主義(yi) ,使馬克思主義(yi) 呈現出更加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寶庫進行全麵挖掘和闡發,用馬克思主義(yi) 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you) 秀因子並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自己理論體(ti) 係的過程中大量吸收借鑒了前人創造的成果,尤其是批判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拓寬理論視野,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學習(xi) 和借鑒人類社會(hui) 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兼容並蓄、博采眾(zhong) 長,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you) 秀思想文化資源來創新和發展黨(dang) 的理論。
及時科學解答時代新課題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ti) 係的真正的內(nei) 容都是由於(yu) 產(chan) 生這些體(ti) 係的那個(ge) 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正是在深入回答關(guan) 係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黨(dang) 治國理政的一係列重大時代課題中,在有效解決(jue) 一係列亟待解決(jue) 的長期積累及新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在科學應對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麵的風險挑戰考驗中創立並不斷豐(feng) 富發展的。新時代十年,在理論與(yu) 實踐的良性互動中,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充分展現了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wei) 力。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hui) 麵臨(lin) 許多亟待解決(jue) 的共同問題。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時期,發展麵臨(lin) 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jue) 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複雜。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給我們(men) 提出的新考題比過去更複雜、更難,迫切需要我們(men) 從(cong) 理論與(yu) 實踐的結合上提交答案。我們(men) 要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黨(dang) 的理論創新,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用以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理論,必須反映時代的聲音,絕不能脫離所在時代的實踐,必須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將其凝結成時代的思想精華。”繼續推進黨(dang) 的理論創新,必須聚焦時代新課題。要牢固樹立大曆史觀,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把握世界曆史的發展脈絡和正確走向,認清我國社會(hui) 發展、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深入研究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發展中事關(guan) 長遠、事關(guan) 全局、事關(guan) 根本的重大戰略課題,尤其是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黨(dang) 的自我革命等重大問題,全麵係統地提出解決(jue) 現實問題的科學理念、有效對策。
推進理論的體(ti) 係化、學理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推進理論的體(ti) 係化、學理化,是理論創新的內(nei) 在要求和重要途徑。”馬克思主義(yi) 之所以能夠發揮巨大的理論威力,不僅(jin) 在於(yu) 其思想博大精深,還在於(yu) 其以深刻的學理講清楚了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普遍規律、以完備的體(ti) 係全方位展示其理論的嚴(yan) 謹周密,實現了理論邏輯、曆史邏輯、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貫通馬克思主義(yi) 哲學、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貫通曆史、現在、未來,貫通改革發展穩定、內(nei) 政外交國防、治黨(dang) 治國治軍(jun) 等各領域,是一個(ge) 邏輯嚴(yan) 密、內(nei) 涵豐(feng) 富、係統全麵、博大精深的科學體(ti) 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發展是一個(ge) 不斷豐(feng) 富拓展並不斷體(ti) 係化、學理化的過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對這一科學理論進行體(ti) 係化、學理化的工作不斷向前推進,把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主要內(nei) 容概括為(wei) “十個(ge) 明確”“十四個(ge) 堅持”“十三個(ge) 方麵成就”,用“六個(ge) 必須堅持”概括闡述其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
進一步加強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研究闡釋工作,要持續在體(ti) 係化、學理化上下功夫,研究深、闡釋透這一重要思想的時代背景、核心要義(yi) 、精神實質、實踐要求和原創性貢獻。要重點研究闡釋其中的原理性理論成果,把握相互的內(nei) 在聯係,用富有中國特色的範疇、概念、話語、表述,講清楚這一重要思想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推動黨(dang) 的創新理論進一步體(ti) 係化、學理化,幫助廣大幹部群眾(zhong) 深入領會(hui) 和牢牢把握黨(dang) 的創新理論的科學體(ti) 係,讓黨(dang) 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重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的創造中汲取理論創新智慧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群眾(zhong) 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zhong) 是我們(men) 力量的源泉”,強調“要注重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的創造中汲取理論創新智慧”。馬克思主義(yi) 唯物史觀認為(wei) ,人民作為(wei) 曆史的創造者,不僅(jin) 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一百多年來,我們(men) 黨(dang) 取得的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成果,都是黨(dang) 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ti) 智慧的結晶,都源自於(yu) 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創造。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繼續推進黨(dang) 的理論創新必須始終聚焦人民的實踐創造。
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zhong) ,也會(hui) 變成物質力量。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zhong) ;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為(wei) 什麽(me) 人、靠什麽(me) 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ge) 政黨(dang) 、一個(ge) 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在“六個(ge) 必須堅持”中居於(yu) 第一位,是我們(men) 黨(dang) 推進理論創新的根本政治立場和鮮明價(jia) 值取向。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深入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切身感受到黨(dang) 的創新理論是來自人民、為(wei) 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發自內(nei) 心喜愛、認同、接受這一科學理論。這是黨(dang) 的創新理論能夠展現出磅礴實踐偉(wei) 力的堅實基礎。
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堅持一切為(wei) 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cong) 群眾(zhong) 中來、到群眾(zhong) 中去,始終是我們(men) 黨(dang) 立於(yu) 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繼續推進黨(dang) 的理論創新,必須走好新時代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要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願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注重從(cong) 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總結新鮮經驗,上升為(wei) 理性認識,提煉出新的理論成果,著力讓黨(dang) 的創新理論深入億(yi) 萬(wan) 人民心中,成為(wei) 接地氣、聚民智、順民意、得民心的理論。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2日 0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