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或引起肺癌 專家:慢阻肺患者應定期做CT檢查
慢性呼吸係統疾病與(yu) 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被列為(wei) 全球四大類慢性病,對民眾(zhong) 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高蓓莉教授14日接受采訪時介紹,慢阻肺也是引起肺癌的高風險因素之一,因此慢阻肺患者需要定期做CT檢查,提早對肺癌的發現時間,提高對肺癌的診斷率。
肺癌患者也麵臨(lin) 合並呼吸慢病的風險,“癌肺同治”的理念隨之出現。高蓓莉教授介紹:“在臨(lin) 床上,將近40%的肺癌患者會(hui) 合並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這會(hui) 影響肺癌的診斷和治療,因此需要更加重視早期的篩查和全程管理。”
高蓓莉教授指出,相比單純患肺癌的患者,合並慢阻肺的肺癌患者生活質量更差,生存期更短,預後更差;現在肺癌的治療飛速發展,靶向藥物、免疫治療, ADC(抗體(ti) 偶聯藥物)等都可將癌症控製在穩定期,此時要重視對慢阻肺等的治療,比如:抗生素控製感染,吸入製劑減少急性加重等,可以起到延長患者生存期的作用。
據了解,在呼吸疾病領域,治療方案的不斷創新和突破,意味著呼吸係統疾病患者始終有控製病情、改善病情、甚至治愈的希望。相關(guan) 跨國藥企中國副總裁、醫學事務部負責人楊海英對記者表示:“對於(yu) 整個(ge) 醫療行業(ye) 而言,創新是不變的趨勢。在中國,無論從(cong) 診斷、治療,還是全程管理等方麵,我們(men) 一直在關(guan) 注肺癌、重度哮喘、慢阻肺病和其他急性呼吸係統疾病患者未被滿足的需求,希望通過創新和研究探索更便捷的科學診斷和檢測方式,讓患者更及時地得到醫學照護。”
同日,深圳市人民醫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陳榮昌教授在線接受采訪時強調:“慢阻肺具有'三高三低'的特點,即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以及低知曉率、低診斷率、低控製率。由於(yu) 慢阻肺早期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加重。”他指出,提高中國慢阻肺病的防治水平和診療質量對於(yu) 保障人民健康、促進社會(hui) 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我們(men) 應該在加強宣傳(chuan) 教育、加強早期診斷、規範治療流程、加強科研創新等多方麵發力,共同推動慢阻肺病防治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陳榮昌表示。
康複大學青島醫院副院長韓偉(wei) 教授同日在線上接受采訪時指出:“肺功能檢查是呼吸係統疾病的重要檢查方法,建議40歲以上的居民在每年健康體(ti) 檢中加入肺功能檢測,盡早幹預,延緩疾病惡化,從(cong) 而改善預後。”
在呼吸係統疾病中,哮喘是最常見的一種。浙江大學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沈華浩當日線上接受采訪時指出:“哮喘是一個(ge) 全周期的疾病,全年都會(hui) 發生。不典型哮喘病人,比如:以咳嗽為(wei) 主要表現的咳嗽變異性哮喘等易被漏診和誤診。”
相較於(yu) 成人,兒(er) 童體(ti) 質更敏感,也更容易發生哮喘,反複的呼吸道感染會(hui) 引起哮喘的急性發作。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兒(er) 內(nei) 科主任醫師洪建國教授表示:“在全球範圍內(nei) ,兒(er) 童哮喘的患病率與(yu) 過敏性疾病發病率密切相關(guan) 。盡管中國並非全球哮喘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中國兒(er) 童哮喘的患病率也在上升。”
全球隊列研究顯示,如果兒(er) 童時期患有重症哮喘,未來發生慢阻肺的機會(hui) 將增加30倍以上。洪建國教授直言,若兒(er) 童哮喘長期不控製,對肺功能的損害則會(hui) 進展成不可逆。因此,需全麵增強兒(er) 童的呼吸道免疫,減少呼吸道感染次數;哮喘是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管理,規範治療,基於(yu) 在維持吸入治療的基礎上,早期識別急性發作的早期征象,可減少後期的不良後果。(記者陳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