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聚焦中國式現代化】
高品質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zhong) 追求的高品質生活的基本內(nei) 容。加強高品質生態環境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高質量發展亟須高品質生態環境作支撐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創造了舉(ju) 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生態環境不斷向高品質轉變。高品質生態環境離不開高水平環境保護,應在高水平環境保護中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you) 勢,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jia) ,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讓高品質生態環境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高品質生態環境擁有鮮明的創新性。生態環境向高品質轉變,歸根結底是一個(ge) 發展問題,也必然是一個(ge) 創新過程。這個(ge) 過程要求我國經濟社會(hui) 以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為(wei) 總抓手,通過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chan) 方式綠色革命,加強綠色科技創新與(yu) 製度創新,加快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優(you) 化調整。高品質生態環境通過供需結構的變化與(yu) 創新,勢必會(hui) 對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產(chan) 生重要而深刻的推動作用。
高品質生態環境擁有鮮明的協調性。生態環境是一個(ge) 多維、複雜的係統,具有自然係統和社會(hui) 係統雙重屬性。生態環境向高品質轉變,內(nei) 在地要求生態作為(wei) 統一的自然係統,必須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使之相互間形成緊密依存、緊密聯係的有機鏈條;要求生態作為(wei) 統一的社會(hui) 係統,必須實現生產(chan) 與(yu) 消費、城鄉(xiang) 與(yu) 區域、國內(nei) 與(yu) 國際等多方麵多領域的協調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高品質生態環境為(wei) 釋放協調發展所蘊含的潛能、助力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客觀必備條件。
高品質生態環境擁有鮮明的綠色性。高品質的生態環境,既要實現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還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要實現思維方式和價(jia) 值觀念的全方位、革命性變革。生態環境向高品質轉變,從(cong) 根本上要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辯證統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讓自然財富、生態財富源源不斷帶來經濟財富、社會(hui) 財富,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同步提升。高品質生態環境以其鮮明的綠色性,成為(wei) 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高品質生態環境擁有鮮明的開放性。當前,我國已經實現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yu) 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生態環境向高品質轉變,客觀地要求我國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為(wei) 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以開放包容合作的姿態,主動承擔同國情、能力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環境治理義(yi) 務,主動引進先進的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與(yu) 管理方式,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開展綠色發展雙多邊國際合作,推動構建公平公正、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ti) 係,為(wei) 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高品質生態環境以其鮮明的開放性,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重要推動器。
高品質生態環境擁有鮮明的共享性。高品質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hui) 財富、經濟財富,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生態環境向高品質轉變,最終目的是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wei) 民,以解決(jue) 損害群眾(zhong) 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wei) 重點,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汙,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wei) 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作為(wei)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高品質生態環境,是踐行共享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體(ti) 現。
此外,高品質生態環境還有鮮明的安全性。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品質的生態環境要求守住自然生態係統安全邊界,嚴(yan) 密防控環境風險,是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把握高品質生態環境建設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
當前,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已成為(wei)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然而,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高品質生態環境建設還麵臨(lin) 一些突出問題。
能耗控製的力度和精準性仍需加強。長期以來,在經濟快速增長背景下,我國能耗強度遠超世界平均水平,不少地方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不同地區、不同行業(ye) 的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的源頭精準防控體(ti) 係尚未完全形成,如何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注重同步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成為(wei) 地方發展的重要考題。
汙染防治仍需深入推進。當前,我國流域水環境及飲用水安全仍然麵臨(lin) 不少潛在危險。農(nong) 村麵源汙染突出,有機汙染物、內(nei) 分泌幹擾物、微塑料等一批人造新汙染物呈現高發特征,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性遠超傳(chuan) 統汙染物。減汙、降碳、擴綠、增長的多目標治理模式,對汙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操作要求。
生態環境平衡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銜接不足。重化工業(ye) 發展與(yu) 城市化擴張,凸顯了環境容量的有限性與(yu) 生態係統的脆弱性,一些地方出現土地沙化石漠化、水土流失、濕地減少、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等問題。多元化、市場化的生態補償(chang) 機製仍在探索之中。如何協調經濟社會(hui) 與(yu) 生態環境的關(guan) 係,將是長期重大課題。
生態環境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目前,生態環境治理仍過於(yu) 依賴行政手段,促進綠色發展的政策體(ti) 係、標準體(ti) 係、市場體(ti) 係、技術體(ti) 係和法律體(ti) 係尚需完善,環境風險監管體(ti) 係尚不健全,參與(yu) 國際治理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以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破解難題
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要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統籌發揮政府和市場兩(liang) 隻手的作用,把建設美麗(li) 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xiang) 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li) 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加快以生產(chan) 消費結構優(you) 化增強能耗控製力。落實“雙碳”目標任務,加快調整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推進節能降碳。優(you) 化調整能源結構,有序減少煤炭使用量,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城鄉(xiang) 建設、交通運輸、商貿物流、信息服務等的綠色低碳轉型。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全民持續提升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自覺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治理重要江河湖庫的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重點加強涉重金屬企業(ye) 清潔生產(chan) 。依法依規整治岸坡垃圾、水麵漂浮物、黑臭水體(ti) 等,推進汙染土壤修複。大力發展廢氣、汙水、垃圾的收集處理技術和產(chan) 業(ye) 。提升汙染物的協同控製與(yu) 治理效率。按照全生命周期推進新汙染物的治理工作。
有效推動生態環境與(yu) 經濟社會(hui) 有機銜接。加快實施重要生態係統的保護和修複,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yu) 安全管理,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大中央政府對高品質生態環境建設的轉移支付力度,鼓勵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生態價(jia) 值補償(chang) 。建立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長效機製。完善環境風險預警防控與(yu) 應對機製。
加大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完善支持高品質生態環境的財稅、金融、投資、價(jia) 格政策和標準體(ti) 係。健全資源環境要素與(yu) 綠色創新要素的市場化配置體(ti) 係。完善公眾(zhong) 和社會(hui) 組織參與(yu) 建設高品質生態環境的機製和製度。加快構建汙染源執法監管體(ti) 係。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國際合作,積極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
(作者:綦魯明,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