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行政執法質量 增強群眾法治獲得感
提升行政執法質量 增強群眾(zhong) 法治獲得感(金台銳評)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要求“強力整治行政執法突出問題”,聚焦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運動式執法、“一刀切”執法、簡單粗暴執法、野蠻執法、過度執法、機械執法、逐利執法等不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問題,開展專(zhuan) 項整治和監督行動。日前,司法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2024年底前,司法部將牽頭組織有關(guan) 地方和部門對各地區專(zhuan) 項整治情況開展專(zhuan) 項監督。
行政執法工作麵廣量大,同基層和百姓聯係最緊密,直接關(guan) 係群眾(zhong) 對黨(dang) 和政府的信任、對法治的信心。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行政執法能力和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行政執法不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執法不嚴(yan) 格不規範不文明不透明等問題仍時有發生。要增強群眾(zhong) 法治獲得感,就必須切實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從(cong) 每一次執法中感受到公平正義(yi) 。
行政執法要“有力度”,讓侵害群眾(zhong) 利益的違法行為(wei) 無處藏身。從(cong) 城市管理到勞動權益保障,從(cong)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到守護“綠水青山”,在這些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領域裏,如果執法不嚴(yan) 、監管不到位,就會(hui) 嚴(yan) 重損害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甚至危害生命安全。對此,執法監管既要重拳出擊,形成對違法行為(wei) 的有力震懾,也要從(cong) 源頭上預防和化解風險,讓鋌而走險者沒有空子可以鑽。針對近年來網上出現的一些侵害群眾(zhong) 利益的新“套路”,落實嚴(yan) 格執法就要聚焦數字時代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著力解決(jue) 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等問題,讓相關(guan) 違法者付出應有代價(jia) ,讓群眾(zhong) 合法權益得到及時維護。
行政執法要“添溫度”,不能與(yu) 群眾(zhong) 實際感受之間有“溫差”。涉及群眾(zhong) 的問題,要準確把握社會(hui) 心態和群眾(zhong) 情緒,充分考慮執法對象的切身感受。近年來無論是網民點讚的那些“教科書(shu) 式執法”,還是一些地方交管部門采取的“輕微不罰”,人性化執法在法律尺度中彰顯了法治溫度。群眾(zhong) 的感受往往與(yu) 執法效果緊密相關(guan) ,從(cong) 著力規範行政裁量權的行使,解決(jue) 行政執法領域存在的畸輕畸重、類案不同罰等問題,到防止多頭執法、重複檢查等執法擾民問題的發生,最大程度為(wei) 經營主體(ti) 和人民群眾(zhong) 提供便利,群眾(zhong) 關(guan) 心什麽(me) 、群眾(zhong) 期盼什麽(me) ,就聚焦什麽(me) 、解決(jue) 什麽(me) ,才是真正解民憂、暖民心。
行政執法更需“透明度”,自覺接受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監督。隨著“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行政執法“三項製度”等的推行,任性執法的空間被大大壓縮。三年行動計劃提出“適時組織開展行政執法人民群眾(zhong) 滿意度第三方測評”等措施,讓人民群眾(zhong) 給行政執法“打分”,用監督倒逼提升行政執法質量和效能。群眾(zhong) 監督的過程,也是普法的過程。當行政執法在陽光下運行,群眾(zhong) 看得越真切,內(nei) 心對法治的信仰就越真誠。行政執法機關(guan) 要把每一次執法當做一堂生動的“法治課”,切實增強行政執法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使法治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普遍共識和行為(wei) 自覺。
張 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