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初冬體感”上線,警惕心腦血管疾病

發布時間:2023-11-14 15:15:00來源: 文匯報

  ■本報記者 李晨琰

  寒風瑟瑟,昨天早晨上海氣溫創新低,個(ge) 別郊區最低氣溫低於(yu) 4℃。路上,不少行人已穿起羽絨服。據上海中心氣象台預測,近期全國範圍內(nei) 將迎來兩(liang) 股冷空氣影響,本市所處的南方地區氣溫將持續走低。此輪冷空氣影響過後,今日氣溫有所回升,到周四前後將有新一輪冷空氣“補貨”,本市將再次迎來降溫、降水和大風過程。

  “初冬體(ti) 感”上線,加上秋冬本就是呼吸道傳(chuan) 染性疾病的高發季,忽高忽低的氣溫“過山車”也讓心腦血管疾病有了可乘之機。記者從(cong) 申城幾家醫院獲悉,自這輪降溫以來,心血管內(nei) 科、呼吸內(nei) 科、神經內(nei) 科等就診量有抬頭趨勢。對老人、小孩等免疫力低下人群,醫生提醒,近期一定要關(guan) 注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房間適當通風,身邊備好常用藥,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突然降溫易誘發慢性病急性發作

  張老伯患有“老慢支”(慢性支氣管炎)多年,平時一直很注意保養(yang) ,無奈近期氣溫變化大,讓他感覺有些吃不消了,出現咳嗽、咳痰、氣喘等症狀,隻好到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門診就診。

  “氣溫變化,人的呼吸道最易感知,近期因呼吸道疾病來就診的患者確實有一定增加。”市一醫院呼吸與(yu) 危重症醫學科醫生謝國鋼告訴記者,感冒、流感、鼻炎、咽炎、老慢支等均是秋冬易發作的呼吸道疾病,許多老人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等慢性病,隨著降溫容易出現氣道收縮或感染,從(cong) 而誘發慢性病的急性發作,嚴(yan) 重者需要住院治療。

  “老年人體(ti) 弱,急症起病凶,不要有‘扛一扛’的想法。”謝國鋼建議,老人一旦出現發熱、咽痛、咳嗽、咳痰、胸悶氣短等症狀,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近來,感冒、咳嗽的患者不少,臨(lin) 床上還有部分患者明明有咳嗽症狀、但去醫院檢查卻查不出異常,這是為(wei) 什麽(me) ?“許多呼吸道疾病有季節性,咳嗽也不例外。”謝國鋼解釋,這往往與(yu) 幹冷空氣刺激、過敏性咳嗽、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關(guan) 。他提醒,患者可從(cong) 飲食起居入手,如少吃海鮮、羊肉等發物,注意保暖,保持居室通氣,避免接觸過敏原等,做好防護以降低疾病發作。

  心梗伺機而動,切忌“要風度不要溫度”

  除呼吸道疾病外,秋冬同樣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期,尤其是本就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等慢性基礎病的患者,更是心腦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

  “降溫後人體(ti) 血管驟然收縮,帶來最直接的‘後遺症’便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了起來。”上海市東(dong) 方醫院心內(nei) 科(北院)主任張奇告訴記者,從(cong) 近期門急診接診數據看,心血管疾病患者明顯增多。

  就在前幾天,張奇剛接診了一位患者,70多歲的胡老伯在晨練後突然出現胸悶的感覺,休息了一天也得不到緩解,就到院就診了。檢查顯示,胡老伯是急性心肌梗死,因在家“悶”了一天,已發展成廣泛前壁心肌梗死,病情嚴(yan) 重。好在團隊第一時間為(wei) 他進行介入手術治療,目前,胡老伯情況穩定,已回家休養(yang) 。

  複盤胡老伯的發病過程,張奇找到了一個(ge) 關(guan) 鍵細節,患有高血壓的胡老伯鍛煉前後未能及時穿脫衣物,凍著了。“寒冷會(hui) 引起血管收縮,升高血壓,如果著涼受寒,容易發生心血管意外。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隨時做好保暖工作,切勿‘要風度不要溫度’。”

  回顧近幾個(ge) 月接診的心梗病例,張奇表示,50歲以下的患者比例占了近六成,年紀最輕的剛三十出頭。“即使是平常無任何不適的健康人群,包括中青年,一樣可能突發心髒疾病,一定要提高警惕,‘保身家’。”他特別提到,不少人到了秋冬習(xi) 慣在洗澡時將水溫調高,洗澡時間也比較長,“較高的水溫會(hui) 產(chan) 生大量水蒸氣,造成空氣中氧含量不足,心髒不適人群就會(hui) 出現供氧不足,從(cong) 而引發心血管意外。所以,洗澡別太久,10到20分鍾為(wei) 宜。”

  醫生同時提醒,除做好保暖外,慢性病患者身邊要備好常用藥,忌擅自停藥。隨意停藥或推遲服藥會(hui) 引起血壓驟升,可能引發生命危險,慢病患者也可在家自備血壓計,隨時監控血壓情況。(文匯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