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健康研究稱,缺少親友探訪或與更高死亡風險相關
中新網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zhuan) 業(ye) 期刊《BMC醫學》(BMC Medicine)11月10日在線發表一篇健康研究論文認為(wei) ,從(cong) 不被朋友或家人探訪與(yu) 死亡風險升高相關(guan) 。這項研究發現,可用於(yu) 幫助識別因社會(hui) 因素而死亡風險較高的病人,並製定更有效的幹預措施來應對因社會(hui) 隔離而上升的死亡風險。
該論文稱,盡管過往的研究已經發現,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都與(yu) “孤獨感”和獨居存在關(guan) 聯,但不同類型的社交互動對死亡率的綜合影響尚不明確。
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英國蘇格蘭(lan) 格拉斯哥大學Hamish M. E. Foster與(yu) 合作者一起,利用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招募的458146名成年人的數據,研究了死亡率和五種社交互動之間的關(guan) 係。研究參與(yu) 者招募於(yu) 2006年至2010年間,平均年齡56.5歲。參與(yu) 者在被招募時填寫(xie) 了一份問卷,問卷中他們(men) 回答了關(guan) 於(yu) 五種社交互動的相關(guan) 問題:他們(men) 能夠向親(qin) 近之人傾(qing) 訴的頻率以及他們(men) 感到孤獨(主觀參數)的頻率;朋友和家人來探訪的頻率,每周參加集體(ti) 活動的頻率,以及是否獨居(客觀參數)。經過中位數為(wei) 12.6年的跟蹤調查後,根據相關(guan) 死亡證明有33135名參與(yu) 者已經去世。
論文作者研究發現,五種社交互動全都與(yu) 全因死亡率獨立相關(guan) 。整體(ti) 而言,相比低水平的主觀社交參數,低水平的客觀社交參數與(yu) 更高的死亡率關(guan) 聯更強。與(yu) 死亡率升高關(guan) 聯最強的場景發生在朋友或家人從(cong) 不探訪的個(ge) 體(ti) 中,這些人的相關(guan) 死亡風險上升了39%。此外,在朋友或家人從(cong) 不探訪的個(ge) 體(ti) 身上觀察不到每周參加集體(ti) 活動的益處——無人探訪但會(hui) 參加集體(ti) 活動的參與(yu) 者與(yu) 既無人探訪也不參加集體(ti) 活動的人,死亡率上升程度相當(分別是50%和49%)。不過,至少每個(ge) 月都有親(qin) 友探訪的參與(yu) 者其相關(guan) 死亡率的上升幅度明顯更低,表明這種社交互動可能有保護作用。
論文作者提醒指出,盡管總體(ti) 關(guan) 聯強度可能具有普遍性,但英國生物樣本庫的樣本數據無法代表英國的整體(ti) 人群,且他們(men) 用來衡量社交互動的參數為(wei) 自我報告並且相對簡單。
論文作者建議後續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以調查其他類型的社交互動對死亡率的影響,或者探索一種社交互動需要多大程度的改變,才能讓社會(hui) 隔離的人群最大程度獲益。(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