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自動駕駛商業化加速落地

發布時間:2023-11-02 14:48: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為(wei) 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方向,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wei) 各方爭(zheng) 相搶占的製高點。我們(men) 距離智能駕駛的商業(ye) 化落地還有多遠?

  前不久,在北京市順義(yi) 區舉(ju) 辦的2023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hui) 上,與(yu) 會(hui) 嘉賓認為(wei) ,隨著我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ye) 建立起穩定的供應鏈體(ti) 係,智能駕駛技術正向多場景商業(ye) 化應用推進。

  產(chan) 業(ye) 融合效應形成

  隨著技術創新不斷取得突破,新一代電子電器架構、計算平台、激光雷達等關(guan) 鍵係統和部件量產(chan) 應用,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車輛感知及規控能力。據工信部數據,截至目前,全國累計開放測試路程已超過2萬(wan) 公裏,測試總裏程超過7000萬(wan) 公裏。

  不僅(jin) 如此,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也日益豐(feng) 富。工信部裝備工業(ye) 發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表示,今年上半年具備綜合輔助駕駛功能的乘用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42.4%,自動駕駛出租車、幹線物流、無人配送等多場景應用有序開展。

  “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ye) 化是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的重要內(nei) 容。作為(wei) 最早發展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的城市之一,北京努力打造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科技創新高地,在道路開放、安全體(ti) 係建設、政策支持等各方麵均保持國內(nei) 領先,產(chan) 業(ye) 聚集初見成效。”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王佐說,目前北京已為(wei) 19家自動駕駛企業(ye) 502台車輛發放了道路測試牌照,開放測試道路總裏程達1543公裏。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安全行駛總裏程已超過1700萬(wan) 公裏,各項測試數據均居全國前列。

  順義(yi) 是北京市最早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研究和產(chan) 業(ye) 化的區域之一,形成了以研發設計為(wei) 引領,以整車和核心零部件製造為(wei) 基礎,以共享出行、無人配送等應用為(wei) 延伸的產(chan) 業(ye) 生態。目前,一大批智能駕駛新技術、新產(chan) 品在順義(yi) 落地,以百度為(wei) 代表的Robotaxi,以及美團、京東(dong) 、毫末智行等無人自動配送業(ye) 務也在順義(yi) 常態化運營。

  北京市順義(yi) 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周靖慧表示,經過近10年的持續耕耘,順義(yi) 區目前已建成自動駕駛乘用車、商用車、無人配送車和特種車的研發、測試、驗證及應用體(ti) 係。目前,順義(yi) 區獲批了408公裏不同應用場景的公開測試道路。同時,區內(nei) 有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22輛,累計完成行駛超過50萬(wan) 公裏,同時美團、毫末智行、京東(dong) 物流等形成了國內(nei) 最大的無人配送車隊,累計自動駕駛裏程超過340萬(wan) 公裏。

  規模應用蓄勢待發

  大會(hui) 期間發布的《高級別自動駕駛應用》白皮書(shu) 顯示,自動駕駛正在從(cong) 測試示範應用向無人駕駛商業(ye) 化應用階段加速拓展,有望在Robotaxi、“最後一公裏”配送、高速公路商用車等場景中落地。其中自動配送被認為(wei) 是最有可能率先實現商業(ye) 化落地的細分市場和應用場景。

  就郵政快遞物流行業(ye) 而言,隨著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升級,現代流通數字化、高端化、綠色化的要求日益迫切。特別是數字技術在郵政快遞業(ye) 全鏈路、全周期的應用,既為(wei) 打造行業(ye) 數字供應鏈奠定了基礎,也為(wei) 支撐服務創新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供應鏈的深度融合創造了條件。

