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地上振興路:蔬菜大棚搖身變成“聚寶棚”
中新網江西崇仁9月17日電 題:紅土地上振興(xing) 路:蔬菜大棚搖身變成“聚寶棚”
作者 巫發陽 吳思瑜 楊文輝
眼下,走進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三山鄉(xiang) 廟前村輝鴻大棚蔬菜種植基地,整齊劃一的鋼架大棚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蔬菜大棚裏,鮮嫩的茄子掛滿枝頭已經進入成熟期,村民們(men) 正忙著采摘、搬運,一派繁忙的豐(feng) 收景象。
“2020年,響應縣委政府號召,我回村流轉土地發展蔬菜產(chan) 業(ye) ,開啟了自己的創業(ye) 之旅。目前,基地總麵積170畝(mu) ,年產(chan) 值預計超400萬(wan) 元。”輝鴻大棚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許縣輝說。
據悉,輝鴻大棚蔬菜種植基地由鄉(xiang) 賢許縣輝牽頭建設,采取“公司+基地+農(nong) 戶”的運營模式,種植品種包括黃瓜、絲(si) 瓜、西葫蘆、辣椒、茄子和葉子菜等,通過以銷定產(chan) 的方式直銷上遊企業(ye) 。
廟前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賴全民表示,“蔬菜基地不僅(jin) 能夠創造400多萬(wan) 元的年產(chan) 值,還帶動了20戶農(nong) 戶就業(ye) ,每年也能為(wei) 廟前村增加54000元的村集體(ti) 經濟收入,讓農(nong) 戶實現了持續增收。”
談起在蔬菜基地的工作,村民李水榮笑得合不攏嘴,“如今村子大變樣,像我們(men) 一樣的中老年人也可以在家門口務工,不僅(jin) 方便照顧孫子孫女,每個(ge) 月還有2500元的穩定收入。”
在崇仁縣,像許縣輝一樣把蔬菜大棚打造成“聚寶棚”鄉(xiang) 賢還有很多,他們(men) 帶動著家鄉(xiang) 父老共同追逐“致富夢”。在這條逐夢的道路上,彭冬華父子同樣幹勁十足。
在河上鎮元家村的蔬菜基地裏,彭冬華父子和農(nong) 戶們(men) 正忙著將一個(ge) 個(ge) 飽滿挺直的冬瓜采摘、搬運、裝車,很快一輛滿載冬瓜的貨車就駛出了基地。
除了冬瓜,其他的蔬菜同樣迎來了大豐(feng) 收。“今年預計年產(chan) 蔬菜約8000噸,產(chan) 值可達1600萬(wan) 元,主要銷往廣東(dong) 、上海、江蘇、浙江等地。”江西高泰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彭冬華說。
據悉,鄉(xiang) 賢彭冬華父子返鄉(xiang) 投資創建了江西高泰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蔬菜種植基地,通過“企業(ye) +基地+農(nong) 戶”模式,帶動周邊群眾(zhong) 就業(ye) 務工120餘(yu) 人,實現人均年收入3萬(wan) 餘(yu) 元,增加村集體(ti) 經濟收入近35萬(wan) 元,並示範帶動了相山、白陂等鄉(xiang) 鎮建成蔬菜大棚520餘(yu) 畝(mu) 。
近年來,崇仁縣引導廣大民營企業(ye) 家、鄉(xiang) 賢積極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力發展蔬菜產(chan) 業(ye) ,培育發展了一大批龍頭企業(ye) 和農(nong) 民合作社,帶動了全縣大棚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添磚加瓦。
據統計,崇仁縣發展蔬菜產(chan) 業(ye) 500餘(yu) 人,蔬菜播種麵積19.3萬(wan) 畝(mu) ,種植麵積同比增長4%,蔬菜總產(chan) 量同比增長5%,共建成50畝(mu) 以上設施蔬菜基地106個(ge) ,帶動1600餘(yu) 戶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社入股等形式參與(yu) 蔬菜基地經營,全年戶均可增收26000元。
崇仁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蔡輝表示,下一步,崇仁縣委統戰部將以“雙返雙創”“三請三回”、鄉(xiang) 賢座談會(hui) 等活動為(wei) 契機,以鄉(xiang) 賢理事會(hui) 為(wei) 切入點,整合新鄉(xiang) 賢資源優(you) 勢,不斷探索“鄉(xiang) 賢+”模式,進一步激活鄉(xiang) 賢活力,激發鄉(xiang) 賢服務家鄉(xiang) 、反哺家鄉(xiang) 、回饋家鄉(xiang) 的熱情,引導鄉(xiang) 賢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基層治理、鄉(xiang) 風文明等方麵發揮組織參謀、溝通協調和引領示範作用,做足鄉(xiang) 賢文章,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