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今年秋冬不尋常,這些疾病可能來襲!

發布時間:2023-11-06 14:19:00來源: 國是直通車

  文/趙斌

  霜降已過,立冬將至。

  每年秋冬轉換之際,天氣多有驟變,導致一些疾病高發。加之今年肺炎支原體(ti) 感染等,為(wei) 本就流感多發季節的疾病預防再增難度。

  從(cong) 現在到12月底,天氣特點與(yu) 往年也有所不同,根據今年的天氣變化等因素提前預防疾病,讓我們(men) 過一個(ge) 健康又輕鬆的冬天。

  低溫將至,當心流感

  據中國氣象網數據顯示,11月3日,受冷空氣影響,華北、東(dong) 北、黃淮、江漢等地氣溫將先後下降4~6℃,內(nei) 蒙古中東(dong) 部降溫8~10℃。

  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室副主任、研究員劉芸芸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預計11-12月,冷空氣過程總體(ti) 偏弱,除新疆北部、青海南部、西藏中東(dong) 部部分地區氣溫略偏低外,其餘(yu) 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到偏高,其中東(dong) 北南部、華北、華東(dong) 中北部、華中北部氣溫偏高1~2度。

  但也有部分地區,將迎來低溫天氣。劉芸芸稱,與(yu) 往年不同的是,11月到12月份,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總體(ti) 較弱,氣象條件不利於(yu) 汙染物的擴散,需關(guan) 注京津冀和汾渭平原汙染天氣對生產(chan) 生活和交通運輸的不利影響。

  這個(ge) 暖秋不利於(yu) 汙染物擴散,氣溫驟降和低溫容易導致哪些疾病多發,又該如何防治?

  “呼吸係統疾病,特別是病毒性肺炎、支原體(ti) 肺炎和流行性感冒,在深秋和早冬季節變換、氣溫變冷以及溫差加大時多發。”國家健康科普專(zhuan) 家、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首席專(zhuan) 家支修益在接受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霧霾天氣、可吸入顆粒物和汙染物擴散不力首先有可能會(hui) 影響到人體(ti) 呼吸係統特別是肺部健康。建議霧霾天氣減少外出,必需外出時一定要戴口罩,盡量減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對預防呼吸係統疾病能起到重要作用。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呼吸與(yu) 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梁瀛在接受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與(yu) 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傳(chuan) 染性更強,有比較明顯的季節性。北方地區以當年10月至次年3月多發,多有高熱、咽痛,常伴有頭痛、乏力、肌肉酸痛、寒顫等全身症狀,普通感冒多不發熱或低熱,全身症狀輕微或無全身症狀。流感是我國乙類傳(chuan) 染病,有就醫需求的建議到發熱門診就診,避免交叉感染。

  支修益也表示,過去三年各地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對流感和呼吸係統傳(chuan) 染疾病診療水平大幅提高,隻要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或檢測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疾病時,要及時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在沒有出現臨(lin) 床重症或其他呼吸係統並發症的情況下,不一定去大醫院就診,就近選擇有發熱門診的基層醫療機構反而人少、交叉感染的機會(hui) 也少。

  低溫天氣需謹防腦卒中

  劉芸芸表示,今年11月到12月我國發生極寒或氣溫極高的概率不大。但是到12月份在內(nei) 蒙古東(dong) 北部和黑龍江西北部有可能出現零下20攝氏度左右的低溫。

  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相關(guan) 公開資料顯示,秋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季節。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給居民造成的經濟負擔也十分沉重。

  秋冬季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十分關(guan) 鍵,並且從(cong) 醫院科室設置來看,一般心內(nei) 科負責心血管疾病、神經內(nei) 科負責腦血管疾病,兩(liang) 種疾病雖然密切相關(guan) ,但分科明確。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nei) 科副主任楊瓊在接受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寒冷刺激容易導致機體(ti) 交感神經的興(xing) 奮性增高、應激狀態、心髒的耗氧量增加,心髒負荷加重,就容易導致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而引起血壓的升高;還可以引起小血管持續性收縮以及高血凝,這些都是誘發腦卒中的重要原因。

  氣溫驟降,哪些人群是腦卒中多發的危險人群呢?

