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門診13問”教你就醫少走彎路

發布時間:2023-09-21 15:32:00來源: 文匯報

  五花八門的就醫預約平台到底怎麽(me) 選?

  已經看過醫生,醫生開了檢驗檢查單子,檢驗檢查報告拿到後,還需要重新掛號嗎?

  按預約時間到診室,為(wei) 什麽(me) 不能直接看病、還要等待?

  ……

  現今大型醫院服務越來越精細,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偶爾上醫院的人難免會(hui) 有點無所適從(cong) 。“懂點就醫竅門,看病少走彎路”,近期,複旦大學各家附屬醫院的門診管理者們(men) 編撰出版了《數字化時代的智慧門診》一書(shu) ,有針對性地回應廣大患者就醫中的疑問,本文予以摘選。當然,具體(ti) 到各家醫院在服務細節上會(hui) 略有不同,但理念、思路是一致的。具體(ti) 規則請以就診醫院解釋為(wei) 準。

  ■崔彩梅 董楓

  1

  如何能準確查到醫院各個(ge) 專(zhuan) 科、專(zhuan) 家的開診、停診信息?

  傳(chuan) 統上,各家醫院會(hui) 在門診大廳公布專(zhuan) 家門診的排班安排、當日出停診情況。城市全麵數字化轉型的今天,為(wei) 讓患者“足不出戶”及時知曉出停診信息,至少還有兩(liang) 條途徑:

  一是預約係統。預約一定是帶著日期的,能預約就說明該科室或專(zhuan) 家當天出診。如果預約後專(zhuan) 家因故停診,醫院也會(hui) 通過短信方式告知患者。

  二是專(zhuan) 門的查詢係統。各家醫院的微信公眾(zhong) 號大多有一個(ge) “醫生出診查詢”模塊,展示醫院可預約周期內(nei) (大多是2周)的門診排班。這一模塊後台直接連通醫院號源管理係統,如有專(zhuan) 家停診,模塊能實時更新。

  2

  不預約能上醫院直接看病嗎?

  當然能,但就醫體(ti) 驗會(hui) 打折扣,還是建議預約就診。因為(wei) 目前門診的組織理念之一就是“預約就診”。我們(men) 全部號源都放在預約平台上,所以不預約的患者可能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沒號了,現場掛不上號,看不了病。這在三甲醫院專(zhuan) 家門診是一個(ge) 大概率事件。即使掛到了號,可能遇到的第二個(ge) 問題就是掛到了靠後的號,等待時間超長。因為(wei) 前麵的號已經預約出去了。

  目前針對不同人群包括老年人,醫院設計了多種預約方案,所以還是再次建議患者預約就診。

  3

  五花八門的預約平台怎麽(me) 選?

  預約是高效就醫的關(guan) 鍵一步。當前,醫院大都有多個(ge) 預約平台。從(cong) 主管方角度看,預約平台主要分三類:第一類是醫院自行管理的,第二類是政府部門主辦、主管或指導的,第三類是社會(hui) 上各類公司創建管理的。

  作為(wei) 醫院自管平台(微信公眾(zhong) 號、醫院App等),在號源數量以及放號時間長度上具有優(you) 勢。公立醫院在信息安全方麵一般做得較好,防範黃牛號販也是最嚴(yan) 格的。當然,這往往也讓它的注冊(ce) 流程不是最便捷的,有的甚至需要使用銀行賬戶信息來做認證。醫院App和微信服務號另一突出優(you) 勢是附加功能好,就診記錄、電子病史、報告查詢功能等都有。

  在上海,政府部門主管或主導的預約平台主要是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辦的醫聯預約平台和市衛生健康委主辦的健康雲(yun) App。這兩(liang) 個(ge) 平台的最大特色是上海各大醫院都能預約。

  醫院希望能有更多的患者預約就診,所以在自有預約渠道和政府主管渠道之外,也會(hui) 邀請社會(hui) 上口碑好的企業(ye) 加入醫院的預約工作。它們(men) 也大多提供多家醫院甚至是全國醫院的預約,這尤其給外地患者帶來便利。但是,這些平台也會(hui) 帶給患者困擾,比如廣告多,甚至有收費內(nei) 容。

  在此提醒:公立醫院包括與(yu) 公立醫院合作的第三方平台,在預約號源上都不得收取患者任何費用。把握好這一關(guan) 鍵,少踩坑,不踩坑,安全預約!

  4

  能不能用我的名義(yi) 給家人朋友預約?

  有患者反映“家人幫我預約了,為(wei) 什麽(me) 我掛不了號”,醫院了解發現,原來是家人用自己的名字預約了,這當然不行。一旦預約成功,預約患者姓名、身份信息等都不可更改,更不可把號位“讓”給別人,否則就提供給了黃牛、號販可乘之機。

  可父母手機操作不利索,子女能否代為(wei) 預約?當然可以。

  一般預約平台都支持綁定親(qin) 屬賬戶,子女在自己的注冊(ce) 賬戶內(nei) 通過綁定親(qin) 屬賬戶,可以把父母的相關(guan) 信息綁定,然後代為(wei) 預約。注意兩(liang) 點:一是預約的就診人信息務必要填患者的,而不是代約人的;二是親(qin) 屬賬戶一旦綁定,相當長時間內(nei) 不允許解綁,這也是出於(yu) 防範黃牛號販的考慮。同時也提醒大家不要輕信黃牛號販的誆騙,不要隨意把個(ge) 人信息提供給他人。

  5

  普通門診、專(zhuan) 病門診可以預約嗎?

