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醫處方一件事”改革:數字如何點亮傳統中醫?
中新網杭州11月2日電(張煜歡)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瑰寶,中醫藥曆經千年而不衰。在醫療技術水平不斷進步的今天,“一人一方”的中醫藥如何統一標準,在數字化賦能之下實現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結合,煥發新的光彩?
去年起,浙江全麵開展“中醫處方一件事”改革,建立省市縣醫療機構協同、中醫處方共享、數據互聯互通的服務新模式,不斷提高百姓看中醫、用中藥的獲得感。11月2日,浙江“中醫處方一件事”改革數智應用場景路演會(hui) 在杭州舉(ju) 行,各單位展示創新應用場景的建設成果,交流分享經驗做法,從(cong) 而實現“一地創新、全省推廣”。
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百姓對中醫藥質量、安全方麵的要求越來越高。“與(yu) 此同時,中醫藥在傳(chuan) 承發展中麵臨(lin) 一些亟待破解的問題,比如傳(chuan) 統中醫的學術思想和經驗傳(chuan) 承後繼乏人,也缺少相應的標準,中藥創新體(ti) 係仍待完善,上遊的中藥材產(chan) 品質量參差不齊……這些都需要通過創新和改革加以推進完善。”浙江省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處副處長曾曉飛說。
針對中醫藥標準缺乏、能力不強、服務不足等難點、痛點問題,2022年3月,浙江圍繞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全麵啟動“中醫處方一件事”改革,構建處方、飲片、病曆數字化標準體(ti) 係,推動中醫醫療機構臨(lin) 床、科研、服務、監管的係統性重塑。
一年多來,各地各單位積極探索開發應數智用場景。會(hui) 上,浙江全省21家醫療衛生單位、5家企業(ye) 分7個(ge) 專(zhuan) 題小組,就中醫藥數智應用場景的建設及成果進行了交流匯報。
由經驗醫學走向循證醫學,是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的必然趨勢。以中醫智能輔助診療為(wei) 例,針對主訴與(yu) 診斷邏輯不符、理法方藥不一致等問題,浙江省中醫院開發了“中醫門診病曆AI質控”應用,可將問題及時反饋給醫生進行修改和完善,實現中醫門診病曆的全程全量監管與(yu) AI智能檢測。
“該應用基於(yu) 深度學習(xi) 與(yu)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對每份中醫門診病曆的書(shu) 寫(xie) 內(nei) 容,在後結構化與(yu) 實體(ti) 關(guan) 係提取的基礎上,結合中醫知識圖譜、質控規則與(yu) 智能檢測模型,從(cong) 病曆形式和內(nei) 涵兩(liang) 個(ge) 方麵進行邏輯性、合理性等校驗,及時檢測出可能存在的問題。”浙江省中醫院副院長楊珺超說,該應用有助於(yu) 實現中醫門診病曆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和人性化,促進中醫醫療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此外,浙江省中醫院還建設名老中醫智能傳(chuan) 承輔助平台,孵化孿生機器人,實現對名老中醫臨(lin) 床診療經驗的智能挖掘、分析和運用,浙江省中山醫院、嘉興(xing) 市中醫院也在構建輔助診療平台,寧波市中醫院建設的智能語音電子病曆係統等,都為(wei) 中醫輔助診斷應用提供了規範化、標準化的病曆基礎。
還如中醫數智惠民服務方麵,杭州市衛生健康委打造AI體(ti) 質辨識市級平台,讓市民人人擁有“掌上中醫”體(ti) 質管家;寧波市衛生健康委、湖州市中醫院、長興(xing) 縣中醫院等分別建設“預問診——隨訪”服務、數字中醫小屋、“數智檢康站”,更好地發揮中醫治未病、健康管理的優(you) 勢。
在備受百姓關(guan) 注的中藥材質量方麵,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構建起中藥全產(chan) 業(ye) 鏈服務平台,打通田間地頭到醫療消費端的各個(ge) 環節;杭州市中醫院打造中藥製劑全流程數字化追溯平台,建立透明、安全、可溯的全過程管理體(ti) 係;浙江省新華醫院開發中藥飲片智能分級係統,為(wei) 優(you) 質中藥飲片的應用提供有力支持,加快促成中藥材“優(you) 質優(you) 價(jia) ”機製建立。
據統計,浙江已全麵實施中醫藥標準化提升項目,製定統一的數字編碼規則,對1749種中藥飲片、1142種顆粒劑、322種中藥製劑、516個(ge) 穴位進行編碼。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浙江將縱深推進“中醫處方一件事”改革,不斷迭代升級數字創新場景應用,擴大智能化服務輻射範圍,推動實現中醫藥“智醫”“智藥”“智研”“智治”。(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