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已經跨越百億級
今天,全球藝場再次迎來上海時間
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已經跨越百億(yi) 級
今天,隨著第十屆西岸藝術與(yu) 設計博覽會(hui) (以下簡稱“西岸藝博會(hui) ”)和第十一屆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hui) (以下簡稱“ART021”)雙雙以史上最強陣容、最大規模同時亮相,第五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拉開序幕。全球藝場再度迎來令人矚目的“上海時間”。
五年,一個(ge) 重要的坐標,一個(ge) 顯著的裏程碑。行至第五個(ge) 年頭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以一步一個(ge) 堅實腳印實現質的跨越,已成繼紐約、倫(lun) 敦、巴黎等全球藝術品交易排期的重要一站。2022年上海文物藝術品市場交易規模、進出口總額分別達128.53億(yi) 元、102.76億(yi) 元,相比2019年分別增長44%、61%,上海更是成為(wei) 中國文物藝術品進出境的首選口岸。
上海市文旅局局長方世忠表示,第五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既往開來,創新迭代,首次以“全球藝場·藝術上海”為(wei) 主題,更加凸顯上海作為(wei) 國內(nei) 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的城市功能,充分放大藝術賦能城市消費、促進城市美育的綜合價(jia) 值,努力實現製度再創新、平台再升級、主體(ti) 再擴展、能級再提升。
“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正在促成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上海樣本。”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副主席、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院長曾成鋼說。他將交易周視為(wei) 一個(ge) 快速成長的文化IP,認為(wei) 這種由政府主導布局、對標全球的藝術市場建設,對當下中國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示範作用。“它的創新性、國際性和標誌性,體(ti) 現了國內(nei) 城市麵對新形勢、新要求的應對與(yu) 謀劃,不僅(jin) 激活城市文脈特點,也給大眾(zhong) 美育和藝術教育等相關(guan) 環節帶來新機遇。”
藝術品交易的“上海時間”
融入雙循環的“上海平台”
上海是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為(wei) 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際大都市,2019年11月,上海對標全球城市,錨定“建設國際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的目標,按照政策集中、主體(ti) 集中、交易集中、效益集中的“四個(ge) 集中”總體(ti) 策略,在中國率先創辦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集聚全球最優(you) 質的藝術資源,促成各類藝術展示交易集中發生。從(cong) 此,每年11月作為(wei) 藝術品交易的“上海時間”得以確立。
方世忠指出,文物藝術品是人類文明的結晶,也是人類財富存在的重要方式。自古以來,收藏和鑒賞藝術品,不僅(jin) 是文人雅士的愛好,也是普羅大眾(zhong) 的追求,寄托著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入現代社會(hui) ,縱觀紐約、倫(lun) 敦等全球城市,都把促進文物藝術品行業(ye) 發展列為(wei) 提高城市核心競爭(zheng) 力和文化軟實力的優(you) 先戰略,特別是全力打造進入“全球藝場”排期的藝博會(hui) ,進一步集聚全球資源,擴大國際影響,這構成了一座城市文物藝術品行業(ye) 發展壯大的底層邏輯。
交易周搭建的“上海平台”,每年吸引超百家藝術機構,集中舉(ju) 辦超百場藝術活動,成功跨越百億(yi) 級規模。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平台堅持用好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服務構建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強化全球藝術資源配置能力。
本屆交易周上,進博會(hui) 文物藝術品板塊吸引18家企業(ye) 參展展品131件,為(wei) 曆年之最,新增國際頂尖畫廊佩斯、厲蔚閣等九家藝術展商,世界三大拍賣行佳士得、蘇富比、富藝斯第三次同台亮相。莫奈《冰塊,班納庫爾周邊》、馬蒂斯《撐綠傘(san) 女子像》、奈良美智《無題》、張大千《阿裏山曉色》、喬(qiao) 治·馬修《達胡特》等藝術精品在此集結。參展畫廊數分別為(wei) 185家和150家的兩(liang) 大頭部藝博會(hui) ——西岸藝博會(hui) 和ART021,其境外畫廊占比亦令人欣喜,前者為(wei) 50%,後者為(wei) 30%。其中,既有高古軒、白立方、豪瑟沃斯、卓納、羅帕克等頭部畫廊,也包括來自二十國集團成員、金磚國家、上合組織國家,以及希臘、拉脫維亞(ya) 等19個(ge)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畫廊。
並且,這一“上海平台”的豐(feng) 富度與(yu) 多元性在不斷擴大。例如,總部位於(yu)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全球知名影像藝術中心Fotografiska,最近於(yu) 蘇州河畔開放其亞(ya) 洲首館,以四大特展帶來橫跨中西的世界級影像藝術盛宴;新一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hui) 開啟“線下線上、一城兩(liang) 展”的全新布局,海派藝術館展區深耕專(zhuan) 業(ye) 性,世貿商城展館主打市場性,為(wei) 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台和更多機會(hui) ;上海潮流與(yu) 藝術博覽會(hui) 緊跟年輕藏家身份愈發複合、收藏內(nei) 容愈發多元、收藏愛好與(yu) 事業(ye) 愈發融合的新趨勢,召喚人們(men) 釋放年輕的生活態度,分享文化的新視野。一條藝術與(yu) 設計線上博覽會(hui) 以互聯網技術為(wei) 平台,打破時空限製,引領線上藝術品消費新趨勢。
