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亞運)民盟盟員任火炬手:從業19年為農戶“點亮”田間微光-中新網
中新網金華9月17日電(董易鑫)“我昨天剛從(cong) 番薯地回來,等跑完火炬傳(chuan) 遞,我和團隊還要繼續找小麥種植的山區地塊。”17日,在浙江金華,中國農(nong) 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hui) 常務理事、民盟盟員吳慧群說。
當日,杭州第19屆亞(ya) 洲運動會(hui) (下稱:杭州亞(ya) 運會(hui) )火炬傳(chuan) 遞金華站啟動,吳慧群擔任第154棒火炬手。
說起農(nong) 業(ye) ,吳慧群滔滔不絕。“目前,我們(men) 給金華婺城區莘畈鄉(xiang) 、浦江縣、蘭(lan) 溪市等地的農(nong) 戶提供優(you) 質種子。成熟後,我們(men) 以高於(yu) 市場的價(jia) 格進行收購,收購的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運送到加工廠進行深加工,深加工後的產(chan) 品統一以‘浙中婺香’的品牌進行銷售。”她說。
從(cong) 19年前接觸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至今,吳慧群和土地結下深深緣分。“一開始,我主要做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的收購,很快就發現做農(nong) 業(ye) 的難處。運輸難,人力成本高,再加上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難保存,有時候一趟折騰下來根本沒有什麽(me) 利潤。”她說。
如何跳出農(nong) 產(chan) 品發展的困局?經過不斷思考和實踐,吳慧群發現,如果將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成商品,農(nong) 產(chan) 品的保存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農(nong) 產(chan) 品的附加值也有所增加。
說幹就幹。吳慧群開始聯合種植農(nong) 戶、加工廠成立產(chan) 業(ye) 聯合體(ti) ,並邀請當地農(nong) 科院專(zhuan) 家全程提供技術指導。
新一年的豐(feng) 收季到了,吳慧群在田間收獲了比往年顆粒更飽滿的玉米、甜度更高的地瓜,這些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而成的浙中婺香係列產(chan) 品,也因原材料優(you) 質、口味純正、未添加防腐劑、手工製作等優(you) 勢,受到市場的認可。
截至目前,吳慧群所在公司已與(yu) 十多個(ge) 鄉(xiang) 鎮簽訂了6000多畝(mu) 地瓜、2000畝(mu) 山玉米、小麥、芝麻、菜籽油等農(nong) 作物的種植地收購協議,直接帶動十多個(ge) 鄉(xiang) 鎮、上萬(wan) 戶農(nong) 民增收。
“我非常榮幸成為(wei) 杭州亞(ya) 運會(hui) 火炬手。作為(wei) 一名新農(nong) 人,我將繼續堅守初衷,盡自己的能力,將助農(nong) 共富的‘薪火’傳(chuan) 遞到更遠的地方。”吳慧群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