  楊瓊表示,寒冷刺激可以導致機體(ti) 交感神經興(xing) 奮性增高,引起血管收縮,小動脈持續痙攣收縮,增加了外周阻力,從(cong) 而引起血壓的升高。此外,寒冷可使得呼吸道抵抗力降低,引起炎症,而急性炎症過程可能會(hui) 影響血液係統,導致高血凝狀態並形成血栓。這些都是誘發腦卒中的重要原因。

  從(cong) 預防的角度來看,楊瓊表示,腦卒中分三級預防,一級預防是指發病前的預防,也就是針對有血管危險因素的患者,主動篩查和管理各種危險因素,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而達到使腦血管病不發生或者推遲發生。90%的腦卒中(包括出血和缺血)風險可歸因於(yu) 10個(ge) 可控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缺乏運動、腹型肥胖、心髒疾病、大量飲酒、飲食不健康和心理壓力大,其中,高血壓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通過養(yang) 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可有效防治腦卒中。

  二級預防指的是針對發生過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要積極尋找發生的原因,尋找可能的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心房纖顫、頸動脈狹窄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的管理,從(cong) 而降低腦卒中複發。

  三級預防指對腦卒中患者發生殘疾以後進行積極的康複鍛煉以及預防複發。

  楊瓊還提到,過量飲酒及血脂異常也都是腦卒中的高危因素。根據《中國缺血性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2022》的建議,推薦缺血性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戒酒或減少酒精攝入量。對尚未戒酒者,飲酒量應適度,男性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24g,女性減半。

  時間就是生命,及時識別腦卒中“信號”是救治關(guan) 鍵,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哪些症狀就要引起重視呢?

  楊瓊表示,簡單辨別腦卒中有個(ge) 小竅門叫“120”。“1”是看一張臉,觀察兩(liang) 側(ce) 法令紋是否不對稱,是否有口角歪斜;“2”是平舉(ju) 兩(liang) 隻胳膊,觀察是否出現一側(ce) 無力、抬舉(ju) 困難;“0”是聆(諧音“零”)聽講話是否清晰。出現以上表現,就要撥打“120”急救電話了。

  盲目進補是個(ge) “坑”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血管內(nei) 科副主任醫師任川在接受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心血管疾病症狀在夏季溫暖的氣候下會(hui) 有所緩解,部分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也會(hui) 有所降低。而秋冬季節天氣寒冷,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病或症狀嚴(yan) 重程度都明顯上升。其中,心衰患者秋冬季節容易患肺部感染,加重心衰的症狀導致患者反複住院。

  預防心血管疾病,在我們(men) 日常認知裏都有哪些誤區呢?

  “其中之一是盲目進補。”任川說,對於(yu) 高血脂人群而言,盲目進補或者過於(yu) 相信“吃啥補啥”的說法,大量食用高脂肪、高嘌呤食物,反而可能導致膽固醇、尿酸等升高,增加心血管發病風險。

  任川表示,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在秋冬季需要注意兩(liang) 個(ge) 方向,即生活方式和藥物。

  生活方麵,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心血管病史人群可以考慮在寒冷季節去氣候溫暖的區域生活,有助於(yu) 血壓平穩,減少呼吸道疾病。

  如果不具備以上條件,那生活中要注意從(cong) 作息,穿衣,運動方麵做出調整,比如冬季根據氣溫增減衣物,避免著涼;避免過早晨練,避免空腹晨練,減少寒冷的刺激;運動前延長熱身時間。尤其是“三高”人群,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運動鍛煉。

  藥物方麵,寒冷天氣對血壓、血脂等方麵影響較大。所以冬季更要密切關(guan) 注血壓等各項指標,隨時讓醫生幫助調整服藥劑量,避免私自中斷服藥。

  突發心血管疾病一般都有哪些症狀、該如何應對?

  任川認為(wei) ,最要警惕的是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發作前常常可以回溯到一些輕微胸痛的症狀,尤其是跟運動相關(guan) 的症狀,也可能表現為(wei) 胸部壓迫感、心悸或呼吸困難等症狀,如果有上述症狀應該及時就診。如果症狀持續時間長或者嚴(yan) 重,要及時撥打急救電話。至於(yu) 像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要在醫生指導下儲(chu) 備使用,並非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適用。

  同時,全民普及心肺複蘇知識對減少心搏驟停帶來的危害非常關(guan) 鍵。

  解放軍(jun) 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yang) 科原主任張曄在接受國是直通車采訪時則表示,健康飲食、規律作息、適度運動是提升免疫力保障健康永恒的主題,不分春夏秋冬。但秋冬季節,相對潮濕陰冷地區可以適當吃些養(yang) 脾胃增熱能以及祛濕食品,比如的胡椒、花椒和大料等;寒冷幹燥地區可以吃些潤燥食品,比如燉梨、百合、銀耳等。同時還要注意防止皮膚幹燥,適當外用橄欖油和一般的保濕護膚品都可以達到目的。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