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家校共識,找回“課間10分鍾”
■ 社論
除了觀念上的革新和同頻共振,教育部門更要行動起來,幫助家長和老師甩掉“枷鎖”。
近期,一些地方中小學生“課間10分鍾被約束”問題受到廣泛關(guan) 注。11月3日,教育部有關(guan) 負責人公開回應,應堅決(jue) 糾正以“確保學生安全”為(wei) 由的課間活動限製。由於(yu) 這一現象存在已久,如何找回消失的“課間10分鍾”,仍然受到持續關(guan) 注。
課間10分鍾遁隱於(yu) 校園,好似天空不見了飛鳥,園圃缺少了綠意,反映出教育生態的失衡。消失的“課間10分鍾”,作為(wei) 教育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和家長都難脫其咎,這與(yu) 他們(men) 之間既“共謀”又彼此缺乏溝通和信任有關(guan) 。
一方麵,在一些地方,部分教師和家長的認識不到位,依然迷信拔苗助長式的教育,讓課間成為(wei) “刷題內(nei) 卷”的前沿陣地。然而,他們(men) 又往往把實踐上“叛變”的責任推給對方。很多教師經常抱怨家長們(men) 盯著分數看,家長對教師教育的評價(jia) 總是圍繞分數展開。
唯有思維同頻,行動方可共振。想要讓孩子充分享受課間10分鍾,教師和家長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溝通管道,凝聚其在課間10分鍾價(jia) 值上的共識。教師應該將課間10分鍾的益處、可能存在的風險、防範措施等向家長進行說明,並傾(qing) 聽家長困惑,取得家長支持。
家長更要勇於(yu) 承擔子女教育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從(cong) 兒(er) 童的長遠利益出發,支持兒(er) 童在課間進行自由探索,並教育其做好自我防護。家長也應認識並勇於(yu) 承擔兒(er) 童在探索過程中產(chan) 生的適度風險,而非因噎廢食。
很多學校以防範風險之名,行圈養(yang) 兒(er) 童之實,隻因受到了來自家長強大的壓力。如果家長當初不會(hui) 因孩子蹣跚學步時的踉蹌,而選擇讓其永遠躺倒,那在學校也不能因為(wei) 課間10分鍾小概率的事故,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hui) 。
所以,家校不妨以這一輪社會(hui) 議題為(wei) 契機,進行對話溝通達成共識,以此提升整體(ti) 的教育生態。事實上,今天討論還給兒(er) 童課間10分鍾,正與(yu) “雙減”以及義(yi) 務教育課程改革中的理念一以貫之,是對包括家長和教師在內(nei) 全社會(hui) 教育觀念再啟蒙的一部分。
除了觀念上的革新和同頻共振,教育部門更要行動起來,幫助家長和老師甩掉“枷鎖”。
首先,應加強對孩子的風險教育。通過校園安全教育,讓學生認識常見的校園風險,以案例教學、戲劇體(ti) 驗等形式,變風險為(wei) 學習(xi) 和成長的機會(hui) 。
北歐地區的中小學幼兒(er) 園盛行風險遊戲,同時教師會(hui) 對學校環境中存在各種風險情境進行評估,支持並幫助兒(er) 童探索認識風險。但並未見當地學校有更高的事故率,反而給了孩子們(men) 強壯的體(ti) 魄、天然的好奇心,以及勇於(yu) 探索的精神。
其次,應該建立公平適度的校園安全責任分攤機製。發生在校園裏的大小事故,經常會(hui) 讓一線教師因“校園風險防控不利”而被“一票否決(jue) ”,成為(wei) 他們(men) 難以承受之重。而良性的保險製度可以分散個(ge) 體(ti) 風險,從(cong) 而帶動社會(hui) 的活力,促進其長遠發展。同理,為(wei) 了孩子們(men) 更好的發展,也應該建立起公平合理的校園安全責任劃分製度。
事實上,一旦兒(er) 童在課間的自由探索中發生小的傷(shang) 害,除非有校園霸淩或者明顯的人為(wei) 疏忽,否則家長不妨淡然處之,保險公司承擔經濟上的責任,這就給了家長和老師在課間“放手一搏”的勇氣。
此外,學校可通過環境設計防範風險。很多國內(nei) 外的優(you) 質學校都進行了科學的區域劃分,將動靜遊戲活動空間加以區隔,通過調整學習(xi) 和活動空間的位置、形狀、大小、顏色和設施等,為(wei) 兒(er) 童提供舒適、安全的運動和社交環境。
10分鍾很短,但也可以很豐(feng) 富。很多時候,我們(men) 被“業(ye) 精於(yu) 勤而荒於(yu) 嬉”的傳(chuan) 統所束縛,而在教育情境裏,很多時候是由於(yu) 無數個(ge) 10分鍾的“嬉”,帶給了孩子們(men) 健康的體(ti) 魄,更高的學習(xi) 效率,更好的同伴交往能力。課間10分鍾,也正在塑造可堪重任的時代新人。(新京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