  “近年來,快遞包裹內(nei) 容發生變化,由過去主要的電商件,轉變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生鮮、冷鏈、醫藥、家具等全品類。同時,閃送、外賣、即時配送、快運等新業(ye) 態發展風起雲(yun) 湧,對末端配送的智能網聯無人車的載重重量、體(ti) 積、尺寸、運行速度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巡視員、副司長靳兵表示,國家郵政局將無人車、無人機、無人船、無人艙應用作為(wei) 行業(ye) 轉型升級切入點,形成了符合行業(ye) 需求的無人車技術、車型、管控、運營模式。目前,智能網聯無人車在郵政快遞物流領域應用廣泛,低速無人末端的配送車在封閉院區遍地開花。中高速智能網聯無人配送車在北上廣深等40多個(ge) 主要城市的公開道路上試點運營,成效顯著。

  作為(wei) 行業(ye) 代表性企業(ye) ,美團自動配送車於(yu) 2020年率先在北京順義(yi) 落地,截至2023年6月底,在全國完成室外全場景生鮮食雜配送超過330萬(wan) 單。美團副總裁、自動車配送部總經理夏華夏表示,經過3年迭代升級,美團自動配送已經從(cong) 技術上“送得到”發展到追求運營的精細化,致力於(yu) 用科技為(wei) 消費者提供“送得更快”“送得更好”的服務體(ti) 驗,而這也將順應即時消費的發展趨勢,讓自動配送加速融入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

  “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ye) 化應用是順義(yi) 加速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以及智慧交通建設的重要支撐。”北京市順義(yi) 區副區長徐曉俊表示,目前,順義(yi) 兼顧產(chan) 業(ye) 鏈各個(ge) 環節,與(yu) 智能網聯汽車融合發展,從(cong) 車延伸到通信、交通、軟件應用等各個(ge) 方麵,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揮好大終端產(chan) 業(ye) 帶動作用,並推動智能化基礎設施的覆蓋以及專(zhuan) 用網絡的建設。

  問題難點亟待解決(jue)

  盡管發展前景廣闊,但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ye) 化應用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jue) 。其中,技術成熟度和可靠性、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法規的製定與(yu) 完善等,是各界關(guan) 注的焦點。

  在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汽運中心主任周煒看來,在城市的微循環以及物流配送中,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ye) 化應用已不是秘密。技術上的長尾問題,仍是自動駕駛商業(ye) 化的主要製約因素之一。“自動駕駛的一個(ge) 關(guan) 鍵點是要保證安全性,所以就算技術上可以解決(jue) 99%的道路場景,剩下的1%才是難點所在。這就是長尾問題。”周煒說。

  周靖慧認為(wei) ,隨著消費者對外賣、商超等配送型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無人配送車應運而生並成為(wei) 自動駕駛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的焦點。不久的將來,無人配送車企業(ye) 將找準商業(ye) 化應用路徑,促成技術價(jia) 值轉換和提升其社會(hui) 經濟價(jia) 值。但是,無人配送車沒有駕駛座的這個(ge) 特點不符合當前機動車標準體(ti) 係,在車輛登記、行駛、路權、事故處理、交通違法處理等方麵存在政策法律的空白。

  克服一道道難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真正商業(ye) 化落地,是眼下不少企業(ye) 的努力目標,也是全行業(ye) 共同麵對的重要任務。記者采訪獲悉,目前有很多企業(ye) 已經完成技術驗證,正在進行規模化的商業(ye) 化驗證階段。但是要想實現規模化的應用光靠單個(ge) 企業(ye) 自身努力還不夠,需要整個(ge) 行業(ye) 供應鏈共同努力。

  近日,北京市順義(yi) 區與(yu)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合作開展交通強國無人配送(順義(yi) )試點工作,在限定範圍的機動車道上,允許無人配送車最高可按45km/h的速度行駛,並將探索形成一套體(ti) 係化的監管機製。據悉,交通強國無人配送(順義(yi) )試點目前已經進入實施階段。

  “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商業(ye) 化,迫切需要相關(guan) 部門尤其是管理部門轉變觀念,在政策、標準、法規體(ti) 係建設上予以支持。”靳兵說。

  韓秉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