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晉職先當班主任 壓力如何變動力
據報道,四川省教育廳近日發布的《四川省本科院校教師職稱申報評審基本條件(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晉升高一級職稱的青年教師,須有至少一年擔任輔導員、班主任等學生工作經曆”。
四川省教育廳的相關(guan) 規定,是對中共中央、國務院2020年10月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總體(ti) 方案》的落實。“晉升職稱須有學生工作經曆”旨在強化一線學生工作,對高校教師脫離學生、聯係學生不夠緊密的行為(wei) 進行糾偏,有著良善的初衷。
有什麽(me) 樣的評價(jia) 指揮棒,就有什麽(me) 樣的辦學導向和教育生態。在以往,受單一、片麵的評價(jia) 指揮棒裹挾,一些高校教師出現了“重科研輕教學”“愛自己不愛學生”的不良傾(qing) 向。隻顧自己拿課題、做項目、發文章卻輕視教書(shu) 育人的有之,隻願意教書(shu) 不願意育人的有之,一下課就匆匆離開的有之,不願意和學生有過多交集的有之……高校教師遠離學生工作,不僅(jin) 造成師生關(guan) 係的淡漠疏遠,也不利於(yu) 教學相長,不利於(yu) 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
既要從(cong) 事本學科本專(zhuan) 業(ye) 的教學與(yu) 科研,又要承擔輔導員、班主任等學生工作,對青年教師的能力、素養(yang) 提出新的要求。實際上,早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總體(ti) 方案》出台之前,一些高校就認識到學生工作對於(yu) 青年教師和大學生的重要意義(yi) ,要求新入職青年教師完成一定年限的學生工作。
從(cong) 目前情況來看,青年教師大多通過做兼職輔導員尤其是班主任(班導師)的方式來完成“晉升職稱須有學生工作經曆”。麵對這一考題,不同青年教師交出了不同的答卷:有的將其當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一年和學生見不了幾次麵,遑論提供“一對一”的差異化、精準化的關(guan) 愛與(yu) 指導;有的將其當成磨礪自我的契機,在和學生打交道的過程中,加深對青年所思所想的認知與(yu) 體(ti) 悟,從(cong) 而促進教學與(yu) 科研。
不論是提升學生對學科、專(zhuan) 業(ye) 的興(xing) 趣與(yu) 認同,還是教育和引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抑或是為(wei) 學生實習(xi) 實踐和就業(ye) 提供指導幫扶,和“以此為(wei) 業(ye) ”的專(zhuan) 職輔導員相比,擔任兼職輔導員或班主任(班導師)的青年教師沒必要被具體(ti) 的事務性工作所束縛,而是應該發揮自身的比較優(you) 勢,這樣做不僅(jin) 能夠為(wei) 青年教師“鬆綁減負”,也能夠讓學生工作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塑造育人合力,讓青年教師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生工作中,不僅(jin) 需要鞭策和“緊箍咒”,也需要激勵和“製度補血”。發放績效津貼,減免教學工作量、教研工作量甚至科研工作量,給予優(you) 秀兼職輔導員、班導師以褒獎,青年教師指導學生參賽獲得重要獎項可以開辟職稱晉升“破格”通道……隻有張弛有度、剛柔並濟,“晉升職稱須有學生工作經曆”才能發揮正向價(jia) 值,實現預期目標。
麵對參與(yu) 學生工作的要求,青年教師與(yu) 其焦慮恐慌,還不如“觀念一變天地寬”。在一些大學裏,有的教師即使已經成為(wei) 教授、博導乃至國家級高層次人才,有的老教師即使臨(lin) 近退休了,都依然堅持做輔導員或班主任,這顯然不是源於(yu) “緊箍咒”的壓力,而是主動的自我選擇。看似“自討苦吃”,實際上卻能夠收獲育人的樂(le) 趣和成就感,真正實現了“要我做好”到“我願做好”的思想升華。
(作者係華中師範大學學校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楊朝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