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時事觀察:印度和加拿大緣何起爭端

發布時間:2023-09-21 15:44:00來源: 工人日報

  加拿大近日宣布驅逐一名印度高級外交官,印度隨後也驅逐一名加拿大外交官,兩(liang) 國關(guan) 係趨於(yu) 緊張。在分析人士看來,印度和加拿大兩(liang) 國矛盾其實早有端倪,此次爭(zheng) 端在短期內(nei) 恐怕並不容易解決(jue) ,還有可能影響到印度和其他一些國家的關(guan) 係。

  當地時間9月18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國會(hui) 發表講話,稱加拿大安全機構一直在緊密追查有關(guan) 印度政府特工與(yu) 加拿大公民尼賈爾被殺之間的潛在聯係。特魯多說,外國政府與(yu) “在加拿大領土謀殺加拿大公民”存在任何關(guan) 聯都是對加拿大主權的侵犯,他以“最強烈措辭”敦促印方配合加方徹查此事。

  同一天,加拿大外交部長梅拉妮·喬(qiao) 利宣布驅逐一名印度外交官。喬(qiao) 利透露,這名官員是印度海外情報機構駐加拿大的主管,涉嫌參與(yu) 暗殺尼賈爾。喬(qiao) 利表示,如果對這名外交官的指控得到證實,其行為(wei) 將是對加拿大主權的嚴(yan) 重侵犯。

  據報道,現年45歲的尼賈爾是加拿大錫克教領袖,他在20世紀從(cong) 印度移民到加拿大,2020年7月被印度列為(wei) 恐怖分子。今年6月,尼賈爾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lun) 比亞(ya) 省薩裏縣一處錫克教文化中心外遭槍殺。

  針對加方說法,印度外交部19日發表聲明,否認加拿大政府與(yu) 尼賈爾遇刺事件有關(guan) ,並稱加拿大政府的指控是“荒謬和別有用心”的。聲明還表示,加拿大政客公開對一些“威脅印度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恐怖分子和極端分子表示同情,這令人“非常擔憂”。印方當天召見相當於(yu) 大使的加拿大駐印度高級專(zhuan) 員,並驅逐一名加方外交官,限其5日內(nei) 離境。

  印度和加拿大的這場外交爭(zheng) 端引發國際輿論關(guan) 注,一些加拿大媒體(ti) 甚至感到“震驚”,但實際上,兩(liang) 國之間的矛盾早在之前就已顯露。

  今年6月尼賈爾遇刺身亡後,加拿大曾發生抗議活動,其中一場花車巡遊重現了1984年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遭錫克教警衛暗殺的畫麵。印度因此對加拿大提出批評,認為(wei) 這給極端分子和分離分子提供了宣傳(chuan) 空間,損害印度主權和尊嚴(yan) 。

  9月初特魯多到印度參加二十國集團峰會(hui) ,印度總理莫迪並沒有與(yu) 特魯多舉(ju) 行正式會(hui) 晤。印度政府發表聲明說,莫迪在峰會(hui) 間隙就錫克教徒在加拿大的反印抗議活動向特魯多表達強烈關(guan) 切。印度外交部也召見加拿大駐印高級專(zhuan) 員,要求加方解釋為(wei) 何抗議者會(hui) 衝(chong) 破印度駐加拿大溫哥華領事館外圍的警戒線。

  特魯多當時表示,加拿大“永遠抵製暴力、仇恨”,但捍衛“言論自由和和平抗議”。特魯多18日還透露,他在二十國集團峰會(hui) 期間就尼賈爾被殺事件向莫迪表達了加方關(guan) 切。

  受這些爭(zheng) 端影響,印度和加拿大之間的雙邊貿易談判已於(yu) 9月初暫停。9月15日,加方還宣布推遲原定10月初派貿易代表團訪問印度的計劃。19日,加政府更新了對公民赴印度旅行的建議,提醒公民“高度警惕”。

  有媒體(ti) 分析指出,加拿大的錫克教徒大約有77萬(wan) 人,是除印度北部旁遮普邦之外錫克教徒最多的地區。印度政府把一些錫克教徒和組織列為(wei) 極端分子,而加拿大則對其國內(nei) 和印度的一些錫克教徒抗議活動表達支持,這是印度和加拿大產(chan) 生矛盾的根源所在。

  特魯多在國會(hui) 發言之後,加拿大國會(hui) 的主要政黨(dang) 均主張對尼賈爾之死進行徹查。考慮到此事的敏感性和背後涉及的複雜因素,加拿大和印度圍繞此事的爭(zheng) 端恐怕一時難以消弭。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和印度的爭(zheng) 端還引發其他一些國家關(guan) 注。加拿大外長喬(qiao) 利表示,加方已經同美國總統拜登和英國首相蘇納克商討此事。美國和英國表示就此事與(yu) 加方保持聯係,澳大利亞(ya) 則對相關(guan) 指控“深表關(guan) 切”。

  分析人士指出,在加方調查取得充足證據之前,美國和英國等國不太可能就此事進行選邊站隊,也不希望此事擴大化,畢竟印度是西方國家重點拉攏的對象。不過,此事也暴露出印度和西方國家存在的一些固有矛盾,如美國和印度曾就貿易、人權等產(chan) 生分歧。

  從(cong) 印度方麵來說,印方在一些涉及其主權、利益的問題上並不盲從(cong) 於(yu) 西方。尤其是對加拿大這樣一個(ge) 於(yu) 印度“並不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國家,印度讓步的可能性並不大。兩(liang) 國的這場爭(zheng) 端如何演變,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印度與(yu) 西方國家的博弈趨勢。(工人日報 畢振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