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回國趕秋招,收好求職指南

發布時間:2023-10-26 11:2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校園招聘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不少留學生進入了求職衝(chong) 刺階段。今年秋招,哪些行業(ye) 偏好有海外背景的學生?學子如何備戰方能在競爭(zheng) 中嶄露頭角?本報記者對話了幾名中國學生和職場領域的專(zhuan) 業(ye) 人士,為(wei) 學子們(men) 送上求職參考。

  明確適合行業(ye)

  “校招我主要投遞互聯網行業(ye) 的市場營銷類崗位。”畢業(ye) 於(yu) 倫(lun) 敦政治經濟學院傳(chuan) 媒專(zhuan) 業(ye) 的陳顏對求職方向有明確規劃,她說:“選擇這些崗位的主要原因是專(zhuan) 業(ye) 對口,我可以發揮自身優(you) 勢;再者我看好互聯網行業(ye) 的發展,市場類崗位晉升路徑清晰,以長遠計是不錯的選擇。”

  畢業(ye) 於(yu)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餘(yu) 洋分享了自己的觀察:“瀏覽招聘信息時,我看到不少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行業(ye) 的前沿科技崗位偏好有海外背景的學生。據我了解,這些崗位對應聘者的專(zhuan) 業(ye) 能力、開放思維較為(wei) 看重,留學生在海外學習(xi) 能在迥異的環境裏學到更多思考方式,激發出創新思維,因此被雇主青睞。”

  “新興(xing) 領域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對具有跨文化背景和外語能力的留學生有較高需求。”基於(yu) 領英幫助中國企業(ye) 招聘國際化人才的豐(feng) 富經驗,領英中國區總經理王茜談道:“近期相關(guan) 報告顯示,從(cong) 2022年11月以來,新型AI技術(如GPT或ChatGPT)在企業(ye) 招聘信息中被提及頻率增加了數倍。這些領域通常涉及跨國合作,需要員工與(yu) 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有效溝通,還需要員工較好地理解和適應不同文化的業(ye) 務需求。”

  “智聯招聘平台近期數據顯示,在專(zhuan) 業(ye) 服務/谘詢行業(ye) 中,標明留學/海歸優(you) 先的崗位在所有應屆生的招聘職位數占比為(wei) 12.7%,排名各行業(ye) 首位;其次是互聯網/電子商務,占比10.4%。”智聯招聘董事長郭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隨著中國企業(ye) 海外開拓,跨境交流和業(ye) 務合作步伐加快,財會(hui) 、法律等專(zhuan) 業(ye) 谘詢類人才需求加大;同時眾(zhong) 多企業(ye) 借助跨境電商平台出海,這些行業(ye) 對具有跨文化背景的留學生需求比較高。”

  發揮留學優(you) 勢

  “在招聘中,我覺得留學生最大的優(you) 勢是英語能力。”陳顏分享了自己的麵試經驗,她說:“我麵試一家省級媒體(ti) 的國際傳(chuan) 播中心時,他們(men) 表示青睞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同學,考查學生是否有適配該中心業(ye) 務的英語優(you) 勢,以便更好地對外采訪。因此,我認為(wei) 除了深耕專(zhuan) 業(ye) 知識外,留學生還可以精進自己的語言能力,包括口語和寫(xie) 作兩(liang) 方麵,這樣能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留學優(you) 勢。”

  畢業(ye) 於(yu) 莫斯科國立大學國家管理係的王玥認為(wei) ,除英語外,中國留學生會(hui) 其他語種在求職時也能提高競爭(zheng) 力。

  王玥說:“在求職時,我發現部分崗位專(zhuan) 門麵向留俄學子,他們(men) 偏好既主修特定專(zhuan) 業(ye) 、又會(hui) 俄語的複合背景人才。我得知近年不少企業(ye) 招聘開拓中亞(ya) 市場的人才,青睞有相關(guan) 國家留學經曆的候選人,提供給他們(men) 成長鍛煉的機會(hui) 。”

  “留學生通常具備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學習(xi) 和生活的經曆,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文化和環境,具有更廣泛的國際視野和經驗。” 王茜說,“國際貿易、金融和法律等專(zhuan) 業(ye) 性強的領域,需要員工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商業(ye) 文化、市場需求和法律,留學生通常更具優(you) 勢。此外,留學生若能流利地使用多語言交流也是重要加分項。”

  “留學時要把握好能接觸到的許多優(you) 質、國際化資源,比如我們(men) 學校不少建築專(zhuan) 業(ye) 的教授是知名設計師。作為(wei) 本校學子,我可以近距離得到他們(men) 的指導。”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陳子鷺說,“這些經曆可以帶來獨特體(ti) 驗,也讓我的求職簡曆更加豐(feng) 富、有亮點。”

  拓寬求職渠道

  “留學生回國求職時,存在對國內(nei) 的招聘信息、職場環境、行業(ye) 慣例等信息了解不足的情況。”郭盛建議說:“回國前,學生可運用視頻、直播等‘可視化’求職工具,與(yu) 企業(ye) 更便捷地溝通交流,多角度了解企業(ye) 的辦公環境、員工工作狀態及崗位情況等。”

  “求職社交方麵,同學們(men) 不要害羞。”王茜說:“建議留學生‘走出去’,通過積極與(yu) 他人互動來拓寬職業(ye) 路徑。‘Z世代’是有機會(hui) 通過社交媒體(ti) 來展示自己的知識和創造力的。相關(guan) 數據顯示,近年來‘Z世代’越來越傾(qing) 向於(yu) 使用社交媒體(ti) 進行職業(ye) 發展。此外,學生可以關(guan) 注專(zhuan) 業(ye) 機構的招聘活動,例如領英舉(ju) 辦的‘秋季校招節’集結眾(zhong) 多優(you) 質企業(ye) 走進校園,提供機會(hui) 。”

  畢業(ye) 於(yu) 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的彭靜怡認為(wei) 校友網絡對找工作的幫助不可忽視。

  彭靜怡說:“我的學姐在一家券商工作,她告訴我公司正需要實習(xi) 生,實習(xi) 後有轉正可能,對我而言這是難得的求職機會(hui) 。已入職的學長學姐在不少校友微信群中發布公司崗位的需求信息,我覺得作為(wei) 校友有‘近水樓台’的優(you) 勢。”

  “留學生可以盡早進行職業(ye) 規劃,明確個(ge) 人優(you) 勢,做好求職準備。”郭盛說,“由於(yu) 競爭(zheng) 較為(wei) 激烈,不少留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心裏有較大落差。大家積極投遞,正視自身實力與(yu) 國內(nei) 企業(ye) 的要求,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求職預期。”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年10月26日第08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