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協同發力深化5G應用
5G作為(wei)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代表,已成為(wei) 數據資源暢通循環的關(guan) 鍵支撐,引領產(chan) 業(ye) 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5G是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我們(men) 持續推進5G與(yu) 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推動我國5G應用創新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誌國說。
網絡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5G網絡,從(cong) 黑龍江漠河到海南三沙,從(cong) 海拔5000多米的新疆喀什地區紅其拉甫口岸到地下200多米深的山西礦井,均已經覆蓋5G信號。”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yun) 明介紹,截至9月底,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318.9萬(wan) 個(ge) ,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5G移動電話用戶達7.37億(yi) 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的42.8%。
此外,中國電信與(yu) 中國聯通共建共享5G基站超100萬(wan) 個(ge) ,中國移動與(yu) 中國廣電共建共享700MHz 5G基站57.8萬(wan) 個(ge) ,精準建設2.6GHz與(yu) 4.9GHz頻段,實現全國城區、縣城、鄉(xiang) 鎮連續覆蓋。“目前,5G行業(ye) 虛擬專(zhuan) 網建設已經超過2萬(wan) 個(ge) ,覆蓋工業(ye) 、港口、能源、醫療等多個(ge) 領域,有效支撐應用場景拓展和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hui) 原主席龔克說。
在網絡覆蓋不斷完善的同時,5G關(guan) 鍵技術取得整體(ti) 性突破,已形成涵蓋係統、芯片、終端、儀(yi) 表等環節較為(wei) 完整的5G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業(ye) 基礎實力持續增強。“我國5G標準必要專(zhuan) 利聲明數量全球占比達42%,為(wei) 推動全球5G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張雲(yun) 明說。
據龔克觀察,隨著標準體(ti) 係持續升級,5G技術供給能力顯著提升,但上行傳(chuan) 輸速率、定位、低時延、高可靠等技術能力仍無法完全滿足工業(ye) 現場需求,網絡切片及靈活配置有待進一步優(you) 化。
對此,張雲(yun) 明建議,要持續夯實網絡能力。堅持適度超前,加快推進地級及以上城市5G網絡深度覆蓋,並逐步向有條件的縣鎮加速延伸。緊貼垂直行業(ye) 差異化、個(ge) 性化需求,加快推進行業(ye) 用戶可便捷運維、易複製推廣、能形成安全保障的5G行業(ye) 虛擬專(zhuan) 網的建設部署,提升多元化5G網絡的供給能力。前瞻布局5G-A技術研究、標準研製和產(chan) 品研發,推動5G與(yu) 人工智能、通感一體(ti) 、無源物聯等技術融合創新,以技術突破引領產(chan) 業(ye) 發展。
賦能作用更加彰顯
目前,5G應用已廣泛融入67個(ge) 國民經濟大類,應用場景由監控巡檢等外圍環節向生產(chan) 控製等核心環節穩步拓展。在前不久舉(ju) 辦的2023年中國5G發展大會(hui) 上,第六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獲獎結果公布。“本屆參賽項目從(cong) 第一屆的334個(ge) 躍升至4.5萬(wan) 個(ge) ,參賽主體(ti) 從(cong) 189家增長至近1.6萬(wan) 家,5G應用創新熱情持續高漲。”張雲(yun) 明說。
