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福建三明:暢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渠道,促高質量發展
中新網三明10月8日電 (雷朝良 馬炳文)日前,記者從(cong) 福建省三明學院獲悉,該校近期與(yu) 省內(nei) 某企業(ye) 簽訂了“新型鈉(鋰)電池材料工藝研發”合作協議,合同總金額達1100萬(wan) 元,創下三明單個(ge) 賣方技術合同交易額新高。
而在幾個(ge) 月前,該校與(yu) 羅源閩光鋼鐵有限公司簽訂了一項許可費達370萬(wan) 元的“特種合金鋼高速軋製成形工藝及智能分切技術”專(zhuan) 利實施許可合同,也創下了三明單項專(zhuan) 利實施許可費用的最高記錄。
三明市是山區老區,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資源缺乏,科技成果產(chan) 出不足、層次不高。為(wei) 加大科技成果源頭供給,三明市堅持圍繞產(chan) 業(ye) 鏈構建創新鏈,緊緊圍繞裝備製造、氟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現代農(nong) 業(ye) 等主導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按“一個(ge) 產(chan) 業(ye) 、一個(ge) 研究院”思路,相繼布局建設了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海西分院、氟化工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永清石墨烯研究院、新能源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醫工總院三明分院、市農(nong) 科院等六大科技創新平台。
同時,三明市政府專(zhuan) 門設立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發展資金,建立以科技成果產(chan) 出和轉化為(wei) 重點的“以獎代補”績效考核機製。據三明市科技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六大科技創新平台已聚集了“百人計劃”等各類人才300多人,開展技術攻關(guan) 114項,獲授權專(zhuan) 利223件,製修訂標準15項,新增成果轉化及產(chan) 業(ye) 化項目10餘(yu) 項。
北京、上海是全國的科技創新中心,科技資源豐(feng) 富,高層次人才、科技成果集聚。為(wei) 對接北京、上海高端創新資源,三明市積極爭(zheng) 取京閩(三明)科技合作、上海市與(yu) 三明市對口合作,共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中心,以“創新中心+產(chan) 業(ye) 基地”模式,落地建設三明中關(guan) 村科技園,成立滬明科技創新研究院,引進上海大學與(yu) 三明醫學科技職業(ye) 學院籌建三明轉化醫學研究院,吸引北京、上海先進科技成果到三明落地轉化。
中國科學院科研實力雄厚,三明市鼓勵和支持企業(ye) 引進中國科學院的科技成果進行轉化運用,在去年推動設立STS明溪縣子專(zhuan) 項的基礎上,今年又推動設立STS三明經開區、三明高新區等兩(liang) 個(ge) 子專(zhuan) 項。目前與(yu) 三明合作的研究院所已有13家,開展成果轉化項目合作近40項,涉及新材料、生物醫藥、化工、食品加工等多個(ge) 領域。
為(wei) 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加快轉化應用,三明市政府首先在三明市農(nong) 科院開展試點,先後出台有關(guan) 文件,允許市農(nong) 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所獲得的收入全部留歸單位等相關(guan) 激勵。此外,還在三明市農(nong) 科院連續舉(ju) 辦了4屆全省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推介對接會(hui) 。
三明市農(nong) 科院負責人說:“對接會(hui) 展示推介了我院自主選育和從(cong) 省內(nei) 外引進的名特優(you) 新品種4100多個(ge) ,簽訂134項成果轉化合作協議,推廣麵積1100萬(wan) 畝(mu) ,產(chan) 生經濟效益超5億(yi) 元,成為(wei) 與(yu) 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聯係的重要橋梁和紐帶。”該院水稻、蔬菜、花卉、旱地作物、藥用植物、食用菌等農(nong) 作物選育研究能力,在全國地市級農(nong) 科院位居前列,2019年以來獲審(認)定新品種69個(ge) 、植物新品種權保護35項,專(zhuan) 利授權34件,其中發明專(zhuan) 利14件。
為(wei) 有效推動企業(ye) 與(yu) 高校、科研院所將科研成果有效對接。今年8月,三明市創新舉(ju) 辦技術經紀人培訓班。培訓課程涵蓋技術轉移概論、有關(guan) 法律法規、技術評估評價(jia) 實務等,最終有47人通過考試並取得證書(shu)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