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收費調解專業高效為當事人節省解紛成本

發布時間:2023-11-06 14:23:00來源: 法治日報

  杭州創新探索市場化解紛機製

  收費調解專(zhuan) 業(ye) 高效為(wei) 當事人節省解紛成本

  調查動機

  調解,在很多人印象裏都是免費的,且調解員大多為(wei) 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如今,在浙江杭州建立了一支由律師、法律顧問等人員組成的調解力量,他們(men) 擁有專(zhuan) 業(ye) 的法律知識,同時對調解成功的收取一定費用。

  2021年7月,經最高人民法院同意,杭州成為(wei) 全國唯一的市場化解紛機製試點城市。杭州如何推進這項試點?付費的調解有沒有吸引力?律師等願不願意來參與(yu) 調解,有何優(you) 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深入杭州進行調查采訪。

  □本報記者 王春

  □本報通訊員 呂佳慧

  前不久,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法院九堡法庭一號調解室,一起有關(guan) 電梯供貨的企業(ye) 間買(mai) 賣合同糾紛案正進入最後解決(jue) 階段,在專(zhuan) 職調解員段美玲的詳細分析和協調下,雙方達成一致意見,順利完成了調解。

  專(zhuan) 職調解員段美玲是一名律師,她參與(yu) 的此次調解是收費調解。調解結束後,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為(wei) 段美玲專(zhuan) 業(ye) 高效的調解工作點讚。

  這是杭州近兩(liang) 年來推進市場化解紛機製試點的一個(ge) 縮影。

  “試點以來,杭州法院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jue) 機製挺在前麵,主動踐行能動司法理念,探索市場化解紛機製,‘抓前端、治未病’,將司法服務觸角延伸至基層社會(hui) 治理,引領打造都市版‘楓橋經驗’,為(wei) 構建‘社會(hui) 調解優(you) 先、法院訴訟斷後’訴源治理模式,推進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司法力量。”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dang) 組書(shu) 記、代院長陳誌君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目前已成功化解糾紛4.68萬(wan) 件,調解成功率達到40.55%,解紛平均用時22天,為(wei) 當事人節省糾紛解決(jue) 成本1.5億(yi) 元。

  構建市場化解紛大格局

  如何實現解紛的減時降費?這是杭州法院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必答題”。

  杭州律師調解工作起步較早。2016年,杭州律諧調解中心成立,是全國首家以律師為(wei) 主體(ti) 的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化調解組織,開始統籌指導全市開展律師調解工作。

  2023年8月18日,由杭州中院、杭州市司法局、杭州市工商聯聯合主辦的杭州市場化解紛工作推進會(hui) 召開,加快推動市場化解紛提質擴麵。會(hui) 上,杭州中院、市司法局、市工商聯及市律協共同簽署了《關(guan) 於(yu) 大力推動市場化解紛工作協同推進商會(hui) 共享法庭建設的框架協議》,選樹了杭州市場化解紛優(you) 秀調解組織和優(you) 秀調解員。

  目前,杭州已形成由60家律師事務所調解工作室和一家杭州律諧調解中心組成1100餘(yu) 名兼職和30名專(zhuan) 職律師調解員隊伍,同時,還吸納有15家民辦非企業(ye) 調解組織共計500餘(yu) 名調解員。

  在各部門引導推動下,市場化解紛公信力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當事人在糾紛發生後優(you) 選市場化解紛途徑進行調解。

  “涉企案件,例如證券虛假陳述、保險理賠、建設工程等糾紛,涉及金額較大,主體(ti) 之間關(guan) 係複雜,需要專(zhuan) 業(ye) 性更高的調解員為(wei) 當事人剖析問題、理清賬目,從(cong) 而更高效精準地化解糾紛。”杭州中院立案庭庭長陳遼敏介紹,對於(yu) 買(mai) 賣合同、金融借款、知識產(chan) 權等涉企、涉外糾紛,開展前端化解。

  為(wei) 提高化解積極性,杭州法院還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建立了與(yu) 專(zhuan) 業(ye) 程度相匹配的收費機製,即調解不成功不收費,調解成功可收取不超過訴訟費一半的調解費。

  同時,杭州還構建起“司法建議+示範判例+法官指導+司法確認+風險預警”的鏈條式保障機製,通過立審執各個(ge) 環節共同支持,助力市場化解紛成為(wei) 過濾矛盾糾紛的第一道屏障。自市場化解紛工作試點以來,杭州市場化調解組織化解糾紛2.05萬(wan) 件,收取調解費用821.40萬(wan) 元,培育出了市場化解紛“供需兩(liang) 旺”的蓬勃生命力。

  提升市場化解紛專(zhuan) 業(ye) 性

  如何破解商事糾紛多但專(zhuan) 業(ye) 調解力量欠缺的問題?

