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數字化、電氣化跨越百年“隔空對話”
中新網上海11月6日電(楊海燕) “今天的數字化就是一百年前的電氣化,算力就如同百年前的電力。”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日下午,第六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探尋國際數字治理之道同創數字產(chan) 業(ye) 發展之機”分論壇暨全球數字產(chan) 業(ye) 高峰對接會(hui) 在國家會(hui) 展中心(上海)舉(ju) 辦。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在主旨演講中向大家提問,數字經濟之前的經濟叫什麽(me) ?也許會(hui) 有人說是工業(ye) 經濟,那麽(me) 工業(ye) 經濟對應的是什麽(me) ?——電氣化。在2000年的時候,美國工程院做過一項關(guan) 於(yu) 20世紀最偉(wei) 大發明的調研,電氣化是排在了第一,如今人們(men) 卻鮮少提及,但它無所不在。
王堅強調,工業(ye) 經濟是電力經濟,數字經濟是算力經濟,算力是衡量經濟發展的新尺度。從(cong) 個(ge) 人電子產(chan) 品,如手機、電腦、電視,到工業(ye) 自動化控製係統,醫療設備、交通信號燈等,都離不開電,王堅說道,“它隨處可見,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men) ,在座的各位今天相聚在這裏,大家都知道外麵陽光明媚,可是仍舊在人工照明的環境下開這個(ge) 會(hui) ,也正因為(wei) 它的隨處可見,使得它被人們(men) 所忘記”。
無論是電氣化還是數字經濟,其實都離不開城市,城市一直在電氣化的中心,在王堅看來,城市也是數字化非常重要的中心,麵臨(lin) 很多挑戰,據了解,全球的城市隻占了地球土地麵積的2-3%,但是容納了60%的人口。有人預測,2050年以前,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可能將近80%的人還會(hui) 到城市來,如何能夠在不增加城市麵積的情況下,讓城市能夠容納更多人,同時保證生活水平和質量,無疑是一個(ge) 巨大的挑戰,王堅直言,目前來看,很難做好可以持續地發展。
1860年至19世紀中葉,第一次工業(ye) 革命和第二次工業(ye) 革命帶來的技術革新促使內(nei) 燃機和電氣化的廣泛應用,在新技術的帶動下經濟快速發展,但也加大了對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
誠然,這些都與(yu) 人類密切相關(guan) ,王堅坦言道,作為(wei) 一個(ge) 科學工作者,或許自己可以反省下,在過去50年、100年科學技術進步的同時,人類消耗資源的能力為(wei) 何也大大增加。當下,與(yu) 電氣化造成碳排放量的增加何以改善?“需要科技創新、有效治理、以及人才支撐,要用一個(ge) 更陡的曲線把碳排放量降下來。”數據顯示,2022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超51%。“設想一個(ge) 技術體(ti) 係,其中,數字化除了數字經濟之外,它還有一個(ge) 非常重要的一個(ge) 使命——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王堅如是說。
隨著地球人口不斷增長,2050年全球水資源消耗量將增加三分之一以上。王堅指出,水消耗的多少和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生活發展水平並沒有直接的關(guan) 係,事實上給數字化、數字經濟、數字產(chan) 業(ye) 創造了巨大的機會(hui) 。他舉(ju) 例說道,一個(ge) 城市裏真正被和合理使用的水有多少,部分在管道裏不知不覺漏掉的水,偷盜的水等,其實占了城市所有管網的一半以上,這是資源的浪費。
王堅提出設想,全球水資源的消耗如果能降低20個(ge) 百分點,那麽(me) 它給整個(ge) 人類創造的價(jia) 值是不可比擬的。“譬如今天在上海開這個(ge) 會(hui) ,如果把上海、倫(lun) 敦、紐約等人均資源的使用做一個(ge) 比較,可以發現數字化技術、數字經濟就有了迫切性。”不僅(jin) 僅(jin) 是應該做,而是必須要做這樣的舉(ju) 措,數字經濟、數字技術到最後就有一個(ge) 一定要達到的目標,在新的經濟形態下,實現人均資源的消耗比以往下降更多,使得人類有一個(ge) 可持續發展的方式。
從(cong) 電力到算力,是工業(ye) 經濟到數字經濟的轉變。雲(yun) 計算為(wei) 何對數字經濟的作用如此之大?王堅說,算力是數字經濟的底座,2008年蘋果手機的應用商店裏隻有500個(ge) 應用,難以想象,在2023年,蘋果手機的應用商店裏有了將近200萬(wan) 個(ge) 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雲(yun) 計算的出現在第一次高峰時,改變了當今的互聯網或改變了整個(ge) 經濟基本現狀,從(cong) 500個(ge) 應用到200萬(wan) 個(ge) 應用,可以說是天文數字的增加,當然也離不開技術團隊的支撐。關(guan) 於(yu) 計算、數據、以及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王堅現身說法,“兩(liang) 年前,我把原來用的中文寫(xie) 的書(shu) 在線用英文重寫(xie) 了一下,非常便捷,且每個(ge) 人都可以做,事實上‘雲(yun) ’已經變成了大家做事情的方法論。”
王堅表示,在數字化時代,可以展開更多的創新,現在的數字化,就是100年前的電氣化,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會(hui)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