作為(wei) 業(ye) 界獲獎項目最多的企業(ye) ,中國移動加快推動5G在礦山、工廠、醫療等行業(ye) 的深入應用,並在海事海洋、地鐵軌交等領域實現關(guan) 鍵突破。在武漢地鐵19號線,全球首張全線商用軌交5G專(zhuan) 網部署完成,國產(chan) 全自研的5G專(zhuan) 網全麵替代傳(chuan) 統的800M窄帶集群通信網絡,綜合承載5G集群高清視頻通話、會(hui) 議係統等多種應用,為(wei) 控製中心、列車司機、調度員等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網絡保障。以一條運行長度約為(wei) 25公裏的線路、使用周期10年估算,使用5G專(zhuan) 網後,網絡能力提升200%,綜合成本降低30%以上。
中國移動聯合福建海事局打造全國首個(ge) 5G智慧海事示範區,為(wei) 福建海事局海巡艇配備5G基站,通過與(yu) 船載衛星鏈路結合,5G網絡覆蓋範圍可達離岸30公裏至50公裏,為(wei) 編隊船舶及周邊社會(hui) 船舶提供“應急通信船”服務。
“工業(ye) 、電力、礦山、智慧城市等成為(wei) 5G應用的主要領域,說明大家對新興(xing) 行業(ye) 應用價(jia) 值的認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誌勤告訴記者,有共識、願意部署的場景越來越聚焦,不再泛化,5G+AGV、5G+機器視覺、5G+視頻監控等高頻高價(jia) 值應用成為(wei) 很多項目的必選項,也初步形成了商業(ye) 模式。此外,通過雲(yun) 化、遠程化等方式改變現有係統,還實現了對傳(chuan) 統行業(ye) 無人化、智能化的升級改造,例如5G礦山遠程掘進、5G無人駕駛等。
輕量化技術加快部署
5G商用4年來,為(wei) 各行各業(ye) 帶來的提質增效降本作用已獲得充分認可,但由於(yu) 行業(ye) 需求碎片化現象依然存在,導致芯片、模組、終端等定製化設備成本較高,功耗大、規模化部署難等問題製約著5G產(chan) 業(ye) 進一步發展。
而5G輕量化(RedCap)技術是5G實現人、機、物互聯的重要基礎。為(wei) 推進該技術演進、產(chan) 品研發及產(chan) 業(ye) 化,促進5G應用規模化發展,工信部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5G輕量化(RedCap)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的通知》。“5G輕量化技術通過減少終端帶寬、收發天線數量以及降低調製階數等方式,降低終端成本。輕量化的核心網、高性價(jia) 比的行業(ye) 定製化解決(jue) 方案,使行業(ye) 有了更多的5G選擇。”王誌勤說。
“我們(men) 將RedCap視為(wei) 激活5G物聯網市場的重要機遇。”中國聯通集團政企客戶事業(ye) 群5G行業(ye) 組負責人陳丹介紹,從(cong) 剛剛發布的2款Open CPU模組及4款行業(ye) 終端,到攜手行業(ye) 客戶在裝備製造、電力能源、倉(cang) 儲(chu) 物流等場景實現商用落地,中國聯通在技術攻關(guan) 、產(chan) 品創新、測試認證等方麵全流程發力,為(wei) RedCap行業(ye) 應用樹立了示範標杆。
“我們(men) 在開展RedCap規模化推廣過程中,也麵臨(lin) 著較大挑戰。例如,當前可量產(chan) 芯片的廠商較少,價(jia) 格偏高;測試標準尚未健全,行業(ye) 需求與(yu) 網絡、終端適配不足等。”在陳丹看來,5G規模化應用僅(jin) 靠運營商和通信企業(ye) 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合作,建立可持續的良性生態,打好團體(ti) 戰。
為(wei) 此,《通知》明確提出要構建5G RedCap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聯動,推進5G RedCap芯片、模組、終端、網絡、儀(yi) 表等產(chan) 品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加快RedCap與(yu) 網絡切片、高精度定位、5G LAN(局域網)等5G增強功能結合,滿足不同行業(ye) 場景應用需求,加快終端商用落地和推廣。
在政策引導下,業(ye) 內(nei) 各方正積極部署,抓緊突破。“RedCap在工業(ye) 傳(chuan) 感、可穿戴設備以及視頻監控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中興(xing) 通訊RAN產(chan) 品首席架構師姚強介紹,目前中興(xing) 通訊已聯合運營商以及芯片、模組和終端廠商完成了國內(nei) 5G全頻段業(ye) 務驗證,助力RedCap從(cong) “能用”到“好用”。
中國聯通發起5G OPENLAB端網業(ye) 協同生態共創計劃,攜手終端、網絡廠商和應用生態夥(huo) 伴,打造技術創新、測試驗證能力底座,孵化全棧創新產(chan) 品和商業(ye) 模式。(本報記者 李芃達)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