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加強黃河流域生態治理 擦亮綠水青山“生態名片”
中新網濟南11月2日電(王采怡)深秋十月,行走在濟南市平陰縣榆山街道境內(nei) 的沿黃生態廊道上,九曲黃河與(yu) 五彩大地交相輝映,一幅沿黃生態壯美圖畫徐徐展現,美不勝收。
平陰縣榆山街道圍繞黃河生態風貌帶建設,著力打造黃河景觀大道。在黃河大堤沿線栽下的5000多棵楊樹,經曆了多場雨水的滋潤,已經在黃河岸邊風情線上紮根安家。“黃河生態治理並非一日之功,必須持續發力。”榆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付強介紹,下一步,榆山街道將繼續以保護黃河水資源、防治水汙染為(wei) 主要任務,打造黃河流域環境優(you) 美的塞上江南。
近年來,山東(dong) 製定實施《山東(dong) 省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深入開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十大行動”,為(wei)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立目標、定措施、劃紅線,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成效明顯。
作為(wei) “黃河入魯第一縣”,菏澤市東(dong) 明縣通過河道清淤、集中整治等方式,極大地改善了灘區生態環境。圍繞解決(jue) 灘區農(nong) 田灌溉排水難、灌溉難等問題,該縣累計整治河渠34條,清淤350餘(yu) 公裏,新建改建渠係建築物1100座。積極開展清“四亂(luan) ”行動,依法清理整治黃河灘區亂(luan) 占、亂(luan) 采、亂(luan) 堆、亂(luan) 建問題。大力開展村台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共拆除亂(luan) 搭亂(luan) 建1.2萬(wan) 處,新增村台綠化麵積51萬(wan) 平方米,推動了24個(ge) 村台社區治理全麵規範、環境麵貌全麵提升。
同屬於(yu) 菏澤市的巨野縣是魯西南煤炭資源大縣。近年來,該縣累計投入5億(yi) 元(人民幣,下同)用於(yu) 采煤塌陷地治理和產(chan) 業(ye) 化開發,探索實行土地動態複墾模式,塌陷地修複麵積達1.9萬(wan) 畝(mu) 。此外,巨野縣與(yu) 山東(dong) 大學、山東(dong) 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共同實施礦區土壤生態修複項目,利用生物技術、秸稈還田等措施實施土地改造、土壤改良,提高複墾土壤肥力。治理工作開展以來,巨野縣已完成塌陷區土地複耕7444畝(mu) 。
漫步在濟南市萊蕪區的雪野湖畔,群山環繞,山水相映,風景旖旎……萊蕪區充分利用魯中地區生態稟賦優(you) 勢,構築綠水青山根基。該區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露天礦山治理、綠色礦山改造等,生態綠化得到大幅提質,“常青樹”變身“搖錢樹”,打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綠色之路。此外,該區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貌、一村一景”要求,打造了曲水暢遊的鹿野村、河清柳綠的上毛家圈村等各具特色的美麗(li) 鄉(xiang) 村。
淄博市桓台縣對馬踏湖集中開展生態修複,先後投入3億(yi) 元規劃建設功能互補的6大濕地,改善入湖河流的水質狀況。經過10多年的治理修複,馬踏湖濕地生態逐步恢複、煥發生機。馬踏湖開園後吸引了大批遊客觀光遊覽,尤其今年以來,帶動周邊文旅發展勢頭迅猛。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假期,馬踏湖景區累計迎來遊客12萬(wan) 餘(yu) 人次,日客流量創新高達2.6萬(wan) 人次。
近年來,菏澤市定陶區深入開展垃圾分類進村社、進校園、進企業(ye) 等宣傳(chuan) 活動,引導民眾(zhong) 正確參與(yu) 垃圾分類。同時,該區不斷完善可回收利用體(ti) 係,對廢品收購站統一標識為(wei) “可回收物分揀站”,並持續推進廢品收購站車輛標識統一,完善再生資源回收計量機製,不斷推進回收利用體(ti) 係建設。截至目前,該區累計新建垃圾分類宣傳(chuan) 亭61處,投放點10處,建設1處生活垃圾分類宣教中心,新增分類垃圾桶1620組。
位於(yu) 黃河三角洲的東(dong) 營市,探索黃河口濕地修複模式。該市以水文連通為(wei) 中心,著力恢複黃河與(yu) 濕地、海洋交流,激活濕地水生態。采用“治理”“恢複”相結合方式,及時恢複鹽地堿蓬、海草床等原生植物,一體(ti) 化推進恢複海岸帶濕地原生態。目前,該市探索形成了以自然修複為(wei) 主,涵蓋野生動植物保護、外來入侵物種治理、底棲生物恢複同步保護的濕地物種微生態係統修複模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