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布偶奶奶”圓夢記 堅持做出給老百姓欣賞的藝術品
84歲“布偶奶奶”圓夢記【 堅持做出給老百姓欣賞的藝術品】
初秋的下午,陽光在這間既是臥室也是工作室的房間裏摳出一片光亮。坐在床邊,膝蓋上鋪著一塊長方形墊子,84歲的陳立君用針線縫製著一個(ge) 布偶娃娃的腿部。雖然服用了抗癌藥物,身體(ti) 會(hui) 容易疲憊,但她的臉上卻沒有一絲(si) 疲態,兩(liang) 鬢發絲(si) 整潔。
生活亦工作,製作布偶就是湖北美術學院退休老教授陳立君的日常。1996年,剛退休的她把這個(ge) 當作人生新目標。寫(xie) 實亦變形,女兒(er) 一家三口、熟悉的老同事、外國名流、武漢夏天乘涼街景……萌萌噠的“玩偶”在她的一針一線中變成了充滿人間煙火氣的“藝偶”,她的200多個(ge) 布偶娃娃作品不僅(jin) 多次參與(yu) 國內(nei) 外藝展,還大大擴展了“軟雕塑”這一藝術門類的內(nei) 涵。
10月22日,重陽節前一天,陳立君講述了自己的“布偶圓夢記”。
柚子瓶布偶開啟“布偶奶奶”創作之路
在武漢生活了近50年,陳立君依然難改一口“滬普”,講話時語速不時加快。她1938年生於(yu) 上海,20歲時響應國家號召,來到湖北洪湖縣國營大沙湖農(nong) 場。1959年考入湖北藝術學院(湖北美院前身)附中,完成係統的繪畫專(zhuan) 業(ye) 學習(xi) ,打下了紮實的美術造型基礎。
1976年,陳立君從(cong) 工作了12年的湖北監利縣文化館調回母校湖北藝術學院工作。1996年從(cong) 學生工作部長兼學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崗位退休。
退休後,她依舊忙碌,畫畫、被聘到國畫係擔任輔導員顧問,繼續發揮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光和熱——直到一次體(ti) 檢查出患有嚴(yan) 重的老年疾病。
陳立君回憶,當時剛做完手術,疼得坐在椅子上起不了身,“手邊正好有柚子和玻璃瓶,我就試著把它們(men) 組合在一起做了一個(ge) 簡單的娃娃,花了半個(ge) 多小時。”做娃娃的專(zhuan) 注,讓陳立君忘記了疼痛。
柚子瓶布偶開啟了陳立君對藝術的另一種嚐試。她開始利用各種廢泡沫、舊海綿、碎花布等廢舊物品,化腐朽為(wei) 神奇,陸續製作出了200多件布偶。
家裏一間十餘(yu) 平方米的小房間成了她的工作室兼臥室,一米寬的小床之外的空間堆滿了撿來的邊角餘(yu) 料,床頭的儲(chu) 物箱子裏裝了十餘(yu) 個(ge) 半成品布偶,累了躺在床上休息時,她一伸手就可以拿出一個(ge) 縫上幾針。
“布偶奶奶”為(wei) 布偶注入智慧與(yu) 幸福感
陳立君創作的布偶以現實人物為(wei) 原型,展現出幽默誇張的特點。“我將這些娃娃賦予生動誇張的造型,帶給人濃濃的趣味性。商店裏的布娃娃,形態單一、千篇一律。我的布娃娃首先要神似,還要好玩,才能帶給人歡樂(le) 。”陳立君說。
在陳立君的軟雕塑世界裏,她一直致力於(yu) 將自己快樂(le) 幸福的感受融入作品。她的作品《夏日納涼》,描述的是一副荊楚地區民間景象:一群在樹下躺著納涼的人們(men) ,袒胸露腹,好不快哉。2012年,陳立君的作品《婆媳情》作為(wei) 當年湖北省唯一獲獎作品,獲第十四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民間藝術品類三等獎。陳立君說,她常看到哥哥為(wei) 母親(qin) 修剪指甲、按摩,很溫馨,便創作了這幅作品來表現兩(liang) 代人之間的親(qin) 密感情。