全球藝術力量紛至遝來,規模化效應形成強大的藝術磁場,向世界秀出“藝術上海”的活力,亦持續湧動著新的可能。
製度型開放的“上海方案”
國際化標準的“上海服務”
“科學精準的政策是引導、激勵和規範藝術品交易的重要抓手,是推進上海國際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建設的關(guan) 鍵保障。”上海市美術館協會(hui) 會(hui) 長朱剛指出。
五年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成為(wei) 文物藝術品領域改革創新政策發布的重要時間窗口,聚焦文物藝術品交易的難點問題進行了一係列製度創新探索。例如,出台全國首個(ge) 關(guan) 於(yu) 規範和繁榮文物市場的省級政府規章《上海市民間收藏文物經營管理辦法》;成立國內(nei) 首個(ge) 麵向文物經營行業(ye) 的地區性行業(ye) 組織“上海市社會(hui) 文物行業(ye) 協會(hui) ”;實施全國唯一的社會(hui) 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2022年佳士得“上海—倫(lun) 敦聯合拍賣”中首次於(yu) 內(nei) 地上拍、最終以2316萬(wan) 元成交的西方現代主義(yi) 大師基斯·凡·東(dong) 根作品《戴項鏈的女子》,即為(wei) 落實試點重要舉(ju) 措的首次嚐試;實施進博會(hui) 文物藝術品“5件免稅”政策,2020年至2022年三屆進博會(hui) 總計銷售文物藝術品83件,總成交額12.5億(yi) 元,並舉(ju) 辦了兩(liang) 屆“海上來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文物藝術品公益展”;2022年將創新實踐經驗以立法形式加以固化,發布《上海市浦東(dong) 新區文物藝術品交易若幹規定》創製性立法。
聯合上海海關(guan) ,支持藝博會(hui) 相關(guan) 展品交易後現場提離,為(wei) 境內(nei) 外機構和藏家買(mai) 家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交易環境,為(wei) 藝術品交易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則是本屆交易周帶來的利好。
這一係列政策紅利、精準舉(ju) 措,為(wei) 文物藝術品交易不斷打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上海方案”。事實證明,上海已逐漸成為(wei) 文物藝術品交易國際化參與(yu) 的“主陣地”、規模化產(chan) 業(ye) 的“集聚地”、市場化經營“首選地”和改革性集成“新高地”。
新消費集聚的“上海地標”
社會(hui) 大美育的“上海體(ti) 係”
創立伊始,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就不僅(jin) 僅(jin) 圍繞交易,而著意聯動美育、輻射全城,放大交易的溢出效應,讓人人共享藝術的美好。中國文化藝術促進會(hui) 國潮藝委會(hui) 副主任裴剛指出,交易周和其背後的活動不僅(jin) 僅(jin) 是觀賞藝術的機會(hui) ,也在培養(yang) 藝術鑒賞能力和推動文化消費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這些活動,上海不僅(jin) 吸引了藝術收藏家和愛好者,還為(wei) 廣大市民提供了更多了解藝術和文化的機會(hui) 。
本屆交易周的百餘(yu) 場藝術活動不僅(jin) 覆蓋全城,還以市區聯手的方式為(wei) 上海四大重點藝術消費集聚區“提亮”,讓“全球藝場”的“上海地標”熠熠閃光。其中,“藝術西岸”重點構建全要素文化藝術產(chan) 業(ye) 生態圈,匯聚近30處文化載體(ti) ,齊聚博覽會(hui) 、拍賣會(hui) 、美術館、畫廊、藝術品保稅、商業(ye) 品牌六大產(chan) 業(ye) 要素,打造對話全球產(chan) 業(ye) 平台;“藝術外灘”基於(yu) 外灘地區豐(feng) 厚的曆史底蘊、藝術機構的自然集聚和藝術品產(chan) 業(ye) 的發展趨勢,匯聚50餘(yu) 家國內(nei) 外知名美術館、畫廊、拍賣行等藝術機構,通過藝術、時尚、商業(ye) 的跨界融合,帶動外灘及城市核心商圈的轉型升級;“藝術蘇河”根據上海“一江一河”總體(ti) 規劃和靜安區推動蘇河灣濱水商務集聚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求,致力打造蘇河灣“藝術生態高地”,凸顯更具海派味、煙火氣的商業(ye) 文化特色;“藝術自貿”重點打造麵向全球的文化藝術示範性公共服務平台和產(chan) 業(ye) 運作平台,為(wei) 境外文物藝術品展示及交易提供全國最便捷高效的進出境通道服務,更深層次賦能上海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聯動融合“美術季”,是交易周自2021年起推出的創舉(ju) 。每年活動期間全市近百家美術館舉(ju) 辦超百項展覽,推出“館長帶你看美展”“畫外尋蹤海派藝術考古主題線路”等麵向公眾(zhong) 的美育活動。本屆交易周期間,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第十四屆上海雙年展“宇宙電影”、靜安尤倫(lun) 斯美術館的“馬蒂斯的馬蒂斯”、西岸美術館的拉烏(wu) 爾·杜菲回顧展“快樂(le) 的旋律”、餘(yu) 德耀美術館的“澆灌沙漠丨卡塔爾當代藝術”、複星藝術中心的烏(wu) 戈·羅迪納個(ge) 展、龍美術館的十周年特展“肖像”等高質量美展雲(yun) 集,為(wei) 大眾(zhong) 創造了形形色色、各美其美的藝術欣賞體(ti) 驗。
藝術交易與(yu) 大眾(zhong) 美育的疊加效應,讓藝術如神經末梢般滲入城市角落、日常生活,漸成人們(men) 的精神“剛需”。走過五年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仍在不懈探索,奮力前行,闊步邁向比肩紐約、倫(lun) 敦的國際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加速形成千億(yi) 級藝術品產(chan) 業(ye) 規模,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向世界充分展現上海這座城市的摩登、魔幻和魔力。(文匯報 範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