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施國際傑青計劃十周年 吸引40多國青年科學家來華工作學習
中新網北京11月1日電(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cong) 中國科技部主辦的國際傑青計劃十周年研討對話活動上獲悉,截至2023年8月,國際傑青計劃共吸引超過40個(ge) 國家的青年科學家逾700人次到中國20多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00餘(yu) 家單位工作學習(xi) ,是參與(yu) 國別最多、覆蓋領域最廣的中外科技人文交流機製之一。
國際傑青計劃十周年研討對話活動主題為(wei) “青春誌築夢十載,同心力共創未來”,10月31日下午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在北京舉(ju) 行。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張廣軍(jun) 出席活動開幕式並作主旨演講,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致辭,來自中國、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埃塞俄比亞(ya) 、古巴、阿根廷、塞爾維亞(ya) 、匈牙利等28個(ge) 國家的政府科技主管部門、使館、高校、科研院所、企業(ye) 的代表和青年科學家代表參加。
張廣軍(jun) 表示,持續實施國際傑青計劃是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的重要舉(ju) 措。科技人文交流是橋梁和紐帶,也是孕育務實合作成果的“孵化器”,對於(yu) 領略多元文化價(jia) 值、增進科技界互知互信互親(qin) 、實現中外智力聚合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力推動了聯合研究、平台建設、技術轉移等各方麵務實合作的深入開展,產(chan) 出了一大批實打實、沉甸甸的合作成果。
吳孔明指出,作為(wei) 中國農(nong) 業(ye) 科研國家隊,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既是國際傑青計劃的堅定支持者,又是國際傑青計劃的實際受益者。通過參與(yu) 計劃,該院的科研力量、國際化水平得到提升,與(yu) 國際傑青派出單位的長期堅實合作也得到深化。
古巴科技環境部副部長巴蒂斯塔、埃及高教科研部副部長裏法特、塞爾維亞(ya) 科技發展和創新部科學事務部長助理索科維奇、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創新發展部青年學院管理局局長伊諾瓦岑、巴基斯坦駐華使館科技參讚瓦茲(zi) 分別在開幕式上發表演講,對國際傑青計劃給予高度肯定,認為(wei) 該計劃不僅(jin) 培養(yang) 優(you) 秀的國際化科研人員,還加強創新理念和技術應用的交流,為(wei) 幫助各國更好應對全球挑戰作出重要貢獻。
在國際傑青未來十年之約和研討對話環節,中國、伊朗、緬甸、泰國等多國與(yu) 會(hui) 代表從(cong) 不同角度談及參與(yu) 國際傑青計劃的體(ti) 會(hui) 和感受,並積極為(wei) 計劃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聯合承辦,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國際合作局、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環境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協辦。
據了解,國際傑青計劃由中國科技部於(yu) 2013年啟動實施,旨在促進“一帶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培養(yang) 青年科技人才,深化拓展中外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ye) 的長期合作關(guan) 係,促進務實國際科技合作。10年來,國際傑青計劃為(wei) 全球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長發展、逐夢青春搭建了平台,為(wei) 參與(yu) 國家通過科技創新合作解決(jue) 經濟社會(hui) 發展難題、增進人民福祉提供了可借鑒的中國經驗和可信賴的中國夥(huo) 伴,為(wei) 推動構建互信互助、協作融通、共享共榮的創新共同體(ti) 注入了科技人文力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