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樞紐廣州,如何升級“樞紐+”?

發布時間:2023-10-13 15:02:00來源: 廣州日報

  樞紐廣州,如何升級“樞紐+”?

  讓樞紐建設帶動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提升

  起而行·闖創幹

  6 持續強化中心城市門戶樞紐功能

  殷殷囑托

  交通是現代城市的血脈。血脈暢通,城市才能健康發展。要在建設立體(ti) 化綜合交通網絡上下功夫,在充分利用地下空間上下功夫,著力打造一個(ge) 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真正把高標準的城市規劃藍圖變為(wei) 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

  要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交通運輸方式,加強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新能源、智能化、數字化、輕量化交通裝備,鼓勵引導綠色出行,讓交通更加環保、出行更加低碳。

  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大城市交通的發展方向。發展軌道交通是解決(jue) 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綠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徑。

  廣州行動

  提升國際航空樞紐能級

  打造高效通達全球的“12小時航空交通圈”,力爭(zheng) 2025年機場吞吐量突破9000萬(wan) 人次。

  強化國際航運樞紐能級

  提升港口綜合通過能力,加強專(zhuan) 業(ye) 化深水泊位和大型貨運碼頭建設,加快南沙港區五期、20萬(wan) 噸級航道等建設。

  建設世界級鐵路樞紐體(ti) 係

  提升鐵路樞紐能級,建成開通白雲(yun) 站、新塘站、新塘南站,升級改造廣州站、廣州東(dong) 站,提高廣州東(dong) 部公鐵聯運樞紐能級。要增強“高鐵進城”能力。

  優(you) 化世界級軌道體(ti) 係

  織密地鐵網絡,加快13號線二期等12條(段)地鐵線路建設,推動地鐵5號線東(dong) 延段、7號線二期年內(nei) 建成,推動廣州地鐵與(yu) 佛山、東(dong) 莞等周邊城市互聯互通。要提升出行效率,推動形成大灣區“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

  發揮國際信息樞紐作用

  夯實信息底座,深化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應用,布局建設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強化數字港與(yu) 空港、海港、鐵路港聯動賦能,打造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經濟要發展,交通要先強。

  作為(wei) 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強大的樞紐功能一直是廣州的獨特稟賦,也是城市繁榮興(xing) 旺的“自帶”基因。

  進一步鞏固廣州國際交通綜合樞紐優(you) 勢,不僅(jin) 要把“樞紐”自身建設得更強大,也要有更強的帶動性,帶動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zheng) 力提升。在這個(ge) 過程中,如何從(cong) “樞紐”到“樞紐+”,如何從(cong) 綜合門戶樞紐到全球資源配置中心,成為(wei) 廣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命題之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申卉

  借力“樞紐+”,怎樣從(cong) 交通樞紐邁向產(chan) 業(ye) 樞紐?

  樞紐是廣州的獨特稟賦,交通是廣州的顯著優(you) 勢。從(cong) 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世界級鐵路樞紐和軌道體(ti) 係、道路交通體(ti) 係,再到近幾年駛入快車道的新型基礎設施,廣州在強化門戶樞紐方麵持續發力。更重要的是,除了建設如骨幹血脈一般的樞紐,廣州同樣關(guan) 注如“大腦”般的信息樞紐。

  南沙港四期,之所以成為(wei) 廣州港的一張新名片,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它的繁忙,更在於(yu) 它為(wei) 傳(chuan) 統的港口注入“智慧”。這個(ge) 基於(yu) 北鬥導航和5G技術建設的大灣區首個(ge) 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如今已走入“無人作業(ye) 時代”,在碼頭生產(chan) 作業(ye) 環節,實現了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極大提升了碼頭的作業(ye) 效率。這也成為(wei) 廣州樞紐麵對信息化浪潮,通過數字港與(yu) 海港聯動賦能,搶得發展先機的一個(ge) 縮影。而正在建設的白雲(yun) 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我們(men) 同樣能看到各種數字化的身影——AR施工助手、5G塔機無人智控係統……這個(ge) “巨無霸”項目,讓諸多建設工程領域的技術創新在廣州有了落地的可能。

  流量時代,廣州的樞紐有過諸多第一:廣州南站是全國乃至亞(ya) 洲最繁忙的火車站之一,白雲(yun) 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連續三年全國第一,廣州港是中國內(nei) 貿集裝箱第一大港。然而,麵對新形勢,我們(men) 不禁發問:做強樞紐門戶功能的同時,要如何提升樞紐發展輻射力,從(cong) 而帶動樞紐經濟發展?