  當然可以。上海各大醫院不僅(jin) 是專(zhuan) 家門診,普通門診、專(zhuan) 病門診都可以預約。統計表明,各門診類型中,普通門診的患者預約後平均等候時間最短,所以普通門診預約非常有意義(yi) 。

  6

  預約好了,但因故無法就診,如何取消?爽約會(hui) 被拉黑嗎?

  這種情況客觀存在,當然可以取消預約。

  取消方式為(wei) “原路徑取消”,就是原先通過哪個(ge) 渠道約的,仍通過那個(ge) 渠道取消。關(guan) 鍵要注意時間點,大多數醫院規定患者最晚在預約就診日前一天取消預約,不接受當日取消。這是為(wei) 了退出來的號源能讓其他患者繼續預約。

  同時,也不可以頻繁取消預約。有的醫院對此有相應管理措施,此舉(ju) 在於(yu) 遏製一些非正常行為(wei) 。

  如果忘記取消預約、也沒有前來就診,該行為(wei) 會(hui) 被係統判定為(wei) 爽約。爽約從(cong) 小處說是浪費一個(ge) 號,浪費了醫生的時間,從(cong) 大處看,是剝奪了另一個(ge) 患者的就診機會(hui) 。所以,各家醫院有各自的爽約管理措施。有的較嚴(yan) 格,一次爽約就可能會(hui) 有相應限製措施。當然,患者也可以提出申訴,隻要有合理理由,醫院審核通過就會(hui) 取消限製舉(ju) 措。

  7

  按預約時間到診室了,為(wei) 什麽(me) 不能直接看病、還要等待?

  看病是一種非常特別的人際交往,關(guan) 鍵在於(yu) 醫患雙方都無法掌控準確的會(hui) 談時間。左右會(hui) 談時間的關(guan) 鍵因素是疾病的疑難複雜程度。疾病越疑難,看病所花時間越長。預約時給出的候診時間是根據大樣本測算的平均數。

  另外,各大醫院門診量巨大,為(wei) 提高工作效率,號源規則設置有一個(ge) 基本原則就是醫生接診“效率優(you) 先”,所以號源間隔上會(hui) 適當從(cong) 緊。這樣,患者如約到達醫院,往往還要稍等。

  8

  已經看過醫生,醫生開了檢驗檢查單子,檢驗檢查報告拿到後,還需要重新掛號嗎?

  這個(ge) 問題常有患者提出,很難一概而論,各家醫院規則不同,還得區分不同情況考慮:

  第一種情況,患者掛的是普通門診,且當天拿到了檢驗檢查報告。這種情況無須掛號,隻需回到診區簽到,叫號係統會(hui) 為(wei) 您按照原掛號單的序號叫號,且優(you) 先分診到原接診醫生處。如果原接診醫生不在,才會(hui) 隨機分到其他醫生處。這是基於(yu) 普通門診全天開診的前提。如果極個(ge) 別科室隻有半天門診,則處理情況與(yu) 第二、三種情況相同。

  第二種情況,患者掛的是專(zhuan) 家門診,且在同一個(ge) 半天內(nei) 拿到了檢驗檢查報告,那患者同樣隻需要回到診區簽到即可,叫號規則也是按原掛號單序號叫號。

  第三種情況,患者掛的是專(zhuan) 家號,但上午掛的號,拿到報告已是下午。這種情況稍微有點複雜。專(zhuan) 家門診往往以半天為(wei) 單位排班,如果上午的專(zhuan) 家已結束門診,患者無法回診。一般建議患者在專(zhuan) 家下次門診時再掛號就診。如果實在著急,患者可以另掛普通門診就診,請普通門診醫生給予解讀報告,因為(wei) 普通門診號和專(zhuan) 家門診號不相通,不另掛號,普通門診醫生無法接診。

  第四種情況,患者拿到檢查報告已是第二天,那無論是普通門診、還是專(zhuan) 家門診,患者都需要另行掛號就診。因為(wei) 幾乎所有係統,包括預約係統、醫生工作站係統等都以自然日為(wei) 一個(ge) 周期,零點一過,就是新的周期了。

  9

  家有老人75歲了,到醫院看病能享受優(you) 待嗎?

