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經營不善,55個品牌被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
長期經營不善,甚至破產(chan) 、倒閉……
55個(ge) 品牌被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
近日,商務部等5部門印發《關(guan) 於(yu) 公布中華老字號複核結果的通知》。將長期經營不善,甚至已經破產(chan) 、注銷、倒閉,或者喪(sang) 失老字號注冊(ce) 商標所有權、使用權的55個(ge) 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名單中,包括北京華女、天津稻香村、黑龍江正陽河、四川王中王以及重慶冠生園等。
為(wei) 何這些“老字號”品牌會(hui) 被移出名錄,它們(men) 的進與(yu) 退,又有著怎樣的共性與(yu) 差異?11月14日,記者對其中幾家被移出“中華老字號”的品牌進行了了解。
稻香村曾陷入“南北”之爭(zheng)
曾廣泛引發關(guan) 注的“南北稻香村”之爭(zheng) ,最終勝利的天平向“蘇州稻香村”傾(qing) 斜。
商務部首批認定的中華老字號“蘇州稻香村”順利通過了複核,但另一家同樣名為(wei) “稻香村”的天津稻香則村被移出了名錄。
這一南一北兩(liang) 家“稻香村”是何關(guan) 係?記者梳理發現,“蘇州稻香村”曾在其品牌介紹中注明:源自公元1773年,擁有幾百年曆史,第一家“稻香村”開設在蘇州觀前街東(dong) 側(ce) 。《南方飲食掌故》一書(shu) 有記載,乾隆南巡至蘇州時,微服私訪偶遇蘇州稻香村,品嚐店內(nei) 的蜜糕後讚不絕口,稱讚為(wei) “食中雋品,美味不可多得”。
而天津稻香村始於(yu) 1988年,為(wei) 天津某食品貿易集團成員,官方資料顯示,其借“稻香村”字號成立企業(ye) ,旗下銷售的商品中,“稻香村”和蘇州稻香村存在區別。
冠生園曾因“誰是正宗”掐架
重慶冠生園被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也有類似情況。官方資料顯示,重慶冠生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yu) 1982年,和“百年冠生園”存在時間和地理空間上的區別。
此前,成都“上冠冠生園”一款月餅不合格的消息,引出了全國諸多“冠生園”品牌背後複雜的權屬糾紛。當時上海冠生園緊急發聲,撇清與(yu) 成都上冠冠生園的關(guan) 係,稱二者無任何資產(chan) 關(guan) 聯,凸顯出一些老字號企業(ye) “分地經營”以及圍繞知識產(chan) 權引發的利益爭(zheng) 端。
公開信息顯示:“冠生園”相關(guan) 企業(ye) 信息超過50個(ge) ,除了申請了“冠生園”商標的上海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外,昆明冠生園、南京冠生園、重慶冠生園、冠生園(集團)也均被評為(wei) “中華老字號”,此次重慶冠生園被移出了“中華老字號”名錄。
“四川王中王”多年前被收購
這批被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的品牌中,包括四川閬中王中王釀造有限公司的“貴族王中王”品牌。
公開資料顯示,四川閬中王中王釀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專(zhuan) 業(ye) 調味品釀造企業(ye) ,主要生產(chan) 、研製、開發貴族王中王係列醋、醬油、香辣醬、調味醬等產(chan) 品。其介紹:始創於(yu)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以純優(you) 質大米為(wei) 主要原料,菌種采用傳(chuan) 統多種中草藥製曲和現代生物菌種相結合精心釀造,2003年獲“中國名優(you) 品牌”,2006年獲“四川老字號”稱號。
11月14日,記者采訪到閬中市商務和經濟信息化局一位副局長。據他介紹,該公司多年前就被加加食品收購了,後者是一家集研發、生產(chan) 、營銷於(yu) 一體(ti) 的大型調味食品上市企業(ye) ,創建於(yu) 1996年,總部在湖南長沙,擁有長沙加加食品銷售有限公司、鄭州加加味業(ye) 有限公司等5家全資子公司。收購“王中王”之後,加加食品形成了以湖南長沙、河南新鄭、四川閬中三大生產(chan) 基地為(wei) 中心的生產(chan) 鏈條。
“據我了解,目前王中王這個(ge) 品牌已經不存在了。”該副局長說,王中王食品所擁有的“中華老字號”,是加加食品收購王中王、落戶閬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天眼查顯示,四川王中王味業(ye) 有限公司商標已注銷,閬中市王中王食品有限公司已更名為(wei) 加加食品集團(閬中)有限公司,為(wei) 該公司在閬中的一個(ge) 生產(chan) 基地。
“老字號”打官司勝訴率超六成
2022年8月2日,北京知識產(chan) 權法院曾舉(ju) 行新聞通報會(hui) ,介紹涉老字號案件審理情況,該院審理的老字號相關(guan) 案件以食品、餐飲、文化藝術和醫藥行業(ye) 居多。如“牛欄山”白酒、“綠楊春”茶葉、“三多軒”文房四寶、“同濟堂”醫藥等,在393件涉老字號行政案件中,老字號權利人勝訴率高達64.1%。
四川鼎尺律師事務所律師胡磊表示,以“同仁堂”“王老吉”商標之爭(zheng) 為(wei) 例,很多老字號品牌麵臨(lin) 侵權和保護的“雙重拉鋸戰”,類似的老字號商標權利衝(chong) 突也並不單一,老字號商標糾紛頻發背後,跟曆史遺留問題以及法律分歧有關(guan) 。一方麵,一些老字號品牌設立之初,缺乏商標保護的意識,再加上企業(ye) 改製和商標流轉不規範等問題,導致老字號商標權屬劃分並不明確;另一方麵,現行法律條文中並沒有一個(ge) 專(zhuan) 門保護老字號的法規法條出現,雖然《商標法》和《民法典》對知識產(chan) 權保護都有相關(guan) 表述,但實際判例中,如果一些老字號並未注冊(ce) 商標,那麽(me) 圍繞商標權與(yu) 字號權的糾紛,往往考量法官的自由裁量權。
華西都市報-封麵新聞記者 宋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