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財政合作“衡水湖濕地保護與恢複項目”圓滿完成
中新社衡水9月15日電 (崔誌平 王天祥 張餘(yu) 廣)河北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hui) 最新透露,作為(wei) 中德財政合作“生物多樣性及自然資源保護項目”的一部分,“衡水湖濕地保護與(yu) 恢複項目”自2016年正式啟動,至今年圓滿完成。
該項目利用德國政府貸款1120萬(wan) 元歐元,引進可持續發展教育、近自然的湖濱帶修複、建立季節性核心區等先進理念,推動了衡水湖保護管理工作標準與(yu) 國際接軌。
9月14日,德國中德財政合作項目參訪調研組一行抵達河北省衡水市,參訪調研河北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利用德國政府貸款自2016年以來實施的濕地保護與(yu) 恢複項目成果。
參訪調研組一行對衡水湖的自然風光讚不絕口,對保護區在水管理與(yu) 水體(ti) 生態修複、濕地生態修複與(yu) 管理、可持續發展教育等方麵所取得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雙方還圍繞合作項目進行了深層次的交流。
“衡水湖是一個(ge) 重要的濕地區域,看到兩(liang) 國政府對這個(ge) 地區的支持,真是太好了。中德財政合作項目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與(yu) 旅遊相結合方麵取得成就和影響,在保護全球重要的鳥類遷徙路線方麵產(chan) 生了顯著影響。”德國聯邦經濟合作與(yu) 發展部亞(ya) 洲、東(dong) 南歐及東(dong) 歐、中東(dong) 、拉丁美洲司副司長吉澤拉·哈默施密特說。
“我們(men) 一直就這個(ge) 項目積極合作,看到項目的成果,我感到非常高興(xing) 和滿意。我們(men) 在這個(ge) 自然保護區看到了積極的生物多樣性影響,感謝整個(ge) 團隊取得了這一成就。”參訪調研組成員、德國複興(xing) 信貸銀行東(dong) 亞(ya) 及太平洋區域總裁弗蘭(lan) 克·伯納特說。
受益於(yu) 項目的實施,截至2023年年初,衡水湖新增鳥類、魚類、昆蟲類、兩(liang) 棲類等232個(ge) 物種記錄。其中,鳥類由建區時的283種增加到333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由原來的7種增至21種;昆蟲由原來的538種增至757種,33種為(wei) 河北省新記錄。植物達594種,魚類達45種。鳥類種群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監測到的白鷺、白枕鶴、灰鶴等鳥類種群數量創近年新高,在衡水湖每年越冬的雁鴨類更是達上萬(wan) 隻。
“對比項目實施前,如今的衡水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青頭潛鴨已成為(wei) ‘常住居民’,衡水湖也被列為(wei) 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重要棲息地。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以近自然方式推進衡水湖生態環境修複,為(wei) 野生動植物創造更適宜的生存環境。”河北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hui) 主任劉廣寧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