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抗美援朝戰爭遺址 追憶紅色足跡
中新網丹東(dong) 10月26日電(孟令卓)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指導、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hui) 支持、遼寧省委網信辦主辦的“紀念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勝利70周年網上主題宣傳(chuan) 活動”在此間在遼寧丹東(dong) 等地進行。媒體(ti) 記者和網絡名人等組成的百餘(yu) 人參訪團,深入走訪了抗美援朝紀念館、丹東(dong) 鐵路抗美援朝博物館、河口斷橋、鴨綠江斷橋、老安東(dong) 一次變電所舊址等抗美援朝曆史見證地。
據介紹,丹東(dong) 鐵路抗美援朝博物館是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打不爛炸不斷鋼鐵運輸線”的縮影,也是弘揚抗美援朝精神的紅色教育基地;被授予丹東(dong) 市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毛豐(feng) 美幹部學校實景課堂教學基地等;是開展“重走抗美援朝路”等係列主題教育活動,黨(dang) 日活動等重要場所。
在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誌願軍(jun) 鐵道兵發揚勇敢頑強、不拍犧牲的戰鬥精神,共計搶修搶建橋梁2200餘(yu) 座次,隧道120餘(yu) 座次,車站3600餘(yu) 座次;搭線14600餘(yu) 處次,搶修通信線路20900餘(yu) 公裏。鐵路通車裏程由抗美援朝初期107公裏增加到停戰前1382公裏。
河口斷橋位於(yu) 丹東(dong) 寬甸縣長甸鎮河口村,其前身是下河口公路橋,原名清城橋,是鴨綠江上連接中國和朝鮮兩(liang) 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橋。1942年,侵華日軍(jun) 為(wei) 加速掠奪中國物資而修建。橋長709.12米,寬6米,高25米,有橋墩22座,是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初期三大渡江地之一。
老安東(dong) 一次變電所舊址講解員介紹說,丹東(dong) 220千伏變電站前身是安東(dong) 一次變電所。始建於(yu) 1940年,1942年投入運行,是東(dong) 北地區最早建設5個(ge) 220千伏變電站之一。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時期是安東(dong) (今丹東(dong) )唯一一座220千伏變電站。作為(wei) 供電樞紐,保證了遼東(dong) 省委、誌願軍(jun) 指揮部、後勤部、軍(jun) 用機場等重要組織機構和生產(chan) 工廠供電。
抗美援朝期間,安東(dong) 電業(ye) 局工作隊員臨(lin) 危受命,搶修坐落於(yu) 鴨綠江大橋(現中朝友誼橋)上的”新六線"、搶架從(cong) 朝鮮義(yi) 州城變電所通往中國安東(dong) 東(dong) 坎子變電所的“義(yi) 東(dong) 線”,保障戰時供電。1950年11月22日,搶修隊員僅(jin) 用七天時間架設完“義(yi) 東(dong) 線”,創造了東(dong) 北電力建設史上的奇跡。2020年,丹東(dong) 220千伏變電站被丹東(dong) 市人民政府認定為(wei)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遺址”;2021年,丹東(dong) 220千伏變電站入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首批“百年電力”文化遺產(chan) 名錄;2023年,丹東(dong) 220千伏變電站獲評第二批遼寧省省級工業(ye) 遺址。
走近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時期留下的珍貴曆史資料、陳列遺物;再渡河口斷橋,觸摸那屹立在河口橋兩(liang) 側(ce) 的英烈雕像......參訪團成員們(men) 紛紛表示,踏過抗美援朝先烈的足跡,是一場心靈的洗禮,也是對追憶73年前抗美援朝立國之戰的先烈深深的敬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