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西南地區首個白冠長尾雉繁殖野化放歸基地在渝投用

發布時間:2023-11-06 14:2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重慶11月5日電(張旭)記者5日從(cong) 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稱保護區)獲悉,隨著20隻人工繁育的白冠長尾雉近日進入保護區,標誌著中國西南地區首個(ge) 白冠長尾雉繁殖野化放歸基地正式投用。

  白冠長尾雉是中國特有珍稀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其列為(wei) 易危物種。值得一提的是,白冠長尾雉的尾羽可達2米以上,被稱為(wei) “雉翎”。京劇中武生和刀馬旦頭上的羽毛裝飾“翎子”,多是由白冠長尾雉最長的兩(liang) 支尾羽製作而成。

  “因此,早年間,白冠長尾雉的尾羽是人們(men) 趨之若鶩的收藏品。”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主任楊泉介紹說,飄逸的長尾為(wei) 白冠長尾雉贏得“森林鳳凰”美譽,也給其生存帶來幾近毀滅性的打擊。

  白冠長尾雉曾分布於(yu) 中國東(dong) 西部山地。2000年後,多方調查數據表明,該物種在中國西南地區野外基本消失,僅(jin) 在少數動物園有人工養(yang) 殖。近年來,重慶動物園白冠長尾雉人工繁育技術獲得突破,種群數量不斷擴大,為(wei) 白冠長尾雉野化放歸項目提供了可行性。

  要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白冠長尾雉的易危現狀,恢複野生種群數量,野化放歸是一種有效方式。楊泉說,野化放歸是一個(ge) 係統工程,其中包括棲息地環境保護與(yu) 修複、種群擴繁、野化訓練、放歸試驗、野外再引入等;這項工作需要持續不懈的努力,期待與(yu) 各領域、多學科的專(zhuan) 家開展合作,讓基地繁殖野化的白冠長尾雉真正回歸自然。

  據了解,接下來,保護區和重慶動物園將統籌管理方式、技術方法和科研進程,同步開展多項試驗研究工作,以科學有效手段促進白冠長尾雉野化放歸項目的順利實施。(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