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發布時間:2023-09-18 15:04: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北京時間9月17日晚,在沙特阿拉伯王國利雅得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通過決(jue) 議,將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中國世界遺產(chan) 數量增至57項。“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成為(wei) 全球首個(ge) 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chan) ,是國家文物局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三個(ge) 有利於(yu) ”重要指示精神的又一重大成果,向世人展示了“活態”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中國理念”和“中國案例”。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位於(yu) 雲(yun) 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是公元10世紀以來,布朗族先民發現和認識野生茶樹,利用森林生態係統,與(yu) 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種植技術,曆經千年的保護與(yu) 發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獨特文化景觀。“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是保存最完整、內(nei) 涵最豐(feng) 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5片古茶林,9個(ge) 布朗族、傣族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護林共同構成,至今仍保持著蓬勃生命力,是我國農(nong) 耕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人與(yu) 自然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wei)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符合世界遺產(chan) 標準3和標準5。反映了傳(chuan) 統茶祖信仰基礎之上,政府管理與(yu) 基層自治相結合,形成獨特的古茶林保護管理體(ti) 係。這一體(ti) 係充分尊重了當地氣候條件、地形特征和動植物種群,實現了對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展現了山地環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對自然資源互補性利用的獨創傳(chuan) 統,而遺產(chan) 構成要素中的村寨與(yu) 傳(chuan) 統民居建築在選址、格局和建築風格方麵,也體(ti) 現了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和利用。

  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發言中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於(yu)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an) 名錄》的喜悅和振奮,向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hui) 表示感謝。他表示,中國在強化規劃管控、應對氣候變化、引導村民參與(yu) 、規範旅遊發展等方麵持續發力,確保“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突出普遍價(jia) 值永續傳(chuan) 承,並將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yu) 合作,在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領域承擔更多責任,為(wei) 推動各國文明交流互鑒,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而貢獻力量。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曆時13年。2010年,針對我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chan) “空白”,國家文物局首倡景邁山古茶林申遺,並於(yu) 2012年將其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預備名單》。2013年,國家文物局報請國務院將“景邁山古茶園”公布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支持、指導雲(yun) 南省、普洱市係統提升遺產(chan) 保護、管理、展示水平。2021年1月,國務院批準“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作為(wei) 我國2022年世界遺產(chan) 申報項目,國家文物局指導雲(yun) 南省、普洱市,編製提交申遺文本,克服新冠疫情影響,采取超常規、閉環方式,順利通過國際組織現場技術評估,最終確保申遺成功。

  (總台記者 田雲(yun) 華 張亞(ya) 寧 李騰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