  針對這一難點,杭州堅持推進市場化解紛進基層,並促進糾紛源頭化解,引導基層單位將法律關(guan) 係較複雜、專(zhuan) 業(ye) 性較強的商事糾紛等案件交給市場化解紛組織,加快推進基層治理向專(zhuan) 業(ye) 化、法治化、現代化轉型,築牢基層社會(hui) 治理第一道防線。

  杭州市委政法委製定《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區縣、鎮街、村社三級社會(hui) 治理中心(矛調中心)社會(hui) 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的指導意見》,壓實社會(hui) 治理中心主體(ti) 責任,推進市場化解紛力量入駐社會(hui) 治理中心。

  目前,杭州采用以當事人付費調解為(wei) 主、政府采購調解服務托底的模式,吸引專(zhuan) 業(ye) 調解力量參與(yu) 市場化解紛工作,最大程度激活市場化解紛力量。

  走進上城區九堡街道的“和事佬服務調解中心”,牆壁上整整齊齊地貼著“九堡法律助力團”“九堡司法所工作人員”的隊伍照片。自承接九堡街道政府購買(mai) 人民調解服務項目後,“和事佬”工作室配備3名專(zhuan) 職調解員,引入街道法律顧問、專(zhuan) 職律師等專(zhuan) 業(ye) 力量參與(yu) 調解工作。

  “2022年4月,九堡法庭將律師調解陣地直接前移至訴訟前,讓專(zhuan) 職律師調解員入駐街道社會(hui) 治理中心或服務中心,為(wei) 處於(yu) 矛盾糾紛化解第一線的街道社區提供專(zhuan) 業(ye) 高效的助力。”上城法院九堡法庭副庭長許新霞介紹。

  截至今年7月底,上城法院向專(zhuan) 職律師調解員分流案件5294件,調解成功1691件,調解成功率達到31.94%,立案數量不斷下降,很多矛盾就在訴前得到了解決(jue) 。

  推動市場化解紛規範化

  規範化開展調解,是市場化解紛行業(ye) 發展的生命底線。

  為(wei) 夯實市場化解紛工作的基礎,杭州市法院、市司法局、市貿促會(hui) 共同製定《杭州開展市場化解紛機製試點工作方案》等規範性文件,配套細化23項機製,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場化解紛工作體(ti) 係;市司法局還製定了《全市律師調解市場化工作推進方案》,加強對律師調解工作的指導培育、經費保障和宣傳(chuan) 引導,推動市場化解紛向製度化、規範化、標準化發展。

  各市場化調解組織也發布了一係列行業(ye) 自律規範:杭州律諧調解中心指導全市律師調解工作,製定了一係列調解員回避、建設、考核及追責的規範規則;6家民辦非企業(ye) 調解組織自發組建商事調解聯盟,製定聯盟自律承諾書(shu) 、聯盟調解規範、調解告知書(shu) 等製度,建立嚴(yan) 格的保密製度、回避製度、懲戒製度等;其他各市場化調解組織分別製定該組織調解工作相關(guan) 規範,共同打造了一片規範、健康、有序的市場化解紛發展藍海。

  走進拱墅區人民法院中小企業(ye) 服務站共享法庭,調解員正坐在電腦前與(yu) 當事人進行線上溝通交流,這裏便是杭州“法在”民商事糾紛調解中心的駐點所在。

  2021年,經拱墅區司法局批準,“法在”民商事糾紛調解中心成立,經過8年多的努力,“法在”已經建立起了一支由專(zhuan) 職調解員為(wei) 主,律師、退休法官為(wei) 輔的專(zhuan) 業(ye) 調解隊伍。

  “法在”創始人沈立剛告訴記者,調解中心運行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經費保障問題,單純的公益補貼無法為(wei) 職業(ye) 化、專(zhuan) 業(ye) 化的調解提供支撐。好在隨著市場化解紛機製的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團隊不斷地成長,現如今專(zhuan) 職調解員的隊伍持續擴大,調解範圍也從(cong) 知識產(chan) 權糾紛擴大到了各類民商事糾紛,案件受理量近兩(liang) 年來成倍增長,今年將突破32000件,調解成功率逐年提升。

  沈立剛說,“法在”通過創新解決(jue) 機製、培育專(zhuan) 業(ye) 調解員,依托不斷完善各項規章製度和自建的全流程數字化調解管理係統,確保所有流程規範、可溯,讓市場化解紛可以更好地服務社會(hui) 和企業(ye) ,實現糾紛源頭的治理,有效縮短解紛時間、降低成本。(法治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