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媒體齊聚蓉城 冀以交流探新路
中新社成都10月22日電 (記者 金旭 門睿)“如何拋開過去一直以紙質媒體(ti) 為(wei) 中心的思維,擁抱新科技,是諸多華文媒體(ti) 共同麵臨(lin) 的挑戰。我期待同行之間能彼此交流經驗,總結心得。”新加坡《聯合早報》總編輯吳新迪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10月22日,參加第十一屆世界華文傳(chuan) 媒論壇的海內(nei) 外嘉賓陸續抵達成都。他們(men) 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期待在論壇期間與(yu) 媒體(ti) 同仁加強溝通交流,借鑒經驗,共謀發展。
“當前美國華文媒體(ti) 主要麵臨(lin) 數字化轉型以及傳(chuan) 媒人才缺乏的挑戰。”《美洲中國日報》社長江啟光表示,希望通過世界華文傳(chuan) 媒論壇,讓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華文媒體(ti) 及時了解到中國的前沿媒體(ti) 信息,並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在馬達加斯加《中非日報》社長許自樹看來,世界華文傳(chuan) 媒論壇如同一座橋梁,不僅(jin) 聯通世界各地的華文媒體(ti) ,也讓不同文化得以對話交流。“我們(men) 希望通過論壇,了解現代的中國、發展的中國。這是我第一次來四川,我將用筆寫(xie) 下所見所聞,讓大家認識四川乃至整個(ge) 中國的新發展。”
日本《中文導報》社長兼總編輯楊文凱表示,信息傳(chuan) 播技術的飛速發展帶給傳(chuan) 媒行業(ye) 日新月異的變遷,與(yu) 來自全世界的華文媒體(ti) 共同探討傳(chuan) 統媒體(ti) 如何在技術浪潮中尋求自身突破是他關(guan) 注的重點。
歐洲華語廣播電台台長邵愛倫(lun) 也期待論壇帶來的思想碰撞,她表示,當前人們(men) 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傳(chuan) 統媒體(ti) 在其間既要守住自身的公信力和嚴(yan) 肅性,也需要順應受眾(zhong) 的閱讀習(xi) 慣和市場變化趨勢,她希望能與(yu) 同行就如何在新聞報道實踐中平衡二者的關(guan) 係展開交流。
“我們(men) 成立於(yu) 1993年,經曆過紙媒快速發展的時期,也在互聯網時代遇到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澳大利亞(ya) 《昆士蘭(lan) 華商周報》董事長蕭子毅希望探討關(guan) 於(yu) 行業(ye) 人才引進、培養(yang) 以及媒體(ti) 融合發展未來著力點等問題。
《非洲華僑(qiao) 周報》社長南庚戌關(guan) 注中華文化的話題,他認為(wei) 華文媒體(ti) 是傳(chuan) 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ti) ,在博茨瓦納,中華文化的魅力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當地民眾(zhong) 學習(xi) 中文。他希望華文媒體(ti) 幫助華裔青少年加深對祖(籍)國和中華文化的了解,並成為(wei) 住在國民眾(zhong) 感受中國、了解中國的窗口。
意大利《歐華時報》社長吳敏則坦言,關(guan) 於(yu) 華文媒體(ti) 如何用住在國當地民眾(zhong) 易於(yu) 理解的方式講述中國發展,想聽聽同行們(men) 的經驗。
第十一屆世界華文傳(chuan) 媒論壇將於(yu) 23日開幕,來自五大洲59個(ge) 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家華文媒體(ti) 代表將圍繞“融通中外 共譜新章”的主題展開對話交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