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發布《2022-2023區縣融媒體發展觀察報告》-中新網
人民網深圳10月16日電 今日,2023(第八屆)黨(dang) 媒網站發展論壇在深圳龍崗舉(ju) 辦,人民網監事會(hui) 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在論壇上發布了《2022-2023區縣融媒體(ti) 發展觀察報告》。
報告指出,日前召開的全國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會(hui) 議正式提出和係統闡述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對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新時代新挑戰,如何進一步紮實抓好縣級融媒體(ti) 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是推動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各項任務落地見效的必然要求。人民網研究院基於(yu) 典型案例研究,對2022年以來各區縣融媒體(ti) 中心的發展情況進行考察,分析區縣融媒體(ti) 中心建設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台、社區信息樞紐方麵的功能表現,在全媒體(ti) 傳(chuan) 播體(ti) 係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提出下一步發展建議,形成此研究報告。報告主要內(nei) 容如下。
一、深耕本土內(nei) 容傳(chuan) 播,提升新聞輿論引導力
近年來,各區縣融媒體(ti) 中心不斷發揮本土化優(you) 勢,優(you) 化自身內(nei) 容生產(chan) 與(yu) 聚合能力,打造基層主流輿論陣地。
一是依托貼近性優(you) 勢,深耕本土內(nei) 容傳(chuan) 播,生產(chan) 了大批來源本土、立足本土、服務本土的好作品。例如,敦煌市融媒體(ti) 中心打造具有敦煌特色的融媒聚合型APP“掌上敦煌”,策劃推出《人類敦煌心向往之》、《敦煌文化進校園》等欄目,為(wei) 廣大受眾(zhong) 喜愛。
二是探索利用5G、AR、VR等新形式、新技術,不斷創新產(chan) 品傳(chuan) 播樣態。例如廣州市番禺區融媒體(ti) 中心打造了XR沉浸式智能演播室,提供了豐(feng) 富多樣的新聞產(chan) 品和媒體(ti) 服務。昆山市融媒體(ti) 中心推出3D超寫(xie) 實AI數字人主播“昆小融”,帶來智能新體(ti) 驗。
三是持續創新話語方式,將時代主題與(yu) 地方熱點、微小敘事相結合,更好地傳(chuan) 播主流價(jia) 值和優(you) 秀文化。例如四川省古藺縣融媒體(ti) 中心以中華傳(chuan) 統節日文化為(wei) 主題,推出多期《二十四節氣》古風短視頻,切合年輕受眾(zhong) 細分化的傳(chuan) 播需求。
四是依托融媒體(ti) 平台,形成覆蓋報、刊、台、網、端的多元媒體(ti) 矩陣,提升了自身的輿論引導力和影響力。例如,江陰市融媒體(ti) 中心旗下《江陰日報》、江陰人民廣播電台、江陰電視台、江陰網、最江陰APP和“江陰發布”等13個(ge) 微信公眾(zhong) 號矩陣,形成了報台網微端屏“六位一體(ti) ”的傳(chuan) 播格局。
二、貼近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強化政務服務綜合能力
一些區縣融媒體(ti) 依托前沿技術,廣泛聚合區縣本土資源,為(wei) 廣大居民提供黨(dang) 建政務服務和各類便民惠民的綜合服務,以數字化提升基層社會(hui) 治理水平。
各區縣融媒體(ti) 發力大數據和智慧城市運營,借助數字化優(you) 勢拓展政務服務新場景。比如龍崗區融媒集團利用龍崗區大數據中心一網統管數據資源,打造龍崗區智慧城區融媒分中心,成為(wei) 龍崗區智慧運行體(ti) 係窗口,促進城市服務更加高效、精準、便捷。
各區縣融媒體(ti) 還深入探索“新聞+政務”新型網絡問政模式,為(wei) 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開展輿論監督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徑。例如安徽省樅陽縣融媒體(ti) 中心上線“樅情民意”問政平台,市民可以留言投訴,查詢問政辦理進度和結果等。
三、暢通信息交互空間,打造社區生活信息樞紐
近年來,各區縣融媒體(ti) 為(wei) 城市社區和村鎮居民提供了多樣化的生活信息和暢通高效的交互空間。例如福建省尤溪縣融媒體(ti) 中心推出的“尤溪縣數字鄉(xiang) 村公共服務平台”,提供“民生訴求、農(nong) 事谘詢、便民服務、新聞資訊”等多元化功能,構建了“縣—鄉(xiang) 鎮—村(社區)—黨(dang) 支部—微網格”的分級管理體(ti) 係,覆蓋了全縣30萬(wan) 農(nong) 村居民。北京市海澱區融媒體(ti) 中心搭建“數字孿生社區”平台,重構了社區居民生活方式和互動交流渠道。