  我們(men) 不妨從(cong) 白雲(yun) 機場再往北,走進廣州空港經濟區的白雲(yun) 機場綜合保稅區,來看從(cong) “樞紐”到“樞紐+”是如何升級的。

  生物醫藥、航材、飛機租賃……這些聽起來相當“高大上”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如今都是白雲(yun) 機場綜保區的主導產(chan) 業(ye) 。“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是廣州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之一,目前形成了研發在生物島、生產(chan) 加工在知識城、存儲(chu) 在綜保區的格局。”廣州空港委保稅局三級調研員王宇告訴記者,2022年,廣州白雲(yun) 機場綜合保稅區貿易值342億(yi) 元,同比增長13.9%,其中,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貿易值占到了約1/3。

  正是因為(wei) 航空運輸適合運載價(jia) 值高和時效性強的商品,助力了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在空港經濟區的發展。“確實能感覺到這幾年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以人血白蛋白的進口為(wei) 例,批量進口後儲(chu) 存在保稅倉(cang) 裏,可以暫緩繳納關(guan) 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降低企業(ye) 成本,等到醫療機構需要時再分批運送出區。”王宇說。2023年1-8月,機場綜保區醫藥材及藥品進口66.5億(yi) 元。此外,為(wei) 了配合產(chan) 業(ye) 發展,華南醫藥分撥中心、航材分撥中心都將在今年年底建成。

  未來,空港交通樞紐還將如何進一步邁向產(chan) 業(ye) 樞紐?北部增長極的提出無疑是廣州的答案。那麽(me) ,空港又將如何支撐“增長”一詞?王宇介紹,“當前,廣州市正在編製北部增長極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我們(men) 也將以更高水平打造空港重大平台,加快推動基實汽車賦能基地及泛家居智能製造中心、阿裏健康藥企生態發展項目、極兔大灣區數字化供應鏈產(chan) 業(ye) 園等一批項目落戶,推動交通樞紐向產(chan) 業(ye) 樞紐轉化,全力打造廣州北部增長極,助力廣州向空而強。”

  讓高鐵進城,樞紐建設如何引導城市空間發展?

  9月底,廣汕高鐵開通、新建廣州站至廣州南站聯絡線(以下簡稱廣南聯絡線)開工,如果前者從(cong) 廣州東(dong) 站發車可謂是“高鐵進城”的一次“小試牛刀”,那麽(me) 廣南聯絡線的建設可以說是吹響了“高鐵進城”的集結號。接下來,連通廣州的高鐵將從(cong) 東(dong) 南西北四個(ge) 方向,通過建設不同的聯絡線實現高鐵進入中心城區的目標。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廣南聯絡線項目總體(ti) 設計負責人鄭鵬傑介紹,往南看,廣南聯絡線解決(jue) 的是大灣區南部區域,如深圳、香港、珠海、澳門等城市與(yu) 廣州中心城區通行的問題。往北看,年底隨著白雲(yun) 站投入使用,將開建京廣高鐵聯絡線,可將京廣高鐵引入廣州白雲(yun) 站。往東(dong) 看,目前,剛剛開通的廣汕高鐵雖然能進入廣州東(dong) 站,但受限於(yu) 當前的承載能力,線路不算多,因此也將建設廣州東(dong) 到新塘5、6線,開通之後,廣汕高鐵的大量始發車可以從(cong) 廣州東(dong) 站發車。往西看,除了廣湛高鐵將直接進廣州站和廣州白雲(yun) 站,貴廣、南廣高鐵將通過改造廣茂線,實現西邊來車能直接進城。

  為(wei) 什麽(me) “高鐵進城”如此重要?對市民來說,不走遠路即可奔赴遠方。而在廣州市交通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徐士偉(wei) 的分析中,正是因為(wei) 軌道交通如今已是城市空間規劃中的關(guan) 鍵變量,其定位已經從(cong) 單純解決(jue) 交通問題向支持城市、區域發展轉變。

  “站”與(yu) “城”,也不再像從(cong) 前那麽(me) 遙遠、割裂,而是越走越近,越融越通。徐士偉(wei) 說,當前,廣州正在規劃建設“一心五向、五主四輔”鐵路客運樞紐,這也體(ti) 現了樞紐分散布局,多點到發,方便市民就近乘車的總體(ti) 思路。通過建設四麵八方、四通八達、客內(nei) 貨外、互聯互通的客運樞紐,加強鐵路樞紐對於(yu) 城市空間的支撐作用,通過“多點布局、多站到發”,方便市民就近乘車。

  徐士偉(wei) 坦言,由於(yu) 部分中心區的鐵路客站建成年代久遠、規模不足,辦理客運功能較弱;但這些樞紐占據城市中心區有利區位,交通資源優(you) 勢明顯,周邊集聚了大量人口和就業(ye) 崗位,因此需要調整和改造,將高鐵引入中心區,實現中心區乘客就近乘車,提升軌道服務水平和樞紐整體(ti) 功能。同時加快推進東(dong) 部中心、南沙等鐵路樞紐建設,借鑒上海、成都在城市新區鐵路建設經驗,結合廣州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提出的 “一帶一廊 三核四極”的空間結構,東(dong) 部中心、南沙升級為(wei) 城市核心,需加快與(yu) 之匹配的鐵路樞紐規劃建設,為(wei) 地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廣州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