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反補貼調查純屬作繭自縛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無非是想要通過貿易保護,阻礙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問題在於(yu) ,汽車是個(ge) 高度全球化的產(chan) 業(ye) ,需要開放的市場,進行公平競爭(zheng) ,而不是保護主義(yi) 。如果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隨意揮舞貿易保護主義(yi) 大棒,必將給全球電動汽車的發展蒙上陰影,遲滯包括歐盟在內(nei) 的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步伐。
“打不過就坑”,似乎已成為(wei) 歐美西方國家遏製中國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的慣用套路。如今歐盟又把這樣的套路用在了中國電動汽車身上。近日,歐盟委員會(hui) 發布公告,對進口自中國的純電動載人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不僅(jin) 激起中方強烈不滿,也引發包括德國在內(nei) 的不少歐盟成員國擔憂。
反補貼調查和反傾(qing) 銷調查都屬於(yu) 貿易救濟範疇,其規則有追求公平貿易的涵義(yi) 。不過,此次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的反補貼調查,僅(jin) 依據對所謂補貼項目和損害威脅的“主觀臆斷”,缺乏充足證據支持,並不符合世貿組織相關(guan) 規則。毫不客氣地講,歐盟此舉(ju) 是在以“公平貿易”之名,行保護自身產(chan) 業(ye) 之實,乃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yi) 行為(wei) 。
今天中國汽車企業(ye) 提供性價(jia) 比高、可滿足不同細分市場和多樣需求的電動汽車,贏得包括歐洲民眾(zhong) 在內(nei) 的全球消費者青睞。這種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不是憑借所謂“國家巨額補貼”形成的,而是整車企業(ye) 及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通過持續不斷的技術進步和創新,並在激烈的中國本土市場競爭(zheng) 中累積出來的。歐盟應客觀看待中國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進步與(yu) 發展,而不是隨意動用單邊經貿工具來阻止,或提高中國電動汽車產(chan) 品在歐發展和經營成本。
歐盟稱中國電動汽車獲得“巨額國家補貼”,人為(wei) 壓低價(jia) 格扭曲了歐洲市場,根本站不住腳。事實上,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售價(jia) 遠高於(yu) 中國國內(nei) 。例如,比亞(ya) 迪海豹售價(jia) 為(wei) 44990歐元(約合人民幣35萬(wan) 元),國內(nei) 售價(jia) 18.98萬(wan) 元起;而特斯拉從(cong) 上海超級工廠出口到歐洲的Model Y和Model 3售價(jia) 也明顯高於(yu) 國內(nei) 。
不得不說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在2022年年底已完全退出。為(wei) 了強化公平競爭(zheng) ,早在2018年年底,國家就要求地方取消了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相反,時至今日,歐美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仍在繼續。例如,德國對4萬(wan) 歐元以下純電動車型最高補貼4500歐元;法國的普通消費者購車補貼為(wei) 5000歐元,低收入家庭的電動汽車補貼為(wei) 7000歐元;而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對符合其專(zhuan) 設條件的電動汽車補貼高達7500美元。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無非是想要通過貿易保護,阻礙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問題在於(yu) ,汽車是個(ge) 高度全球化的產(chan) 業(ye) ,需要開放的市場,進行公平競爭(zheng) ,而不是保護主義(yi) 。麵對跑在自己前麵的選手,如果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奮力追趕,而是總想給別人腿上綁上沙袋,既不現實,也不公平。
中歐汽車產(chan) 業(ye) 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和共同利益。經過40多年互信和深耕,雙方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歐盟汽車企業(ye) 在中國投資經營多年,中國不僅(jin) 為(wei) 歐洲車企提供了良好的營商環境,而且中國市場已成為(wei) 眾(zhong) 多歐洲車企最大的海外市場。中國的馬路上,行駛的大多是德國車、日本車、美國車和法國車,這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展現出中國汽車市場的開放度和多元性,應該得到歐盟各國的重視和珍惜。
無論對歐洲消費者,還是歐洲車企而言,中國電動汽車都不是“狼來了”。要看到,當前歐洲本地產(chan) 的電動汽車賣得都很貴。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入,不僅(jin) 讓歐洲消費者有了更多更實惠的選擇,也有利於(yu) 倒逼歐洲車企在新能源賽道上加快創新。如果對中國電動汽車動不動就“砌牆”,必然會(hui) 對歐洲消費者因中國電動汽車入歐所帶來的實惠造成損害。更何況,指望“砌牆”也彌補不了企業(ye) 因為(wei) 缺乏創新與(yu) 先進技術落下的差距。畢竟,作繭自縛是無法讓一個(ge) 國家或地區的產(chan) 業(ye) 壯大變強的。
更要看到,電動汽車對於(yu) 交通行業(ye) 減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有著重要推動作用。如果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隨意揮舞貿易保護主義(yi) 大棒,必將給全球電動汽車的發展蒙上陰影,遲滯包括歐盟在內(nei) 的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步伐。顯然,這也不利於(yu) 全球碳中和願景的實現。(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