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就業持續改善 中國精準發力“護航”求職路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劉文文)中國就業(ye) 形勢持續改善。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平均值為(wei) 5.3%,比去年同期回落0.3個(ge) 百分點。今年以來,官方持續聚焦穩就業(ye) ,發力“護航”民眾(zhong) 求職路。從(cong) 中央到地方,一係列穩崗拓崗政策接連出台,為(wei) 穩定就業(ye) 基本盤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cong) 中央層麵看,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強調,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擴大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渠道,穩定農(nong) 民工等重點群體(ti) 就業(ye) 。7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強調,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穩就業(ye) 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
從(cong) 地方層麵看,近日廣東(dong) 東(dong) 莞聚焦當前就業(ye) 重點難點問題實施“穩就業(ye) 十六條”;不久前,天津通過搭建平台、精準幫扶、促進創業(ye) 等措施,全力做好穩就業(ye) 促創業(ye) 工作,打通就業(ye) “最後一公裏”……
隨著這些政策落地顯效,中國就業(ye) 形勢總體(ti) 好轉。翻看前三季度的就業(ye) 統計數據,浙江大學國家製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直言“令人欣慰”。
國家統計局公布,前三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平均值為(wei) 5.3%。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為(wei) 5.0%,比上月下降0.2個(ge) 百分點,連續2個(ge) 月下降。
金維剛分析,本地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ye) 率為(wei) 5.1%,保持在一個(ge) 較為(wei) 合理的區間。外來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ye) 率為(wei) 4.9%,說明隨著經濟複蘇,市場對勞動力需求開始上升,外來勞動力在城鎮獲得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三季度末,外出務工農(nong) 村勞動力總量18774萬(wan) 人,同比增長2.8%。“整體(ti) 上看,中國就業(ye) 形勢保持比較穩定的態勢。”
但也應注意,當前部分群體(ti) 仍感到一定就業(ye) 壓力。對此,金維剛指出,宏觀統計數據與(yu) 微觀主體(ti) 之間存在一定“溫差”,這是正常現象。
他進一步分析,當前整體(ti) 經濟呈現回暖的大趨勢,經濟持續複蘇給就業(ye) 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前三季度的數據表明,就業(ye) 在宏觀層麵上已經趨於(yu) 穩定。考慮到中國經濟企穩回升,這種良好的發展態勢有望延續下去,更多民眾(zhong) 將切身感受到經濟增長、就業(ye) 改善帶來的好處。
高校畢業(ye) 生是重點就業(ye) 群體(ti) 。今年畢業(ye) 季,各地各高校聚焦穩就業(ye) 工作重點難點發力,廣拓就業(ye) 渠道。與(yu) 此同時,各類市場主體(ti) 紛紛“加碼”校招,全力支持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
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石國亮指出,高校畢業(ye) 生是創業(ye) 創新的有生力量,要把促進自主創業(ye) 和靈活就業(ye) 作為(wei) 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開展好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創業(ye) 服務支持行動,提升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的創業(ye) 意識和創業(ye) 能力,在資金、場地等方麵向畢業(ye) 生創業(ye) 者傾(qing) 斜。同時,對靈活就業(ye) 畢業(ye) 生,落實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措施,提高靈活就業(ye) 保障水平。
石國亮認為(wei) ,市場主體(ti) 是吸納就業(ye) 的頂梁柱和主力軍(jun) ,促進企業(ye) 發展才能增加就業(ye) 崗位。數據顯示,中國登記在冊(ce) 的市場主體(ti) 已達1.7億(yi) 戶,是吸納就業(ye) 的絕對主力。要打出“降、貸、返、補、提”等政策組合拳,傾(qing) 斜支持吸納就業(ye) 多的行業(ye) 企業(ye) ,更好激發企業(ye) 活力,穩定就業(ye) 存量、擴大就業(ye) 增量。
金維剛表示,要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措施。一是繼續堅持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的導向;二是要從(cong) 增量的模式向存量模式轉變;三是通過提升抗風險的能力來防範規模性失業(ye) 的風險;四是解決(jue) 勞動力供求錯位環節各類結構性矛盾,健全多元化就業(ye) 創業(ye) 機製;五是解決(jue) 重點群體(ti) 的就業(ye) 問題,特別是大學生、農(nong) 民工與(yu) 城鎮困難人員就業(ye) 問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