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最強“掃地僧”火了
“這叫嗢怛羅曼怛裏拏洲,那叫舍諦洲,下邊還有遮末羅洲、筏羅遮末羅洲、提訶洲、毗提訶洲……”頤和園萬(wan) 壽山四大部洲建築群中,這些讀起來拗口的建築名稱,卻被保潔師傅張旭一個(ge) “貫口”說得清清楚楚。夾雜著曆史知識,娓娓道來的故事,更引來了無數遊客點讚……這幾天,在網上刷屏的保潔班長張旭,成了大家口中的“最強掃地僧”。
“請問,前麵怎麽(me) 走出去呀!”……10月8日下午,見到張旭時,他正提著掃帚和簸箕低著頭掃地。聽到遊客問路,他把工具往牆邊一立,用手在工作服上蹭了蹭,指著前方說,“這座建築後邊有一個(ge) 出口,是處坡道,您下了坡道往右邊沿路一直走……”
來問路的遊客不少,來看“掃地僧”的市民也挺多。除了回答大家的問題,張旭的腳步和手中的掃帚一直沒停下。
看到山路上,亭院中都幹淨了,放下掃帚的張旭說起了往事。從(cong) 小就喜歡古建的他,曾來過一次頤和園,一下子被這裏的建築物吸引住了,想著要是總能待在這裏該有多好。讓他沒想到的是,2021年底,他真的來到頤和園,負責四大部洲的保潔工作。
“剛進園子,還是挺緊張的,什麽(me) 都是陌生的,甚至還會(hui) 迷路。”不想白來一趟的張旭,從(cong) 上崗的那天起,就開始了他的研究。每天下午1點下班後,就一頭紮進買(mai) 來的書(shu) 堆裏,查閱各種建築、曆史、宗教方麵的資料。
因為(wei) 喜愛就不覺得枯燥,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在字典裏一個(ge) 個(ge) 地查。對於(yu) 常人來講,那些生僻晦澀的名稱,張旭讀一兩(liang) 遍就記住了,然後在掃過每一處建築時再一一核對……兩(liang) 年下來,這裏的一門一路、一磚一瓦早已爛熟於(yu) 心了。
每天早上5點上崗,大半天下來,要在四大部洲清掃個(ge) 五六趟,走上幾萬(wan) 步。所以對於(yu) 網友驚歎的“如數家珍”,張旭隻平淡地說:“每天都看,太熟悉了,一張嘴就來。”
時間長了,不但是四大部洲,頤和園裏大到建築主體(ti) ,小到一副楹聯、一塊匾額,張旭都樂(le) 於(yu) 研究,“就覺得這些古建築特別親(qin) 切,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說起自己在網上“火了”,張旭頗感意外,“10月6日那天,就是碰到幾位遊客對著書(shu) 在那兒(er) 正認這些建築呢,看到他們(men) 有點疑惑,我就過去給他們(men) 糾正了一下。這挺平常的,我們(men) 工作空閑時也會(hui) 給遊客講一講景點。”
“向這位師傅致敬!高手真是在民間。”有多年導遊經驗的國家高級導遊周琛就是當時在現場的一位遊客。當時,他正跟幾位同事對著《頤和園誌》在頤和園後山辨認各種建築,結果就被張旭師傅突然喊住,“張師傅介紹了建築本身,還把建築背後的含義(yi) 、曆史、美學等講得一清二楚,比書(shu) 上細多了……我們(men) 回來把當時錄下的視頻裏,師傅說的每一句話都查證了一下,沒有一丁點錯誤。”更令周琛感覺敬佩的是,張旭講完之後,大家都對他連連稱讚,而張旭什麽(me) 也沒說,轉身又繼續掃地去了。
“這,真是最強‘掃地僧’!”周琛說。
徐英波 北京日報社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