一些區縣融媒體(ti) 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的實際需求出發,有效打通信息傳(chuan) 播、交流的“最後一公裏”。比如安吉縣融媒體(ti) 中心打造“安吉優(you) 品匯”“遊視界”等平台,打通線上線下資源渠道,讓百姓的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從(cong) “田間地頭”直通消費者“自家灶頭”。分宜縣融媒體(ti) 中心建立“群眾(zhong) 點單、平台派單、誌願者接單、群眾(zhong) 評單”運行機製,接受群眾(zhong) “點單”上萬(wan) 餘(yu) 個(ge) ,惠及12萬(wan) 餘(yu) 人次。
四、建強用好區縣融媒體(ti) ,推進全媒體(ti) 傳(chuan) 播體(ti) 係建設
統籌建立跨區域、跨層級的媒體(ti) 資源共享平台,形成四級媒體(ti) 的協同發展機製,是健全完善四級媒體(ti) 融合發展布局,形成“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全媒體(ti) 傳(chuan) 播體(ti) 係的應有之義(yi) 。
縱向看,區縣融媒體(ti) 中心建設推進了全媒體(ti) 傳(chuan) 播體(ti) 係的形成。依托省級媒體(ti) 平台的技術支持,區縣融媒體(ti) 成為(wei) 新型主流媒體(ti) 平台的用戶入口和綜合服務端口,實現渠道下沉、資源整合和數據積累。例如“新甘肅雲(yun) ”為(wei) 甘肅省86個(ge) 區縣和8個(ge) 地市融媒體(ti) 中心的宣傳(chuan) 服務、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等業(ye) 務提供了技術支撐。
橫向看,各區縣融媒體(ti) 中心之間,以及與(yu) 科技公司的合作,進一步促進全媒體(ti) 傳(chuan) 播智能化轉型,有效提升了各區縣融媒體(ti) 的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例如長興(xing) 縣融媒體(ti) 中心牽頭成立長三角縣融協作平台,聯合全省縣融單位進行重大議題報道,實現宣傳(chuan) 同頻共振。又比如,2023年3月,紅山區融媒體(ti) 中心加入新華智雲(yun) “元卯”數字人家族,把AI數字人全麵應用到新聞內(nei) 容生產(chan) ,探索內(nei) 容生產(chan) 與(yu) 傳(chuan) 播的新模式。
五、創新機製拓展服務,推動區縣融媒體(ti) 協同發展
在四級融合發展布局中,區縣融媒體(ti) 中心要發揮基礎性作用。如何在體(ti) 製機製、服務模式、技術平台、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進一步優(you) 化升級,是現階段區縣融媒體(ti) 中心建設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
首先,進一步深化機構、人事、財政、薪酬等方麵的改革,激發創造活力,形成內(nei) 生動力。對此,可以借鑒龍崗區融媒集團、安吉縣融媒體(ti) 中心等單位在轉變經營格局,實現市場化運作等方麵的改革經驗,積極培育市場主體(ti) ,大膽探索機製創新,形成雙效合一的發展勢頭。
其次,進一步推動“新聞+政務+服務”綜合功能的拓展落地,強化可持續發展能力。區縣融媒體(ti) 既要運用多種手段開展新聞宣傳(chuan)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提升輿論引導效能,也要依托黨(dang) 和政府的執政優(you) 勢,聚合本土各類社會(hui) 資源、文化資源,用新技術賦能智慧媒體(ti) 、智慧政務、智慧城市建設,深度參與(yu) 數字經濟、文化數字化和社會(hui) 治理數字化,為(wei) 文化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
最後,進一步推進差異化發展,解決(jue) 各地區縣融媒體(ti) 建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擁有較好經濟效益、較強技術實力的區縣融媒體(ti) ,優(you) 先提升智能化技術能力,提供優(you) 質數字化服務和產(chan) 品。欠發達地區的區縣融媒體(ti) ,可以更好發揮全媒體(ti) 傳(chuan) 播體(ti) 係的協同作用,聯通中央級、省級、市級媒體(ti) 雲(yun) 平台,借鑒同級融媒體(ti) 平台,用好第三方商業(ye) 平台,推動區縣融媒體(ti) 數智化升級。
新時代新征程,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麵臨(lin) 新形勢新任務。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自覺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關(guan) 於(yu) 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內(nei) 化轉化上下功夫,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區縣融媒體(ti) 定能為(wei) 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貢獻新的力量。(人民網 彭琪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