  可以。按文件規定,國家對一些特殊人群的就醫是有優(you) 待的,其中包括75歲以上老人。

  優(you) 先就醫的內(nei) 容主要包括優(you) 先掛號、優(you) 先就診、優(you) 先檢驗檢查、優(you) 先付費、優(you) 先取藥5項舉(ju) 措。對優(you) 先掛號、付費、取藥,醫院一般通過設立專(zhuan) 窗方式實現。優(you) 先檢驗檢查以及優(you) 先就診需要患者持相關(guan) 證件到服務台或護士站主動展示並要求,且僅(jin) 限患者本人在場的情況,代配藥等非患者本人到場的情況不能享受相關(guan) 優(you) 先待遇。已經預約好檢查時段或已有檢驗檢查序列的患者,不再重複享受優(you) 先。

  優(you) 先就醫並不是不排隊、零等待,而是適度優(you) 先。比如當優(you) 先就醫專(zhuan) 窗有多名享受優(you) 待人員在場時,依然需要排隊。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就醫的高齡老人越來越多,醫院做不到讓所有老人不等待直接掛號、看病。目前,多家醫院采取了分級優(you) 待製度。比如,針對老年人群,75歲、80歲、90歲不同年齡段享受到的優(you) 先級別不同,90歲以上老人,優(you) 先級別最高。具體(ti) 舉(ju) 措可詢問谘詢台導醫或診區護士。

  10

  每次去醫院,都需要多次排隊,掛號排隊、繳費排隊,有什麽(me) 辦法能少排隊?

  這確是一段時期裏民眾(zhong) 就醫的痛點。但是現在,患者稍微掌握一點醫院信息化服務內(nei) 容,就可以享受“便捷就醫”。如果掌握以下方法,甚至可以實現全程零排隊。

  從(cong) 預約開始,有的醫院是預約時即可手機支付掛號費,有的是預約就診日當天可以通過線上支付掛號費,這一步省去了窗口排隊。

  繳費方麵,不管是線下就診,還是互聯網醫院,不管是醫保(需綁定電子醫保卡),還是自費,當天的檢驗檢查、藥品等所有費用,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微信公眾(zhong) 號、支付寶生活號等的“在線支付”功能進行支付。繳費也可以省去現場排隊環節。

  對不太習(xi) 慣手機操作的人,也有一些辦法讓您少排隊或不排隊,比如遍布門診區域的自助掛號繳費機,再比如部分醫院已開展的診間支付,可以由此減少窗口排隊環節。

  要注意的是,很多醫院都有一條規定:自助機、診間支付等不接受現金支付。如果隻能現金支付,仍然需要去掛號/繳費窗口。

  11

  為(wei) 什麽(me) 現在醫院沒有發票?如果報銷等需要發票怎麽(me) 辦?

  醫院不是沒有發票,而是不再提供紙質發票,改為(wei) 電子發票了。

  據相關(guan) 文件,要求醫院在2020年底前全麵推行醫療收費電子票據管理改革,至今,全國所有醫療機構都已實行電子收費票據。患者在醫院收到的很多單據,比如付費的結算單等,上麵都有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即可下載保存電子票據。相關(guan) 付費短信上也會(hui) 有電子票據的鏈接,點擊即可查看、下載電子票據。大多數醫院也配有票據自助打印機。

  12

  按照預約時間到醫院檢查,是否需要掛號?

  預約好的檢查都已經完成了診療付費過程,無需再次掛號。但是,為(wei) 了更有序高效完成檢查,一般醫院都有一個(ge) “到檢流程”,就像掛號後到達診區需要“簽到”一樣,到了檢驗檢查部門,第一步是到服務台簽到登記,然後等待叫號。信息化的今天,這一過程可以不再人工進行,在自助機上自助簽到,係統會(hui) 自動叫號。

  為(wei) 進一步優(you) 化流程,許多醫院推行“分時到檢”,就是按預約時間劃分若幹時段進行到檢和檢查。比如,醫院係統設定,患者隻能提前30分鍾進行簽到。假如A患者的B超預約時間是上午10點,心急的患者早晨8點就到了B超候診區,這時,自助機會(hui) 拒絕簽到,提示簽到時間是9點30分以後。這樣也是提醒患者不用提前太多時間到醫院,以此有效引導患者分流,保障就診秩序。

  13

  有些檢驗檢查報告不能“立等可取”,但為(wei) 取報告再跑一次又嫌麻煩,有什麽(me) 好的解決(jue) 辦法?

  專(zhuan) 門再跑一次取報告確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以前,我們(men) 會(hui) 告訴患者,下次就診時再取報告即可。隻是這樣病人雖少跑一次,但不能及時看到檢查結果,心中難免焦慮。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讓我們(men) 能很好解決(jue) 這一問題。不僅(jin) 檢驗檢查報告在患者的手機上可查,部分醫院相關(guan) 影像同樣可以在線查看,甚至患者還可以分享給其他人查看。這一功能為(wei) 患者後續就診帶來方便。

  幾種途徑可獲得上述服務:第一種是在醫院的患者服務端注冊(ce) ,包括醫院的App、微信服務號、支付寶生活號、互聯網醫院等,之後近期就診記錄、檢驗檢查報告等都可在線查詢。另一種是在政府區域平台上注冊(ce) 。比如在上海的健康雲(yun) App注冊(ce) 後,可查詢在全市的就診記錄,目前該平台相關(guan) 影像功能尚未上線。

  (來源:文匯報 作者崔彩梅為(wei)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門診部原主任、現任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梅隴院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董楓為(wei) 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