陳立君對自己作品要求極高,為(wei) 獲得滿意的創作材料常常要尋找、搜集很久,在製作過程中如若不盡如人意,便會(hui) 反複拆掉重來,有時為(wei) 了完成一件作品,常常需要一兩(liang) 個(ge) 月甚至更久的時間。湖北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書(shu) 記彭柱武回憶,陳立君老師製作布偶的過程並不容易,從(cong) 主題設計到材質的尋找,她都會(hui) 反複思考,不斷調整,工序十分繁雜。支撐她堅持下來的,是許多前輩領導、同事們(men) 的鼓勵與(yu) 肯定。“每次陳立君都將作品拿到前輩家裏虛心請教,前輩常常伸出大拇指給作品打120分,以示激賞。”
“布偶奶奶”堅持做出給老百姓欣賞的藝術
我國工藝史上,“軟雕塑”種類並不少見,民間“布偶”“京劇臉譜”等都是代表。在湖北美術學院一間展覽廳,陳立君的近百件“軟雕塑”被靜靜地保存著。在湖北美術學院老幹處的組織協調下,陳立君舉(ju) 辦了個(ge) 人軟雕塑作品展,明年1月,新的展覽又將再次開展。
這些作品中,《武漢的夏天》以其江城火爐的地域特色入選第11屆全國美展,《老奶奶的舞蹈隊》獲“首屆亞(ya) 洲拚布節”唯一創意獎,《幸福》獲武漢市“十大巧娘”稱號,《小巨人姚明》被央視5套借去做奧運欄目宣傳(chuan) ……
2003年,陳立君和她的“布偶娃娃”隨武漢代表團赴法國波爾多市參加“中法文化年”藝術展,她的作品受到不同國籍、不同年齡的人的喜愛、追捧並熱賣。這讓她更感欣慰,“藝術作品是給老百姓欣賞的”,陳立君說。
陳立君太喜歡做布偶了,閉上眼,眼前就會(hui) 出現一個(ge) 個(ge) 生動的造型。年齡和閱曆給了陳立君的創作以加法,她可以通過不斷回憶來完善布偶的創作。“我創作布偶不需要做畫稿,造型就在我腦子裏,每天、隨時都能修改。”
身邊有趣的人和事都是她創作的靈感,環衛工人、普通市民、街頭乘涼的男女老少,普通人構成了她作品的大多數,她喜歡用些漫畫般的誇張手法,讓人物顯示出一種可愛的幽默感。
“布偶奶奶”最不滿意的作品是“自己”
陳立君的丈夫去世多年,40多年來她獨自撫養(yang) 女兒(er) ,生活並不輕鬆。2021年,她檢查出乳腺癌,去年,癌細胞擴散到了肺部和腰部……
另一位“江城十大巧娘”、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肖蘭(lan) 在曇華林文化街開了一家自己的漢繡工作坊,與(yu) 陳立君十數年忘年交,肖蘭(lan) 對她的樂(le) 觀尤為(wei) 欽佩。得知陳立君患病,肖蘭(lan) 始終不敢相信,“那麽(me) 樂(le) 觀豁達的陳老師怎麽(me) 會(hui) 患癌症?她說她精神好一點就又開始了創作,我很難想象是什麽(me) 樣的一種信念支撐著一位八十多歲癌症晚期的老人,讓她內(nei) 心強大到藐視疾病的存在。”
陳立君和女兒(er) 丘隸一家三口一起居住,但她在生活中始終保持獨立狀態,隻要身上沒有疼到完全不能動,她都堅持自己去菜場買(mai) 菜,去學生食堂吃飯,和老同事、老學生聊天,84歲的她不太會(hui) 用手機打字發信息,但打視頻電話、發語音、拍視頻,熟練且時髦。
今年國慶期間,陳立君去了一趟鹹寧,參加1959級湖北藝術學院附中同學聚會(hui) 。在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老朋友中間,她即興(xing) 演唱了一段湖北大鼓。當天的陳立君穿了件藍色的長袖外衣,還罩了件紅藍格子馬甲,非常精神,走路時更多次拒絕了兩(liang) 位同學主動的攙扶——盡管回到武漢的家中時,她累得在床上躺了一下午。“我就覺得這個(ge) 人隻要到群眾(zhong) 中去,去參加各種活動,你就會(hui) 把一切的東(dong) 西都忘記,你隻是感到高興(xing) 和幸福。”
陳立君也為(wei) 自己創作了“自畫像”布偶:大大的腦袋,滿頭銀發,眯著眼睛笑,單純又快樂(le) 。布偶眼角還留著剛修改過後的針線,用絲(si) 襪縫補後形成的魚尾紋很有質感。這個(ge) 雕像做了好多年,一直在修改。“我的樣子每年都在變,我看著鏡子裏自己的模樣,就覺得還不是很完美”。
文/記者陳玲 通訊員夏新兵 黃曉侖(lun)
《武漢晚報》2023年10月23日第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